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適宜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80%,若雨量過大使土壤含水量長時間超過此范圍,就會對樹體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此,對低洼易積水的蘋果園,為防止水澇災害,除應及時修好排水設施,災后抓緊疏導,排除積水,降低土壤和園內(nèi)的空氣濕度外,還要積極采取以下措施:
一、對雨水大而未造成澇害的果園,為防止枝條徒長,對近搭接或已搭接的樹,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噴施15%多效唑250倍液,同時控施氮肥,葉面噴施250-300倍的磷酸二氫鉀或30-50倍的過磷酸鈣浸出液。
二、合理修剪。對受害較輕的果樹,還要進行生長季修剪,對無果的過密枝,要進行疏間和回縮,剪除交叉枝及病蟲枝。使之通風透光;對樹體過高,大枝過多的壯樹,采收后落頭,疏間或回縮大枝,并早施基肥。冬春季注意幼樹防寒。
三、對已積水的果園,及時挖排水溝使積水排出,歪倒的樹要扶正,清除根際淤泥,及時進行樹盤或全園翻耕。對澇害嚴重的。應將根莖周圍的泥土扒開(半徑約1米),深達主根分杈處(約30厘米深),坑呈鍋底狀,一直晾曬到田間持水量正常時即可埋土。
四、防治病蟲。果樹被淹后,高溫多濕的氣候環(huán)境,利于多種病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要及時噴藥防治。對浸水時間較長的果樹進行涂白,可以預防一些病蟲害。在多雨潮濕天氣,容易發(fā)生病蟲害,如輪紋病、炭疽病、早期落葉病、爛根病、瘋腐病、食心蟲等。要經(jīng)常在果園巡查,一旦發(fā)現(xiàn),及時除治。
怎樣防治果樹流膠病
一、發(fā)病癥狀
流膠病主要發(fā)生在果樹的主干和枝條上,基部重于枝條。果實因蟲害或創(chuàng)傷也可感染引起流膠。樹干發(fā)病時有“水泡狀”病斑突起。滲出琥珀色膠液,經(jīng)陽光照射逐漸變?yōu)椴韬稚?。遇水變軟擴散。與新流出的膠液堆積黏附樹干。染病后的果樹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形成層停止產(chǎn)生新的韌皮部或木質(zhì)部。卻向水平方向增生厚壁細胞,形成由淀粉堆積成的內(nèi)含物,并在細菌的作用下產(chǎn)生酶,酶把細胞膜溶化后形成樹脂。由于厚壁細胞不斷增殖,細胞膜和淀粉的膠化不斷進行,致使流膠持續(xù)進行。
二、發(fā)病原因
流膠病的致病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據(jù)目前已知的主要有二大病因,即非侵染性危害和侵染性危害。非侵染性危害是一種常見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日灼、凍害、病蟲害、雹害、藥害、機械損傷、水分過多或不足、施肥不當、修剪過重、結(jié)果過多、土質(zhì)黏重或土壤酸度過高等原因引起。一般樹齡大的桃樹發(fā)病重。幼齡樹發(fā)病輕。
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子囊茵亞門的真茼感染引起的病害。病菌在被害枝條內(nèi)過冬,當次年氣溫在15℃左右時,在復活病菌的作用下,痛部即溢出膠液,病菌分生孢子隨著溢出的膠液,通過雨水和風傳播?;蝽樦l流下或濺附在新梢上,從皮孔、傷口侵入,成為新枝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
枝干內(nèi)潛伏病菌的活動與氣溫有關。其分生孢子最適宜發(fā)芽溫度為24℃-35℃,相對濕度85%-90%。隨氣溫上升,樹體流膠點增多,病情逐漸嚴重。一年中有兩次發(fā)病高峰,分別在5月中旬-6月下旬和8月上旬-9月中旬,雨季更甚。入冬以后流膠停止。
三、防治方法
1.加強果樹的養(yǎng)護管理,增施腐熟有機肥?;室⒘?、鉀搭配,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適當噴施稀土等微量元素,使果樹增加抗流膠病能力。
2.搞好樹體保護,精心作業(yè),盡量避免機械傷害。及時防治蟲害,減少桃蚜、桃瘤蚜、蝽象、吉丁蟲、天牛等枝干害蟲的危害。
3.及時整理果園,清除雜草。預防日灼和凍害。
4.藥物防治。①刮治病斑。病斑僅限于表層,開春后應及時刮除。同時在傷口處涂402抗病劑50倍液,再涂波爾多液保護;或直接涂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防治,效果顯著。②開花前,用0.6-0.8波美度石硫合劑水溶液或600倍氧氯化銅水溶液,噴灑樹體1-2次,殺滅吸附在枝條上的病菌,可預防果樹在開花前感染流膠病。③在5月份流膠病大量發(fā)生時,選擇雨后初晴,用掃帚把樹體流膠剔除干凈(雨后流膠軟化剔除非常容易)。按每1千克水加50%金消康(紹興天諾農(nóng)化有限公司生產(chǎn))1包(20克)的比例,先將金消康在水中溶解。然后按3%-4%的比例把羧甲基纖維素(即化學糨糊)放入(即1千克水放入30-40克化學糨糊)。靜置3-5分鐘,攪拌均勻成漿液,然后用刷子把藥液涂刷在發(fā)病樹干上即可。涂后半天內(nèi)遇雨須重涂,沒有涂到藥液的疤口可能還會有少量流膠。需按上述方法再補涂一次。如果在翌年早春果樹萌動前,結(jié)合清園再涂抹一次,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