郁金香原產于小亞細亞,1593年被引入荷蘭。由于當時郁金香剛剛進入歐洲,所以其數(shù)量是有限的。物以稀為貴,這使郁金香的價格非常高昂。荷蘭一些聰明的投機商人就看出了商機,他們開始大量囤積郁金香,以待價格上漲,這樣,市場上出賣的郁金香就更少了,于是其價格也就更貴了。
1608年,一個法國貴族在荷蘭用價值3萬法郎的珠寶換取了一株郁金香,這次交易極大地刺激了荷蘭人的神經。漸漸地,在荷蘭興起了炒賣郁金香的風潮,很多荷蘭人都加入了搶購郁金香的行列,這使郁金香如同被施了魔法,1000美元一株的郁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星期就會漲到2萬美元。到了1636年,一株稀有品種的郁金香竟然可以換來一輛馬車、五匹馬。郁金香的暴利,沖昏了人們的頭腦。無數(shù)荷蘭人開始變賣家產,只為買一朵郁金香。
所有人都認為,郁金香還會繼續(xù)漲價,郁金香的神話將永遠持續(xù)下去,他們認為整個歐洲只有荷蘭有郁金香,所以歐洲的有錢人都會向荷蘭發(fā)來訂單,無論價格漲多高都會有人付賬。接下來,在這個國家里,無論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夫、隨從、伙計,甚至是掃煙囪的工人和舊衣店里的老婦,都加入了囤積郁金香的行列。他們將財產變成現(xiàn)金,然后全部用于購買郁金香。
1637年,荷蘭郁金香的價格已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與上一年相比,漲幅達到了5900%,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郁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在當時,這株花的價格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人們大肆的炒買炒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郁金香在這個小國掀起了一場瘋狂的“風暴”。郁金香的價格就像不斷被吹氣的氣球,越來越膨脹。
隨著人們的欲望與瘋狂被無限放大,一場崩潰也越來越近。由于幾家大的投機商突然清倉拋售,人們開始陷入恐慌。1637年2月4日,郁金香市場突然崩潰。一夜之間,郁金香的價格一瀉千里。這又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價格下跌導致人們開始拋售手里的郁金香,這種拋售進一步推動了價格的暴跌,到最后,一株郁金香還不如一顆洋蔥頭值錢。
瘋狂的郁金香,使荷蘭的經濟陷入一片混亂,這個曾經繁榮一時的經濟強國開始走向衰落,從17世紀中葉開始,荷蘭在歐洲的霸主地位被海峽對岸的英國所取代。但是,荷蘭人似乎一點也沒從中汲取教訓。20世紀60年代之前,經過漫長的積累,荷蘭已經是個以制造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化國家。但自從在北海一帶發(fā)現(xiàn)大量天然氣后,荷蘭人找到了更吸引入的興奮點。跟炒賣郁金香一樣,荷蘭人對天然氣的熱情仍舊可以用瘋狂來形容。政府大力發(fā)展天然氣業(yè),出口劇增,國際收支出現(xiàn)順差,經濟顯現(xiàn)繁榮景象。
20世紀70年代發(fā)生了兩次石油沖擊導致油價上升,都給荷蘭帶來了意外的收入,但事實上,情況似乎對荷蘭并不利。因為荷蘭越是增力于天然氣的生產,其生產出口產品制造業(yè)就越是蕭條。由于天然氣生產的迅速發(fā)展,工資和利潤大幅攀升,擠壓了傳統(tǒng)制造業(yè)的人力和資本,使得傳統(tǒng)制造業(yè)的成本上升,傳統(tǒng)制造業(yè)的比較優(yōu)勢就逐漸喪失了。結果,伴隨巨大財富而來的。是創(chuàng)新動力的逐步萎縮、其他工業(yè)部門的衰落,以及國際競爭力的降低。
不久,荷蘭遭受到通貨膨脹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長率降低、失業(yè)率增加的困擾。由于過分依賴天然氣的出口,由此而來的效應使得荷蘭經濟并沒有真正得到發(fā)展。到上世紀80年代初,荷蘭終于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
這種資源產業(yè)在“繁榮”時期價格膨脹是以犧牲其他行業(yè)為代價的現(xiàn)象,國際上稱之為“荷蘭病”——高素質的勞動力和資本被吸走,出口高額盈利使貨幣升值,從而削弱了出口行業(yè)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在繁榮結束后,經濟增長崩潰。因此被有的人稱為“資源詛咒”。中國古語的“富不過三代”講的是另一個故事,但結果是一樣的。
編輯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