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軍輝 譚 浩
在國人翹首企盼的2008年,共和國經歷著一波又一波突如其來的考驗:南方數省的罕見雨雪,圣城拉薩上空的狼煙,以四川為中心波及大半個中國的震顫……
這些曾被稱為“小皇帝”、“啃老族”,性格中比父輩多了幾許“叛逆”、“自我”的80后、90后,在2008年一場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事件面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消了世人的疑慮,刷新了人們對當代青年的定義,鄭重宣告:我們是可以擔當重任的一代!
磨難是一種財富。這群“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的青春少年,在磨難中不僅重新定義了自己,更為“愛國”、“堅強”、“大愛”、“奉獻”這些字眼賦予新的內涵。
我們的血液不缺乏愛國因子
4月中旬,當奧運圣火在國外傳遞遭受“藏獨”分子干擾的事件發(fā)生后,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被激發(fā)了。80后的青年人反應最為強烈,他們通過自發(fā)的抗議游行、在互聯網上發(fā)布愛國倡議、發(fā)表集會演講等多種形式,有力地揭露了“藏獨”分子的可恥行徑,莊嚴宣告“我們的血液不缺乏愛國因子”。
回首那一幕幕情景,青年人愛國的赤子之心帶給人們的震撼至今縈繞在心頭──
互聯網上,數百萬青年人不約而同地自發(fā)在MSN、QQ名字前掛上“LOVE CHINA”、“中國紅心”等標志,電腦屏幕上紅心連成了一串;
寒風凜冽的倫敦街頭,“感動倫敦的中國女孩”周岫,面對瘋狂的“藏獨”分子,拼命揮舞北京奧運旗幟,為火炬手加油,為圣火加油!那一刻,她為祖國落淚;
法國巴黎,當“藏獨”分子撲向“輪椅上的微笑天使”金晶,企圖從她手中奪走奧運火炬時,這位27歲的殘疾姑娘,用身體奮力護住火炬;
南京一位年輕的企業(yè)家在《現代快報》上自費打廣告,一顆紅心鑲嵌在中國地圖青藏高原位置上,盼奧運、護圣火、反“藏獨”的聲音感染每一個中國人……
作為伴隨網絡成長的一代,青年人愛國的力量,在發(fā)展壯大的網絡社會中正獲得更廣闊的展示平臺。網民們帶有80后典型的鎮(zhèn)定和自信:“在特殊的時刻,必須有人出來擔當。我不做,也會有別人做?!?/p>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鄧希泉博士認為,在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網絡社會,迅速有效的傳播媒體,使得青年人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各種新聞、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對各種社會現象作出自己的回應。“青年人中網民的比例很高,這使得這個群體能夠迅速動員,形成強大的網絡愛國輿論聲勢,最終引領整個社會輿論?!?/p>
用青春重新定義堅強
當震災降臨,那些曾經書聲朗朗的所在是全體國人心頭的痛、眼中的淚,而那些用稚嫩的雙肩勇敢地擔當起挽救生命重責的青少年,也讓國人看到,災難突然降臨時,年輕的生命煥發(fā)出異常奪目的光彩……“抗震救災英雄少年”評選中,通過多達5000多萬張投票、10萬余條網上感言評論,整個民族從災區(qū)少年兒童身上品味著堅強、汲取著力量。
陳浩,“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之一,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qū)玉石鄉(xiāng)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地震發(fā)生時,陳浩和同學們趕緊向樓下跑,穿過樓邊的升旗臺,到達了安全地帶。他轉頭一看,身后的一個女同學還站在升旗臺的高墻前,而那堵高墻眼看就要坍塌。陳浩奮力跑過去,一把將她推開。三四米高的磚墻倒塌了,女同學安然無事,而他自己的背部和雙腿被埋在瓦礫之中。被救后,陳浩雙下肢骨折、腰椎多處骨折、背部幾無完好、出現肺挫傷和肺出血。在最初清理傷口的時候,沒能及時用上麻藥,可他都堅強地挺了下來,愣是沒有哭出一聲。陳浩說,“我不后悔。能救而不救,我肯定會感到慚愧?!?/p>
