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穎
地震發(fā)生的那一瞬間,小杰正在飯店廚房里洗碗,他看見鍋里的水,像中了邪一樣顫抖搖擺直至傾覆到旁邊的灶膛里,發(fā)出刺耳的聲音,接下來,滿天滿地便充滿了一股刺鼻的煤腥味。
這時,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父親,這個世界上僅存的唯一親人此時正在山里一家化工廠的硫酸車間打工,他的身旁有一個千倍于廚房水鍋的硫酸池。
就在大街上的人們驚恐著不知該怎么辦的時候,小杰已沖進(jìn)店里,拎起自己的自行車,沖了出去。身后是老板娘驚恐的叫聲:這個時候,你上哪去?
小杰沒有答話,自行車如一條受驚的泥鰍,穿越在惶恐失措的大街上。他所在的地方,離父親打工的地方75里地,平時他去,需要三個小時。
他拼命往前蹬著車,希望把這時間盡可能縮短再縮短一些。
這時,廣播里傳來消息:汶川發(fā)生大地震。他知道,父親所在的廠子,和汶川一山之隔,直線距離只有幾十里。
他出城,一路所見的景象基本正常,房沒塌電線桿也沒倒,大街上除了許多驚恐的人之外,便沒有什么特異之處。這讓他心里有點(diǎn)慶幸,希望老天保佑,讓爸爸沒事。自從媽媽兩年前去世之后,世界上就只留下唯一的親人了。
父親工作的地方越來越近,看到的景象再也不像最初那么樂觀。平常熟悉的景象,像一幅畫被人橫空抹了一筆,變得潦草陌生。許多房子垮塌了,滿面灰塵和鮮血的人們正在廢墟里扒人。
自行車止步于一處斷橋前。還好,水不深,他從橋上沖下去,沿著河灘抄近路向父親所在的廠,不!應(yīng)該說是向父親所在廠的廢墟撲去。
車間已經(jīng)夷為平地。一些滿臉是血的人在聲嘶力竭地相互吆喝著去救人,從他們的話語中知道,還有幾十個人埋在里面,空氣中一股刺鼻的硫酸味讓他的眼睛發(fā)澀。
他本能地沖向父親的宿舍樓。但四層的小樓已夷為平地。
他瘋狂地又沖回車間,向那些正在扒房子的叔叔們打聽父親,得到的答案都是沒看見!這時,他希望父親并沒在里面,哪怕是去賭博或找女朋友都行!
但很快,他的期望落空了,人們從廢墟里扒出兩個人,一個已經(jīng)死了,是父親同寢室的張叔叔,另有一個殘留著一口氣,說他父親確實(shí)在上班。
仿佛一座大山垮下來,砸在他頭上,讓他瞬間失了方向。
之后,軍隊來了,不斷從廢墟中刨出遇難者的遺體。一些家屬也來了,開始認(rèn)自己的親人。小杰平時連殺兔子也不敢看,但此刻,卻不得不一張一張地去正視那些滿是血污的臉。
隨著營救的進(jìn)一步推移,新挖出來的遺體,已不再分辨得出面部特征,磚頭、硫酸、雨水和時間糾集在一起,將死者們的遺容搞得面目全非。沒有一張臉,能再讓小杰想起父親憨厚而愧意的笑容,父親一直覺得是自己的沒出息讓兒子吃了苦頭,每次看他,都是這樣的表情。
救援隊說:只能憑生前特征再找了。
小杰于是想父親的身體特征。父親中等個頭,面色黝黑,嘴唇常年發(fā)烏,好像從沒睡好一般眼圈總是黑黑的。
但這些特征,基本不再存在了。人們希望能有指向性更明確的特征。
小杰想起,父親一只手的小指頭,因?yàn)樵诮ㄖさ厣鲜軅彽粢唤?。但究竟是哪只手,就很模糊了,因?yàn)檫@樣的工傷,對于他這樣的打工者,實(shí)在太不值得一提了。
但這時候,他必須想起來。種種與父親的手有關(guān)的細(xì)節(jié),必須被想起。那雙曾經(jīng)捧著他抱著他給他送來糖為他捆綁行李,偶爾還會輕輕在他背上拍一下的手,怎么想不起來了呢?那是自己尋找父親的唯一依據(jù)?。∠氲竭@里,他不由得大哭起來。
此后三天里,他一共辨認(rèn)了七十八具遺體,其中大部分已逐漸被人識別,還有二十幾具無法辨認(rèn),其中有九具,左手或右手上,都缺少數(shù)目不等的指頭,這些都是像他父親一樣,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手上的傷痕,幾乎都是打工生涯留給他們的紀(jì)念。
他越是努力地想,越是想不起來。有幾次,在睡夢之中,他甚至依稀地看到了父親舉起的雙手,并慢慢接近那根受傷的指頭。
但每當(dāng)關(guān)鍵時刻,他就會莫名其妙地醒過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身體內(nèi),似乎有一股力量,不愿讓他想起來。那是他潛意識中拒絕接受這個事實(shí)的力量。他寧愿接受失蹤那兩個字,至少這兩個字,還能給他留點(diǎn)念想和希望。
有很多次,他甚至責(zé)怪自己,在上次父親送自己去飯店打工時,沒有拉拉父親的手,和他告別,那樣,至少對他那熟視無睹的手,有一點(diǎn)點(diǎn)記憶。
但很快,他就否決了這個想法,因?yàn)樗?,如果知道那次見面是最后一次,這世上有什么力量,能讓他松開拉著父親的手?他的父親,還會以這樣突然的方式,離他而去?
他為自己的不能預(yù)知后事,而放聲大哭起來……
(辛麥摘自《曾穎博客》)
·送你一杯茶·
沒想到,一雙手居然可以成為辨認(rèn)父親的重要線索!可是,平日里我們何曾留意過父母呢?恐怕是只見可口的飯菜,卻不在意父母的操勞;恐怕是只欣喜于自己的成長,卻不見父母日益佝僂的身影與悄然滋生的白發(fā)。
臺灣女作家杏林子曾說過:人生總有太多的來不及。我們總以為時間會等我們,容許我們重頭再來,彌補(bǔ)缺憾。而災(zāi)難永遠(yuǎn)在我們猝不及防的時候當(dāng)頭砸下,你無從躲避,你無力招架。我們唯一能做的,只不過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小心呵護(hù)手中的珍寶,一刻也不要放松。
請關(guān)注近在身旁的父母,那些細(xì)節(jié)里沉淀的都是無聲的愛。 (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