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祥
物態(tài)變化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所以在中招考試中出題的幾率較高,以選擇題、填空題為主,近幾年也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自然現(xiàn)象的簡答題和探究題.有些同學在解答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過程及其吸放熱問題時易混淆出錯,下面是對物態(tài)變化幾個易錯點進行分析,供同學們參考.
易錯點一:對“白氣”現(xiàn)象的理解
“白氣”不是水蒸氣.水蒸氣是氣體,用人眼無法觀察到,“白氣”是懸浮在空氣中的霧狀小水珠.“白氣”現(xiàn)象分為兩類:一類是冷物體冒“白氣”;另一類是熱物體冒“白氣”.盡管它們在變化前的狀態(tài)都是氣態(tài)(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但水蒸氣的來源卻不同.如冰棒冒“白氣”是冰棒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來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燒開水時,壺嘴冒“白氣”是從壺中產(chǎn)生的水蒸氣(來源于壺之內(nèi))遇到壺嘴外附近的冷空氣液化而成的.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
例1(2008年成都市)如圖1 所示,燒開水時壺口要冒出“白氣”, “白氣”的構(gòu)成是().
A. 水蒸氣
B. 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體
錯選:A
解析:錯選原因是不知道水蒸氣是無色的,是人眼看不到的,不明白“白氣”產(chǎn)生的原因.燒開水時壺口要冒出“白氣”,這些“白氣”是從壺中產(chǎn)生的水蒸氣遇到壺嘴外附近的冷空氣液化而成.選 C.
易錯點二:判斷物態(tài)變化的類型
我們學習了六種物態(tài)變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可以用如圖2所示的圖表記住這六種物態(tài)變化,箭頭向上者為吸熱過程,箭頭向下者為放熱過程.
例2(2008年濟寧市)圖3是今年年初我國南方雪災(zāi)中高壓電線上結(jié)起的冰掛,它嚴重地破壞了電力設(shè)施.冰掛主要是().
A. 由水蒸氣液化而成的
B. 由水蒸氣凝華而成的
C. 由水凝固而成的
D. 由水汽化而成的
錯選:A、B
解析:錯選原因是不了解幾種物態(tài)變化的概念及吸放熱情況.當雨滴從空中落下來時,由于近地面的氣溫很低,在電線桿、樹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會凍結(jié)成一層晶瑩透亮的薄冰,氣象上把這種天氣現(xiàn)象稱為“凍雨”.由此可知冰掛主要是由水凝固而成的.選C.
易錯點三:讀溫度計的示數(shù)時易忽略“零上”還是“零下”
(1)把溫度單位讀錯. ℃讀做“攝氏度”,三個字是一個整體,表示一個單位名稱.生活中常有將三個字分開或顛倒的錯誤讀法,是沒有規(guī)范語言造成的.
(2)讀溫度計的示數(shù)時易忽略“零上”還是“零下”,把零下溫度錯讀成零上溫度.
例3 (2008年成都市)冰在熔化成水的過程中,溫度___________.如圖4所示的溫度計的讀數(shù)為________.
錯解:升高16 ℃
解析:錯解原因是忽略了液柱在0 ℃以下,只一味地從最下端的刻度向上讀起,導致讀數(shù)錯誤.我們在讀數(shù)時,應(yīng)首先看清零刻度,從零刻度讀到液柱的上表面.
正確答案:不變-4 ℃
[練習]
1. 夏天打開冰箱門時,可以看到門的附近出現(xiàn)了“白氣”.這些“白氣”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時().
A. 液化形成的 B. 汽化形成的
C. 升華形成的 D. 熔化形成的
2. 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玻璃窗上會“出汗”或結(jié)“冰花”.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氣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氣凝華生成的
C. “冰花”結(jié)在玻璃窗的內(nèi)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3. 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 ℃.在圖5中用酒精燈給盛水的燒杯A加熱,燒杯中有一支裝有水的小試管B,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A. 能達到100 ℃,能沸騰
B. 能達到100 ℃,不能沸騰
C. 不能達到100 ℃,不能沸騰
D. 不能達到100 ℃,能沸騰
參考答案:1. A2. D3. B
責任編輯 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