楊琳,14歲,“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之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教學樓坍塌后,楊琳被埋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利用這個空間,楊琳將兩名同學成功推到安全地帶,而自己卻被余震中滾落的石頭砸中,動彈不得。當她醒來時,看見廢墟中透出一絲亮光。借著光亮,她小心翼翼地把磚石挪開,勇敢而又艱難地爬了出來,隨即又昏倒在廢墟上。楊琳的骨盆、下巴、顱骨、雙腳等多處被擠壓砸中,經常會產生令人難以忍受的陣發(fā)性劇痛??僧斎藗冏哌M她的病房時,看到她躺在床上,正和身旁的奶奶聊天,臉上沒有一絲痛苦和驚恐。
大災大悲慟中,有多少被救少年的一個敬禮、一曲國歌、一束讀書的手電光亮、一聲相互鼓勵時道出的“堅持”,匯成堅強的熱流,激勵、鼓舞著投身抗震救災的人們。
“大愛”鋪成青春最亮眼的底色
余震頻發(fā)時,心憂災區(qū)的全國各地青年坐不住了,他們第一時間奔赴災區(qū),捐款、捐物、義賣、義演、獻血,或者用其他形式為支援災區(qū)而忙碌……
重慶大學1000多名學生在2個小時內填寫了志愿獻血表,根據災區(qū)急需血型采集了102袋鮮血,許多學生表示,根據災區(qū)需要,隨時準備獻血。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生在學院的統(tǒng)一組織下,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特長,災后4天時間里,完成救災飛行任務239架次,投放救援物資13.31噸,搶運傷員30余名。
在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讀書的四川女孩高婷聽說父母在地震中受傷,一度想立即回家去照顧他們。但是,當她得知學校所屬的西京醫(yī)院要接治100多位來自災區(qū)的傷員后,很快決定留下來當志愿者照顧傷員。
抗震救災的隊伍里,隨處可見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奧運會前夕,又有近百萬青年志愿者,從全國各地積極奔向北京,為了一個百年的期盼──這群充滿青春活力和知識的一代,將為了祖國的夢想,一如既往地奉獻汗水和智慧……
“以前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同學聽到‘堅強自立、幫助他人這樣的話,都有一種莫名的反感,覺得就是一句空口號。”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大二學生張力力說,“汶川大地震讓我第一次心悅誠服地感受和接受了這些原來不屑一顧的話,并且發(fā)自肺腑地想要這樣做。地震中涌現出的無數同齡人讓人心靈為之震撼:我們也可以是英雄!”
心理危機干預志愿救援中心主任張純對此深有感觸:“志愿者群體的中堅力量是80后,他們都是完全自發(fā)的、自我組織的,非常了不起。他們不僅有這種內在的志愿,他們也擁有把他們的志愿變?yōu)楝F實的能力;他們不僅個人有實現他們志愿的能力,而且作為一個群體,他們也有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樣一種力量,這樣一種責任感,是我們民族的希望?!?/p>
中國青年的表現讓外國人也為之矚目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發(fā)表文章稱,四川地震固然是一場悲劇,但有助于消除一個偏見:中國新一代學生都是自私的物質主義者。
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指出,災難使中國年輕一代變得成熟,改變了不少成人原本認為的都市獨生子女具有很多缺點的成見。他們知道伸出援手,知道承擔責任,知道做出奉獻,知道扶助弱者。
多難興邦!溫總理在北川中學寫下的這句話正在成為當代青年激揚青春的動力。在前不久閉幕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部分代表座談時,稱“在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成長起來的當代中國青年是值得信賴的,是能擔當重任的”。
今天,中國改革發(fā)展再一次挺立在了新的航程起點上。新時期的青年,欣逢盛世,生當其時,大有作為!
(摘自《半月談》,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