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分析別人問題的時候總是頭頭是道。條理清晰??梢坏┦虑橛龅阶约荷砩?,就會當事者迷。
因為有一種心理在引導我們的思維。那就是:厭惡損失心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沒有誰會喜歡損失,付出的越多越不舍得失去。每當受損失威脅的時候,我們總會傾向于冒險,希望奇跡的出現(xiàn)。期望低概率的事件能挽回損失。假如我們投入一筆錢去做一個小的生意,期望的一定是得到更多的收益。收獲的感覺是美好的,每掙一塊錢,美好的心情就會增加一點;但是,往往事情不一定按照我們期望的那樣去進行。假如我們投資的項目失敗,那么就會有兩種選擇:將損失降低到最小,能收回多少成本就收回多少;繼續(xù)堅持做下去,期望奇跡出現(xiàn)。挽回所有的損失。
為什么會有這樣兩種不同的選擇呢?其實。這正是我們的“情緒賬戶”在算賬。當我們遭遇損失的時候,往往會不自覺的陷入情緒化理財?shù)恼`區(qū)。
在一件事情上投入的越多,就會越發(fā)繼續(xù)投入下。哪怕已經(jīng)感覺到失敗也會繼續(xù)投入,期待奇跡的發(fā)生。比如買了貶值股的股民,在股票貶值的時候不但不會脫手,反而會在該股跌到更低的時候大量購進。期望有一天能咸魚翻身。
所以真正做到第一點的人不多,人們總是不甘心損失,往往喜歡和損失較勁兒。這就像賭博一樣。往往會因為懼怕?lián)p失而損失得更徹底。
其實對待感情,很多人也是這樣容易走入誤區(qū)。對一段感情或者婚姻投入了太多的情感,就算已經(jīng)感覺到失敗。也會繼續(xù)投入。期望奇跡的發(fā)生。因為一旦出手將面對痛苦。面對曾經(jīng)感情投入的損失。這就是對手中掌握的東西不舍得損失的意識在引導人們的思維,也是一種對已經(jīng)形成習慣的生活狀態(tài)的不舍。懼怕失去現(xiàn)有的生活環(huán)境,哪怕是厭惡之極的一種狀態(tài)。因此,為了減少損失就更加繼續(xù)地投入,最終可能會輸?shù)粢磺行腋!?/p>
當我們發(fā)覺失敗的時候,如果能及時醒悟和收手,我們的損失會降低到最小的范圍。起碼我們還能收回一部分資本去投入新的項目或感情。只要吸取前次的教訓,我們還擁有重新開始的希望。
被低迷的股票和感情套牢的結(jié)果會是什么?最終會得到什么?完全放棄了主動。重新開始的希望也沒有。被動地由所謂的命運操縱著。奇跡的比例是多大?我想,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吧!與其將主動交給無法操控的命運,為什么不自己選擇一條更有希望的道路?或是在這之前就控制好自己輸?shù)牡拙€?
不要讓情緒掌握你的思維,理好自己的情緒賬戶。
職場拍“馬屁”需有道
一位以前的同事最近忙著為他現(xiàn)在的老板介紹專打離婚官司的律師,因為他的老板在鬧離婚,而這位前同事又正好是法律系畢業(yè)的。
這件看上去合情合理的事在一些議論中變成了:他可真會拍老板的馬屁。
按這種議論的邏輯進行推理,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只要是為老板、或者任何比自己級別高的同事做工作以外的事,就是拍馬屁。
之所以會有人這么議論。是因為職場中溜須拍馬的事兒實在太多了。馬屁就像苔蘚一樣無處不在地陰暗地生長著。更何況,在情商被一再強調(diào)的今天。稍有一點智商的人都能意識到馬屁對于潤滑人情的重要性。
有位新上任的老板最喜歡夸獎一位愛在辦公室里演示短跑速度的員工:你們看看人家,無論我叫他做任何事,他都是跑步去的。雖然不善于跑短跑的員工得不到這位老板的青睞,但那位喜歡顯示短跑才能的愛將也很可能在別的老板那里坐冷板凳。
一位朋友有次提到,她的下屬。一個八十年代出生的女孩,去日本出差,竟然打了個越洋長途回來,只是為了問她喜不喜歡吃一種膨化食品。結(jié)果這位朋友不太舒服。倒不是因為點心不合口味,而是那個越洋長途,“這個小孩兒太有心機了!”一個多余的電話,使得馬屁拍到了馬腿上。如果那位短跑愛將在她手底下打工。沒準也會慘遭雪藏。理由是:“太夸張了吧,用得著跑步前進嗎,這個小孩兒太有心機了!”
然而據(jù)我所知,那位法律系的前同事一直是介紹離婚律師的熱心人,可能是離婚率越來越高的原因,他的免費服務對象從同事、客戶成功擴展到做清潔工作的阿姨。因此為老板免費服務,絕對是一種慣性。當然,這個舉動贏得了老板的青睞,那純屬意外的驚喜。遺憾的是這種青睞,應該沒有大到不加班也照樣升職的程度。
最辛苦的還是當屬短跑愛將。問題是,他只在上司面前跑。還是在所有同事面前都跑;是在所有上司面前跑,還是有選擇地在少數(shù)幾位上司面前跑,這應該是道挺難的選擇題。萬一跑得不均勻,說不定還不如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