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珍的媽媽非常驚訝,沒想到這次老師找她談話,談?wù)摰木谷皇恰霸鐟佟?,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聽話勤奮好學的女兒竟然“早戀”了。珍珍上小學六年級,學習成績也很不錯,老師很喜歡她,也正是因此,老師在跟家長“匯報”這件事情的時候,態(tài)度還是很客氣的。
老師拿出了“證據(jù)”——幾張紙條,是她和同座的男生相互寫的。另外,據(jù)說有同學目擊他們放學之后牽著手在路上走?!斑@么小就懂這些,不及早管以后可就壞了?!崩蠋煱欀碱^語重心長。
珍珍媽媽生氣極了,一種羞愧的感覺占據(jù)了她的大腦,耳邊似乎響起了街坊鄰居在背后議論:“她孩子這么小就早戀,怎么教育的……”帶著這股怒火,媽媽回家狠狠地打了珍珍,珍珍哭得泣不成聲。媽媽大叫著:“你要再敢跟那個男生好,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這次“懲罰”似乎起到了作用,老師說珍珍已經(jīng)不跟那個男生說話了,放學也不一起走了??墒钦湔涞某煽儏s漸漸變差了,她上課時眼神卻是直的,不管怎么跟她談她都打不起精神來,人也消瘦了很多……一年多過去了,一天媽媽在一個胡同口里竟然看到了她跟一群社會“小混混”抱在一起,手里還夾著一根沒有燃盡的煙……
這樣的“悲劇”屢見不鮮,家長常常流著眼淚說:“我管她難道管錯了嗎?”管當然沒有錯,可是管必須要看對象、分情況、選方法。
像珍珍原先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只要對她適度引導(dǎo)就能夠讓她意識到問題,強硬的管理反而會使孩子產(chǎn)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疏遠與父母之間的距離。有的時候,所謂的“早戀”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它可能只是一些其他問題的外部表現(xiàn),例如缺乏安全感,需要關(guān)懷和對自由的渴望,同時也可能是厭學的先兆。讓我們對這些問題區(qū)別對待:
★初戀式“早戀”
來源于對異性情感的“早戀”,不如叫作“初戀”,我們可以限制孩子“談戀愛”,可我們不可能限制他的初戀。初戀是一種神秘而讓人驚喜的體驗,我們可以不承認它的到來,但它卻真實存在著,每個人的心理發(fā)展狀況不同,生活際遇不同,初戀發(fā)生的年齡自然也不同。這種伴隨著性激素而來臨的情感是我們不能夠忽視的。
如果孩子的“早戀”是他的初戀,作為家長,我們應(yīng)該首先為孩子的長大而感到高興,之后可以引導(dǎo)他如何面對自己的感情,了解愛情所需要付出的責任,了解目前的他為什么不適合去進行一場如同成人一般的“戀愛”。
★無聊式“早戀”
不得不承認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是有些枯燥的,而且在這種競爭體制下,常常很難得到成就感。而電視上的浪漫邂逅又是那么吸引人,讓人難以忘懷,“如果也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該多好呢?”這可能就是一部分“早戀”最初產(chǎn)生的心態(tài)。何況,對于孩子來說“早戀”也是一種證明個人魅力的方式。
這部分孩子更多的是把“早戀”看成一種“危險游戲”,而且這種游戲越危險越好,很多過早的性行為就是在這種心態(tài)中發(fā)生的,對于這種行為家長必須及時干預(yù),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淖杂上拗?。另外治本的做法是給孩子培養(yǎng)興趣,從做一些事情中感受到成就感,這樣可以減少他學習的倦怠感,把精力更多的轉(zhuǎn)移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上。
★補償式“早戀”
上面兩種“早戀”容易鑒別,稍加注意就能發(fā)現(xiàn),而這種補償式“早戀”卻往往是由于我們的疏忽造成的?,F(xiàn)在很多父母都是雙職工,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常常在外面“忙事業(yè)”,很晚才回家,或者干脆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家,雖然他們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懷,可是卻缺少了童年很重要的東西——依戀。
