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移樣 蔣素利
摘要電影《色·戒》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短篇小說,導演李安忠實了原著對“人性”的深刻描畫。通過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對電影文本所作的全面解讀,《色·戒》對“人性”進行多層次挖掘的主題內(nèi)蘊得以具體呈現(xiàn)。
關鍵詞《色·戒》人性符號矩陣
由李安執(zhí)導的電影《色·戒》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短篇小說。名導+名家的組合必然會吸引廣大受眾的眼球,社會上對《色·戒》的評論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人以為要對電影《色·戒》作客觀評價還得回歸“文本”本身,下面我就將立足于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對《色·戒》做一文本分析。
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建立在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二元對立”的基礎之上。它源于亞里士多德邏輯學中“對立命題”與“矛盾命題”的詮釋。預設一事物為×,那么它的對立一方就是反×;在此之外,還有與×矛盾但并不對立的第三方即非×。比如,白與黑是兩種強烈對立的顏色,但在二者之間還存有紅、黃、藍等顏色。同樣的道理,可以推出第四方即非反×,它同其它三方都不一樣。這樣也就預設了一個完整的事件共有四種因素在起作用。
在電影《色·戒》中,本人將×賦值為“人性”。無可否認,張愛玲的一系列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金鎖記》、《傾城之戀》、《半生緣》等無一不顯示出其對人性的多層次挖掘,無論是美的、善的、丑的、惡的,都一一真實展現(xiàn)。電影《色·戒》最成功的地方也在于忠實了張愛玲小說對“人性”的深刻描畫。
為什么王佳芝就能體現(xiàn)出“人性”呢?我們知道,《色·戒》的故事背景發(fā)生在戰(zhàn)亂年代,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讓個人像滄海一粟,隨波逐流。這個時候,人要么麻木不仁茍且偷生,要么被亢奮的時代情緒所左右,為著某種異己的目的而東奔西撞。但無論哪種情況造成的結(jié)果只有一個,就是對個人內(nèi)在情感需求和真實想法的忽視和放棄,甚至是抹殺。
但王佳芝沒有屈服于外部環(huán)境。從一開始,她加入話劇團就是為了鄺裕民。因為她對這個男人存有好感。在女同學沖著開往前線的隊伍喊著“勝利歸來我就嫁給你”時,她的眼里只看著遠處的鄺裕民。由此可以看出王佳芝對鄺裕民的心思。后來加入刺殺易先生的計劃,她也是為了親近鄺裕民。這里有個特寫鏡頭,他們六人為表決心將手緊疊,但“王佳芝白嫩的手放在鄺裕民手的上面”。直到最后,王佳芝放棄刺殺易先生也是為了心中的愛情。當戴上易先生專門為她定做的“鴿子蛋”時,王佳芝強烈的感受到了對方的愛,她不忍心殺死一個愛著自己又被自己所愛的男人??梢?,王佳芝的所作所為遵循了自己的內(nèi)在情感需求和真實想法。盡管她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最終沒有迷失自我。因此,王佳芝這一人物形象最能突出“人性”的存在。
如果說王佳芝代表“人性”,無疑,易先生則是“反人性”的。身為中國人,卻為日本人充當殘害同胞的劊子手,他處于自己身份的對立面。在影片中,易先生自始自終被一種令人窒息的緊張和恐懼緊緊攫取,他對王佳芝說:“我們都怕,但你不怕。”為了金錢、權勢、地位這些異自的東西他完全扼殺了個人內(nèi)在情感需要,掩藏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時時刻刻帶著面具做人。他不相信任何人。最后,他迫于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槍斃了王佳芝,也親手毀滅了自己的愛情。影片中的易先生虛偽,狡詐,殘暴,血腥,他身上帶著動物的痕跡,完全是“反人性”的。
“非人性”的代表是革命黨的高層領導老吳。他完全淹沒在國仇家恨當中。他不但強迫自己和一個殺了自己全家的人同桌子吃飯。而且強迫王佳芝去干違背自我意愿的事情。當王佳芝發(fā)覺自己對易先生動了情,內(nèi)心充滿著尖銳的矛盾,此時身心具累的王佳芝要求組織能夠盡早解決易先生。可老吳卻以查探軍火下落為由要其繼續(xù)色誘易先生,并強調(diào)自己也身不由自。有仇不能報。這對于他是一種壓抑,對于王佳芝則是殘忍。
至于“非反人性”本人以為是鄺裕民這一角色。他沉浸于殺兄之仇當中。壓抑著自己對王佳芝的好感和沖動。當王佳芝因身份需要(麥太太)需破處女身時,他是最適合的人選,彼此互有好感,二者的性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之上的。但鄺裕民局囿于“領導人”這一身份,為避“滿足一己私欲”之嫌。沒有挺身而出,卻讓梁閏生此等萎縮之人去執(zhí)行。這對于他,對于王佳芝都是一次心靈的創(chuàng)傷、情感的摧殘,是他親手扼殺了自己和王佳芝之間的愛情萌芽。
