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郊區(qū)新建了一條馬路,很寬。
剛建好的時候,這條路上沒有任何分界,它就是一條寬寬的馬路。汽車走,自行車走,行人走,附近村莊里的水牛、黃狗,以及拖兒帶女的老母雞,也悠閑地走。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來來往往,熙熙攘攘。
汽車多了,問題也出來了。一次,兩輛相向而行的汽車,在路中間撞上了。本來,它們是要互相避讓的,不知怎么就撞在了一起。事后,人們在路中間劃了一道黃線,將路一分為二,來往的車輛各走一邊,再也不會迎頭撞上了,馬路暢通無阻。
相安無事了一段日子。新的問題又出來了。同向的汽車,亂超車,亂占道,刮擦、擁堵、爭吵不斷,混亂不堪。人們又在道路上劃了幾條白虛線,將車道一個個分開,人行道、自行車道、行車道、超車道,一目了然,各行其道。
可是,還是不斷有新問題冒出來,人們也不斷地在馬路上涂涂畫畫,尋求解決之道。
為了讓行人安全地橫穿馬路,人們在馬路上攔腰劃了很多斑馬線;為了限制開快車,人們設(shè)置了限速標志;慢車道和快車道本來界限分明,但有的汽車司機急于趕路,經(jīng)常會野蠻地占用慢車道,從自行車和行人的身邊疾駛而過,嚇得人一身冷汗,于是,人們索性在路邊建了一道護欄,將慢車道和快車道徹底分開;從中間將路一分為二的黃線,雖然公平,但也遇到了難題,不同的高峰,來往的車流量大不相同,常常是一側(cè)車流滾滾,擁擠不堪,一側(cè)冷冷清清,車少人稀。辦法總比困難多,聰明的人們發(fā)現(xiàn),根據(jù)不同時段的車流情況,將路中間的兩條道路設(shè)置為可變更車道,哪邊車流量大,車道就變更到哪邊。道路被充分利用。
為了及時指揮、疏導(dǎo)、監(jiān)督車輛,按章行駛,交通警察上路了,這給了那些膽大妄為的司機極大的震懾,有交通警察的地方,交通秩序大為改觀;但有的汽車司機對斑馬線熟視無睹,于是,人們又在各個路口和斑馬線上,設(shè)置了紅綠燈;對斑馬線、車道線、紅綠燈,甚至交通警察都視而不見的,怎么辦?有辦法治他,人們在路上安置了若干個電子攝像頭,膽敢違章,就拍下它,一張罰單遞過去,罰你沒商量。懲罰,也是武器。
現(xiàn)在,這條大馬路,已經(jīng)被完全武裝起來,它的標志清晰,界限分明,該走什么道,該怎么走,都清清楚楚,雖然車流如織,但秩序井然。
一條道路的秩序,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那些線條,那些護欄,那些紅綠燈,那些電子攝像頭,那些規(guī)章……每一項,都是限制,都是束縛,都是不自由,但正是這些限制、束縛和不自由,才確保了道路暢通和安全,使你可以自由地快速地馳騁。
僅僅建設(shè)一條寬闊的道路,是遠遠不夠的,使道路暢通就必須完善配套的設(shè)施,建立規(guī)范的制度,以求嚴格的秩序。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重于建設(shè),卻忽視了規(guī)則和秩序。
人生也是一條大道,你有沒有為它建立一個可行的良好的秩序呢?
【原載2008年3月26日《羊
城晚報·花地》】
插圖 / 巴維爾(羅馬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