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華 徐 珣
袁建華 口述 徐 珣 整理
陳凱歌導(dǎo)演正在拍制中的影片《梅蘭芳》已被海內(nèi)外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章子怡在片中飾演的孟小冬是一位傳奇式女伶,而這位上世紀(jì)30年代名滿全國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與蘇北的一介平民家庭還有著血脈之親——小時候我一直稱孟小冬為四姨奶奶……
早年,孟小冬從無錫到上海,在“大世界”乾坤大劇場以及“共舞臺”演戲時,曾有兩次順路到如皋林梓鎮(zhèn)探望過我母親。母親稱孟小冬為四姨媽,我就隨母親叫她四姨奶奶。
當(dāng)時我太小,印象中這位四姨奶奶頗年輕,亦漂亮。母親說過,她是“吃開口飯”的“女戲子”?!俺蚤_口飯”是指“演戲”。母親與孟小冬都是東三省著名京劇老生孟七的后人,孟七曾在太平天國時期英王陳玉成辦的“同春社”科班教過武戲,我記憶中母親對孟七很敬重,還供過他的軸像。對孟七鐘愛的孫女,我們一家一直都很關(guān)注。
同臺共演 身價百倍
孟小冬于1907年冬月生于上海,這天是“冬至”前夕,所以得名“小冬”。孟小冬受家庭熏陶,自幼便喜愛唱戲,她的父親孟鴻群便是小有名氣的老生。9歲時,她又師從舅父仇月祥學(xué)孫派老生(即孫菊仙腔派),12歲在無錫新世界屋頂花園演出《捉放曹》,一舉成名,震驚梨園,也由此開創(chuàng)了女演員走上舞臺的先例。孟小冬嗓子宏亮,扮相大方,兩年后即在上海搭班排演連臺本戲《宏碧緣》,轟動了上海灘。在孟小冬18歲那年,她定居北京,復(fù)拜陳秀華為師,再攻譚派老生戲。
1925年開始,孟小冬不僅結(jié)識了梅蘭芳,且多次與之在北京第一舞臺合作演出。兩人日夜磨合,以至日久生情。
其實,這一感情插曲的產(chǎn)生并不足為怪。如他倆多次合演過《游龍戲鳳》這出表現(xiàn)正德皇帝挑逗李鳳姐的生旦戲,在舞臺上卻是陰陽顛倒,芳齡十八的孟小冬扮演的是皇帝,而陽剛、瀟灑,有美男子之稱的梅蘭芳演的卻是李鳳姐。他倆不論是臺上“打情罵俏”,還是臺下“以假當(dāng)真”,總是面對面地“全神投入”,時間長久,難免不產(chǎn)生一種別樣的感覺和超乎尋常的神往。又如他倆合作的《四郎探母》,特別是“坐宮”一折更是陰陽顛倒的夫妻戲,孟小冬飾演楊延輝,梅蘭芳扮作鐵鏡公主,從排練到演出,他倆都沉浸在“夫妻情”、“夫妻恩”的“愛情糾葛”中,不可避免會有“假戲真做”的沖動,更何況這種事在梨園界常有所聞,成為不足為怪的“潛規(guī)則”。
孟小冬能與承華社老板梅蘭芳同臺演出,亦是其求之不得的夙愿。梅老板從日本、香港演出回來,是位譽滿海內(nèi)外的坤伶。兩人的合作可稱是珠聯(lián)璧合,劇壇一絕。
金屋藏嬌 輿論逼人
梅蘭芳和孟小冬之間有了愛戀之情,但是要捅破這薄薄的一層紙,談何容易!
梅蘭芳雖屬有婦之夫,但是王明華所生的一男一女皆已夭亡,她本人又做了絕育手術(shù),而祖母堅持要梅蘭芳娶妾,延續(xù)梅家香火,加之王明華體弱多病,所以她能體諒和理解丈夫。但是孟家堅決不同意,孟小冬的父親孟鴻群對充當(dāng)說客的齊如山和馮耿光講,如果將女兒嫁給梅蘭芳做偏房,必然要受親朋好友冷眼和揶揄:好端端一個黃花閨女豈能如此不值?