以上就是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在“符號矩陣”中所處的位置。下面,本人將通過“符號矩陣”具體分析這四個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首先,在影片中,王佳芝這一女性形象代表著“人性”,而易先生、老吳、鄺裕民三位男性人物則處于“人性”的對立面或矛盾面,這意味著男性對女性的壓迫。這一主旨完全符合張愛玲作為一位女性作家的身份,在她的小說中也往往反映出女性在男權社會所遭遇的悲劇命運。
其次,通過“符號矩陣”我們可以看出,王佳芝(×)和易先生(反×)是極端對立的。導演李安通過第一場床戲的性虐鏡頭就將王、易之間的這種激烈的沖突和對抗向觀眾展示了出來。后來二者關系雖有所緩和,從第二場床戲到第三場床戲。但這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因此,王、易之間的關系沖突和對抗占據(jù)了重頭。但就在王、易這樣兩個極端對立的角色之間卻偏偏產(chǎn)生了愛情,這注定了他們的愛情充滿激情,卻沒有結(jié)果。是一出悲劇。
易先生(反×)和老吳(非×)以及鄺裕民(非反×)三者之間。拋開其它因素,最直接的關系就是“仇恨”。前者殺了后二者的老婆和孩子及親哥,所以后者對前者是恨之入骨。家仇不共戴天,可以說,老吳和鄺裕民都在利用王佳芝以求達到自己復仇的目的。他們二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合作關系。因此,鄺裕民雖然一再承諾要保護王佳芝的人身安全,可就在老吳拒絕王佳芝盡早解決易先生的請求時,他并沒有堅決的予以反對。有人將其歸結(jié)于鄺裕民自身性格的軟弱,可本人以為這是他和老吳之間的那種潛在的合作關系使然。
最后,讓我們對王佳芝和鄺裕民二者的關系作一深入分析。很多人認為王佳芝和鄺裕民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從愛慕到怨恨的轉(zhuǎn)變過程,但本人卻用“友誼”概括之。因為無論是前面的同學友誼,還是后面的同志友誼,他們的關系都沒有超出“友誼”的層面。王佳芝剛開始對鄺裕民確實存有好感,但在“破處”事件中,當她知道那個人不是“鄺裕民”而是“梁閏生”,她說了一句“是跟妓女吧”便匆匆的走進了臥室。這個時候,她對鄺裕民可謂失望之極。同時對他們之間的那份感情也已死心。既然如此。王佳芝為什么還愿意獻出自己的處女身,還迫切的想要把色誘易先生的那場戲繼續(xù)演下去呢?從接到電話的興奮和得知易先生要離開香港的氣急敗壞都反應出了王佳芝這一不正常的心態(tài)。顯然,王佳芝此時已經(jīng)不是為了那個自己已死心的鄺裕民了。本人以為,此時的王佳芝是受到了“麥太太”這一身份的驅(qū)使,忽視了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迷
失了自我。或者說她把“刺殺易先生”當成了一出戲,她太入戲了,太投入了,忘記了真實存在。王佳芝按照劇情發(fā)展的需要讓自己機械行動——“箭在鉉上,不得不發(fā)”了。
此刻,在王佳芝這里,人性是缺席的。這一人性的暫時遮蔽是王佳芝一生的錯誤所在,也是她人生悲劇的開始。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失去了自我,失去人之為人的主體性。直到鄺裕民在上海重新找到她。在茶樓里,王佳芝開始反思,在那段時間里“自己整個都空了”,她極需改變這種空虛的精神狀態(tài)。因此。她毫不猶豫的再次接受了色誘易先生的任務,這個時候。王佳芝的“人性”開始蘇醒,開始重新尋找自我。一直到她放棄刺殺易先生的那一刻。她的“人性”得到徹底復活。其實王佳芝清楚的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愛情只有在戴上鉆戒的那一刻,短暫而盲目。要么易先生將死,要么自己將死?但此時人性的回歸卻讓王佳芝內(nèi)心獲得了最大的滿足,她重新活在了自己的世界當中,重新?lián)碛辛俗晕摇.斖跫阎プ叱鲋閷毜陼r,她看透了一切。也看透了生死。影片最后。當被處死時,王佳芝看了看身邊的同學們,看了看垂頭喪氣的鄺裕民,卻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意。此時,對于她。死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重生。
再回到鄺裕民(非反×)這一人物身上,他在王佳芝的人生轉(zhuǎn)變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極易讓人聯(lián)想到《復活》當中的涅赫留朵夫,在王佳芝的人生軌跡中,鄺裕民一直起著一個推手的作用。像瑪絲洛娃一樣,王佳芝人性的缺失和人性的復活都與鄺裕民分不開。所以說,在符號矩陣中“非反×”處于一個特殊的地位。
通過“符號矩陣”對《色·戒》所做的文本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電影的內(nèi)在敘述時間是以“二年”作為邏輯起點,也就是從鄺裕民找到寄居在舅媽家的王佳芝開始,它敘述了前后兩個同一幫人刺殺同一個人的故事。誠然,兩年后的故事是對兩年前的故事的重復敘述,但它們產(chǎn)生的故事效果卻截然相反,前者造成了女主人公人性的失落。后者造成了女主人公人性的回歸。本人以為,電影《色·戒》對同一個故事進行重復敘述的深層含義在于向廣大受眾展現(xiàn)王佳芝這一女性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歷程,即從人性的“在場”到“缺失”再到“回歸”。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人性得到了深刻展現(xiàn)和終極“復活”。在此意義上,《色·戒》堪稱電影版的《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