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剝皮是指在果樹生長期將果樹主干或主枝的樹皮剝掉一段,使其重新形成樹皮,從而起到提高品質(zhì)、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一、可剝皮的果樹可進(jìn)行剝皮的果樹有蘋果、山楂、李子、杏、桃、棗等。
二、剝皮的適宜時期5月下旬至9月上旬均可剝皮,其中以8月為剝皮的最佳時期。但剝皮的目的不同,剝皮適期也不相同。若想促進(jìn)花芽形成,可適當(dāng)早剝皮,以5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好;若想提高果實品質(zhì),則以7月中旬至8月中旬剝皮為好;若想使老皮更新,防治腐爛病,則以6月中旬至8月中旬剝皮為好。
三、剝皮方法先確定剝皮的部位和范圍,在剝皮部位的上端和下端進(jìn)行環(huán)割,然后用力將應(yīng)剝的樹皮撬起,再用手抓起撬起的樹皮向下或向上撕拽。
1.一年中分段剝皮。在樹干上先剝下部一段,15天后再剝中段,再過15天剝上段。
2.逐年分段剝皮。
3.一年多次剝皮。剝皮樹干形成新皮后再進(jìn)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剝皮。
4.連年剝皮。在同一樹干上每年剝皮1次。
5.隔年剝皮。樹干剝皮后,隔一年或數(shù)年再剝皮。
6.局部剝皮。對主干、主枝只剝掉一部分樹皮。
四、注意事項果樹剝皮是一項削弱樹勢的技術(shù),一般多在長勢強的樹上采用。剝皮時不能破壞附于木質(zhì)部表面的黏液,即形成層細(xì)胞,否則不能形成新皮。剝皮后要保護樹干,凡樹冠不能自行遮陽的樹,剝皮后須用報紙遮陽3-5天,以防烈日暴曬或雨淋傷害形成層細(xì)胞。剝皮后由于細(xì)嫩組織裸露,3-5天不能噴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藥物。
中華紅葉楊育苗中后期咋管理
中華紅葉楊(紅葉楊)定植后。6月份進(jìn)入速生期,7月為生長高峰期,最快時一晝夜可生長15厘米。9月10日前后(黃淮流域)開始封頂。其間要加強肥水管理,提高產(chǎn)量產(chǎn)值。
一、定檀
667平方米種植3300個插穗,可成苗3000株左右,株高20-30厘米定苗,去除弱苗、變異苗,每株留一棵壯苗。
二、追肥澆水
1.幼苗期。苗高10-15厘米遇旱及時澆水,苗期根系較弱較淺,耐旱性差,適時澆水是培育壯苗的關(guān)鍵。
2.苗期。株高80厘米左右進(jìn)入速生期。要進(jìn)行中耕除草追肥澆水。為提高肥效,要先除草后澆水最后追肥。667平方米施尿素7-10千克,穴施或開溝施均可。施肥深度3-5厘米。
3.大苗期。株高150厘米左右第二次追肥,667平方米追施氮磷鉀三元素復(fù)合肥15千克,穴施或開溝施均可,可在降透雨后追施,干旱無雨天氣先追肥后澆水。
4.速生期。7月份到了高溫雨季,紅葉楊株高150-200厘米,此期生長迅速,要趁降雨及時撒施尿素,667平方米15-20千克。
5.生長后期。黃淮流域8月10日前后進(jìn)行第四次追肥,此次追肥要求穴施,開溝施肥傷根太多,影響生長,撒施效果差。為促進(jìn)苗木壯大,增強抗性,-667平方米穴施氮磷鉀復(fù)合肥15千克,根據(jù)土壤墑情確定澆水與否。
整個生育期四次追肥,間隔20天左右,追肥種類及數(shù)量要結(jié)合土質(zhì)肥力適當(dāng)調(diào)整和增減。大苗期之前,降雨或澆水后,要中耕除草松土。
三、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紅葉楊病害較少,主要有根腐病、黃銹病、樹干潰瘍病等。根腐病、黃銹病可用托布津噴灑防治。樹干潰瘍病(皮層潰瘍、水泡潰瘍)可噴施1%波爾多液,100倍退菌特,50%的代森銨100倍液。
2.蟲害防治。①螨類、蚜蟲:40%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殺。②扇舟蛾、刺蛾等蛾類:用敵敵畏1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噴殺。③金龜子:用氧化樂果1000倍液,殺螟松10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噴殺。
四、整枝
種植較稀、肥力較高、生長旺盛的紅葉楊苗,在株高100-250厘米易出現(xiàn)側(cè)枝,影響樹干生長,此側(cè)枝2天可長30厘米,4天木質(zhì)化,應(yīng)及時把幼芽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