幼年時缺乏與父母依戀的孩子會產(chǎn)生很強烈的不安全感,在未來的生活中,他會想方設(shè)法補償。而早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對于男孩子來說,渴望得到女孩子細心的關(guān)注,這種關(guān)注本身可能就是他的需要,對于女孩子來說,可能需要別人對自己的欣賞,而不是女孩子之間的那種嫉妒。他們可能并不了解,自己是在拿“戀愛”作為補償自己缺口的“良藥”,尤其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本身由生理變化帶來的躁動不安已經(jīng)讓他們心煩意亂,甚至可能焦慮、抑郁。這個時候有個能夠關(guān)心自己、互相傾訴的對象是他們內(nèi)心的需要。
對于這樣的孩子,關(guān)懷的效果大過懲罰。找到他心中的缺口是什么,例如缺少父愛,給這個缺口對癥下藥是家長最需要做的事情。
★叛逆式“早戀”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很多女孩子過早的性行為是為了反抗母親。這種說法在今天未必適用,卻也能代表一些孩子的心態(tài)。
孩子在家庭中其實是處于“弱勢地位”的。盡管現(xiàn)在的孩子可以說是“呼風喚雨”,可是,大人的話不能不聽,不聽話會遭到懲罰,這也是他們都明白的道理。于是孩子心中就自然而然產(chǎn)生了“反抗大人”的沖動,不僅是為了沖破家長對自己的束縛,更想要得到他們幻想中的那種“絕對自由”。這時的他們,沒有生存能力,還要依靠大人的撫養(yǎng)生活,不能那么浪漫地背上個行李就浪跡天涯了。所以似乎最好的反抗方式就是做那些讓父母感到頭痛的事情。
如果孩子的早戀純屬一種叛逆和反抗,就該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教育了。是不是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太過刻板?讓他以為自己的父母不通人情,當然,也可能正好相反,叛逆來自你對他的過度溺愛。所以,在“教訓(xùn)”之前我們應(yīng)該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如果只是一味的改變孩子而不改變自己是起不到效果的。
愛情教育也要提早!這也許是一個出其不意的提法,但愛情教育其實是與性教育同步進行的。同時,愛情教育也是避免孩子在性方面犯錯誤的最好辦法,讓純潔的愛情觀去戰(zhàn)勝生理上的沖動,是一種積極的應(yīng)對方法,讓孩子在快樂的情緒中完成人生必須的一課。
每個人的愛情觀并不一樣,所以愛情教育不能變成說教,家長也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這樣會影響他們未來對愛情的態(tài)度。最好的方法是引導(dǎo)與討論結(jié)合,從小就讓孩子有對愛情的認識,而這種認識隨著成長不斷深入,形成他自己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
簡單說來,愛情教育可以這樣進行:
與性教育不一樣,愛情教育中,知識成分相對較少,大多是觀念和態(tài)度的養(yǎng)成,所以,愉快的心情是教育的前提,專門開辟時間,一本正經(jīng)的教育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又是老一套的教條,不如隨機應(yīng)變,從日常生活中引出討論。比如,看電視的時候,關(guān)于愛情的電視,孩子就可能發(fā)出疑問:為什么他拋棄了妻子,跟另外一個女人好了?這時就可以跟孩子談?wù)勱P(guān)于愛情的責任,孩子也容易接受并且熟記于心??傊?,生活是更好的教育,記住這一條絕對沒錯。
孩子的愛情觀或多或少會受到父母的影響。不論你們的感情怎樣,哪怕已經(jīng)打算離異或者已經(jīng)離異,都不要忘記做到“相敬如賓”。至少要讓孩子明白你們對愛情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上用心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孩子到了三四年級時,老師會鼓勵他們閱讀世界名著,培養(yǎng)閱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不過名著大多是小說,而小說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關(guān)于愛情的描寫,所以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書目的時候,應(yīng)該把把關(guān)。例如《簡愛》就是一部不錯的描寫愛情的作品,而《呼嘯山莊》就應(yīng)該等到孩子大一些,有了一定辨別力之后再讀,類似的,在童話上也應(yīng)該有所取舍,因為孩子的觀念可能會源于他最初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