齊如山為此事“跨斷了門檻,磨破了嘴舌”,孟鴻群不得已讓了步,既然生米煮成了熟飯,只得默認(rèn),卻不愿張揚。
梅蘭芳為慎重起見,又與孟小冬專程到天津井上醫(yī)院看望在這里住院治療肺結(jié)核的王明華,再一次當(dāng)面征得其同意。王明華說得頗為真切:只要對事業(yè)有利,我絕對不計較。
不消說,媒體對此事十分關(guān)心,各種版本的“孟梅之戀”被炒得沸沸揚揚。
1926年8月28日的天津《北洋畫報》,首次正式披露了“可靠消息”。其報導(dǎo)云:
孟小冬決心找個丈夫,這未來的新郎不是什么闊老,也不是什么督軍省長之類,卻是那大名鼎鼎的梅蘭芳。梅蘭芳爾今才過而立之年,不能算老,然而‘闊的一字,他可很夠得上呢!
與此同時,這家報紙還刊登了“將娶孟小冬之梅蘭芳”的戲裝照片,以及“將嫁梅蘭芳之孟小冬”的旗裝照片。
梅蘭芳與孟小冬于1927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四日,借東四牌樓九條的馮公館正式請客,公開同居關(guān)系。他倆未領(lǐng)證書,僅由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出面主持“賀儀”。
由于孟小冬當(dāng)時只有19歲,為解孟家后顧之憂,梅蘭芳在東城內(nèi)務(wù)府街的家山胡同租賃住宅,過著金屋藏嬌的日子。孟小冬不肯荒廢時光,她請了余派戲的老師鮑吉祥每天上門教練身段、把子,傳授余派技藝,早晚跟梅蘭芳學(xué)習(xí)繪畫、書法和詩詞歌賦。
好景不長 意外分手
1928年11月,梅蘭芳偕同孟小冬赴廣州、香港演出回來后,兩人便開始貌合神離。后來,梅蘭芳忙于籌劃訪美演出事宜,與孟小冬一起的時間更少了,以致雙方發(fā)生口角,孟小冬一氣之下住回了娘家。
其實這都是表相,分手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1930年8月,梅蘭芳的祧母(即梅雨田的妻子)去世,孟小冬意欲去梅宅吊孝,卻遭拒絕。她覺得“丟盡了顏面”,傷心得再也不愿與梅蘭芳見面。
二是緋聞干擾。梅蘭芳聽說孟小冬在天津另有感情介入,他倆又未明媒正娶,雙方不負(fù)有婚姻意義上的責(zé)任。孟小冬甚至表態(tài),一切順其自然。
三是梅、孟的結(jié)合竟引出了一宗始料未及的血案。
原來,在北京某大學(xué)讀書的青年李志剛是個如癡如醉的“京戲迷”,不但將孟小冬視為偶像,還想入非非地暗戀不已。李志剛從《北洋畫報》上見到“孟梅相戀”的消息,陡生無名醋火,便找機會向梅蘭芳“報復(fù)”。一天中午,李志剛持槍闖入梅宅,將代替梅蘭芳接待的北平《大陸日報》經(jīng)理張漢舉打死,自己也被軍警擊斃。事后,李志剛的人頭被懸掛在梅宅附近的電線桿上“示眾”,弄得滿城風(fēng)雨,人心惶惶。此案雖然于梅蘭芳、孟小冬毫發(fā)未損,但兩個人心靈上卻受到很深的刺激,以致梅蘭芳不得不暫時避居上海,孟小冬避居天津,兩人從此勞燕分飛,關(guān)系中斷。
1931年夏秋之交,孟小冬南下上海,聘請鄭毓秀律師為法律顧問,又經(jīng)海上聞人杜月笙等出面調(diào)停,由梅蘭芳付給孟小冬四萬元作為補償,并為她買下在天津的居宅,雙方才宣告“好合好散”。
事后,梅蘭芳對他的摯友齊如山說:“小冬并非勢利女人,她也不在乎區(qū)區(qū)幾萬塊。從心理平衡方面考慮,我應(yīng)該表示一些歉意以及慰安?!?/p>
復(fù)出舞臺 看破紅塵
孟小冬息影舞臺數(shù)年,寓居天津朋友家,茹齋念佛,并在萬福庵受戒,出入于居士林,大有看破紅塵之意。
