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周
我上小學的時候正趕上批林批孔運動,學校印刷了《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等小冊子,上面明明白白地寫著“供批判用”。拿回家里我媽媽卻讓我背誦這些經(jīng)文,我也喜歡這些古文字句,加上讀起來朗朗上口,就背下來了。記得第一篇中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是“悅”的通假字,發(fā)音也是“悅”,我當時不知道,就念“說”念了好幾年,直到上中學學習古文,才明白了。
“說”與“悅”之所以通假、互用,是因為它們共有的字根“兌”。《說文解字》解釋:“兌,說也?!眱妒恰兑捉?jīng)》中的一個卦相,《易·說卦》上講:“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笨追f達解釋說:兌是“取口舌為言語之具也?!薄皟丁弊窒旅嬗扇撕涂诮M成,上面兩點形象地表現(xiàn)出唾沫飛濺的樣子。巫師祈禱的“祝”字,也是由人口組成。
所以說話的“說”,閱讀的“閱”,這些利用口舌出聲的字,都用“兌”來做字根。足陽明胃經(jīng)的井穴,也就是最后一個穴位叫做“厲兌”,位置在第二足趾的趾甲根外側。厲兌的意思就是“使口舌靈活、鋒利”,刺激這個穴位能夠使談吐話語清晰,也能增強吞咽、咀嚼、攪拌功能,從而減輕消化負擔。
悅的本意就是通過言語使人高興,把人說動了心。《易經(jīng)》第五十八卦:“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通過言語游說,把人忽悠得心情愉快,干活也不覺得累;即便碰到艱難困苦,人們心甘情愿去犧牲生命。
所以現(xiàn)在說相聲的,一言以蔽之,就是“悅人者”。就是逞口舌之利,把人說樂了,逗笑了的人。心理咨詢師就是通過談話,化解心結,讓人想開了,高興了。漢朝枚乘寫的《七發(fā)》完美地記錄了一位高人通過談話把有疾的楚太子說得眉開眼笑,霍然而愈的經(jīng)過。由此觀之,心理咨詢的祖師爺還是在中國。
我個人感覺,悅的深層意思還包括心口一致的意思。言不由衷,皮笑肉不笑不能算悅。說相聲的人、喜劇演員、小丑,這些整天給別人帶來歡笑的人,往往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自閉或抑郁狀態(tài),現(xiàn)代醫(yī)學稱為“小丑綜合征”。美國的喜劇之王金·凱瑞向媒體透露自己有長期的壓抑和自閉。喜劇系列《憨豆先生》的扮演者羅恩·阿特金森因長期抑郁宣布辭演憨豆先生一角。相聲演員李偉建在父親去世當天趕回家磕了幾個頭,馬上就趕回去強作歡顏,參加演出。這樣做誠然敬業(yè),但是的確也是對自己身心的摧殘。
口不對心,就是不悅。如果大家為了謀生,為了工作經(jīng)常要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的話,這樣心口不一的結果一樣是沒有喜悅可言的。
養(yǎng)生大世界200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