梅蘭芳作為“同道”,勸慰孟小冬莫要“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梅蘭芳在電話中說,盡管咱倆不在一起,但是緣盡情未了,希望你忘記過去,展望未來,繼續(xù)在舞臺上大顯身手,千萬別辜負(fù)廣大觀眾的希望。
這時,孟小冬又在梨園輔弼鮑吉祥的鼓勵下,決心由譚派改學(xué)余派。余派的祖師爺余叔巖不但戲路廣,且演藝精絕,其代表作《搜孤救孤》享譽神州,深得人心。梅蘭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碩秋等四大名旦都對他欽佩不已。
孟小冬想拜余叔巖為師,但這位固執(zhí)的大師以不收納女弟子為由屢次婉言謝絕。孟小冬毫不灰心,向余叔巖的琴師李佩卿請教,居然學(xué)會了幾出獨家戲。此事感動了余叔巖,加之梅蘭芳又請人說情,他終于在1937年舉辦了拜師禮,破例收下自己惟一的女徒弟。由于余叔巖體弱多病,居家不出,孟小冬便奉侍師側(cè),十分恭順。另外,余叔巖還習(xí)慣深夜工作,要到凌晨才開始說戲,親授《御碑亭》、《武家坡》、《捉放宿店》、《搜孤救孤》等看家戲。孟小冬為把余派的代表戲目學(xué)到手,不知熬過多少不眠之夜。有志者事竟成,得到余叔巖真?zhèn)鞯拿闲《硌菀颜闋t火純青,蒼勁的歌喉、醇厚的唱腔令人回味無窮,因之轟動津門,獲“冬皇”之美稱。
天津的《天風(fēng)報》曾有贊評曰:“奉天承運,統(tǒng)一環(huán)宇,當(dāng)今冬皇,名震四海,光被九州。聲容并茂,加恩德于萬民。聰明天睿,傳譚余之一脈?!?/p>
1947年,孟小冬正式南下,在上?!爸袊髴蛟骸眳⒓恿x演,以《搜孤救孤》轟動上海灘。此后她大紅大紫,一度甚至可與梅蘭芳并駕齊名。
孟小冬在滬期間,居住在辣斐坊2號(今復(fù)興東路的復(fù)興坊)姚玉蘭家里。這姚玉蘭曾是坤角老生,是孟小冬的結(jié)拜姐妹,兩人私交甚篤。姚還是杜月笙的妻子,所以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便隨杜家遷到香港,后來下嫁杜月笙,成了他的姨太太。
翌年8月,杜月笙病逝。孟小冬又移居臺北,長期深居簡出,幾年沒出家門一步,她看破紅塵,虔心信佛。1977年5月26日深夜,一代名伶終因肺氣腫并發(fā)癥去世,享年71歲。
孟小冬尚有名為《凝暉遺音》的錄音磁帶流傳于世,她不但談及梨園生活的苦甜酸辣、人世間的坎坷不平,也談到自己與梅蘭芳的一段不了之情。孟小冬說,她對梅蘭芳既無前怨,亦無后悔,當(dāng)時提出分手,完全正確。他倆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藝人,在舞臺生活中碰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飛來一段意外的插曲,不足為怪,亦非離奇。梅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藝術(shù)大師,相信世人都能理解和同情這件往事。
十多年前,據(jù)我返鄉(xiāng)探親的臺灣老表哥丙南說,孟小冬在世時,他曾去探望過這位長輩。孟小冬獨居在臺北郊區(qū)的蓮花灣,依靠她栽培的余派傳人姜竹華接濟生活。孟小冬很希望回到大陸,葉落歸根,但是沒有足夠的經(jīng)濟條件。孟小冬在香案上供奉著兩座靈位,一座是余叔巖,因為她視師如父,師恩如山,還有一座是梅蘭芳。表兄說,由此可見梅先生在她心中的地位,那段難以言狀的情緣令孟小冬晚年仍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