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邏輯推理在法學案例教學中的運用

2007-12-29 00:00:00
中國集體經濟 2007年2期


  摘要:在我國,案例教學的形式雖越來越靈活多樣,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將案例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重情節(jié)講述而缺乏對學生嚴謹而有序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
  關鍵詞:案例教學;邏輯思維;訓練
  
  案例教學法作為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在學生掌握法律思維方法和法律技術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已得到許多高校的認可。近年來,在我國案例教學的形式也越來越靈活多樣,包括了課堂分析、模擬法庭、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診所式法律教育等多種形式。但令人有些遺憾的是,許多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僅將案例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和教學活動中的一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其多半是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學生在聽案例的時候,也往往只聽情節(jié)或一笑了之,缺乏嚴謹而有序的邏輯思維訓練。如此一來,課堂教學氛圍倒是活躍了,但課后學生所接受的知識點仍然零亂,案例教學過程也就簡化為了普法教育過程。同時,盡管國內已出現(xiàn)不少案例教程類的資料,但往往幾頁紙的案例介紹之后卻留下短短幾句簡單的分析,如此倒是為研習者提供了精選的實例,卻缺乏了對案例教學規(guī)律和特點的探討。
  筆者在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已三年有余,對該國的案例教學也有些心得,遂產生對德國案例教學法進行些介紹的想法,希望能對我國高校案例教學的開展有所幫助。作為歐洲大陸法系三大發(fā)源地之一的德國在法學案例教育方法和思維方式上的確有些值得我們可供借鑒的地方。在介紹德國案例教學的精髓之前,有必要對其課程的設置加以解釋。以刑法為例,德國刑法學課程的開設主要由課堂講授(Vorlesung)、專題研討(Seminar)和練習小組(Arbeitsgemeinschaft)三部分組成。每學期由一位(如薩爾布呂肯大學)或者兩位教授(如慕尼黑大學)擔任刑法學的教學工作即課堂講授。所有選修刑法學的學生都在一個大課堂中聽講。專題研討一般是高年級學生獨立按老師指定的題目或自選的題目完成一篇論文,最后就自己準備的論文宣讀,并回答教師和同學們的提問,教師(包括教授和私人講師)點評和給分。而練習小組是大約20個學生在指導老師(包括私人講師和學生助手)的帶領下就教授所講述的內容進行同步練習,其主要就是通過案例的演習進行法學思維訓練。
  以嚴謹?shù)倪壿嬎季S著稱的德國,其法學教育也非常注重思維訓練。無論是從德國的《刑法典評注》,還是從德國大學中的練習小組的專門訓練中都可以得到這種印象。如德國刑法第9條規(guī)定犯罪地的界定:“行為人實施行為的所在地點或不作為犯罪的應作為行為地點、結果發(fā)生地點或希望結果發(fā)生的地點皆為犯罪地?!薄肮餐缸镄袨閷嵤┑攸c,每一個參加者犯罪行為的實施地點或不作為犯罪時的應作為地點,或者期望實施行為的地點都是行為地。在本國領域內參與對外國犯罪的,即使犯罪地對該行為不予刑罰處罰,也適用德國刑法?!睂Υ耍聡鴮W者在不厭其煩地解釋行為原則、結果地原則、遍在地原則后,會逐一對作為犯與不作為犯、行為犯與結果犯、共同正犯與間接正犯、持續(xù)犯、連續(xù)犯和徐行犯、常習犯、常業(yè)犯和營業(yè)犯進行探討,同時對危險犯的“屬于犯罪構成的結果”、運輸犯、共同犯罪和互聯(lián)網犯罪的犯罪地進行研究。這種嚴謹甚至有些呆板的論述將有助于刑法初學者的全面理解和研究者的深入研究,很多細小的問題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發(fā)現(xiàn)。
  就德國教學中的練習小組而言,更是依托案例的分析進行嚴謹?shù)姆▽W思維訓練。德國刑法學(民法學和基本權利法學等也如此)都開設專門案例研討輔導班。輔導班主要就教授所講述內容進行相應案例研討,其指導員先會發(fā)給學生本學期案例中涉及的犯罪(一般多為謀殺罪、故意殺人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傷害罪、過失傷害罪和盜竊罪等罪名)的基本內容,然后學生就犯罪成立的條件(構成要件的符合性、合法理由和責任)依照案例分析格式進行討論。而最為經典的也正是其案例分析所特有的固定風格,稱為鑒定風格。首先,要用虛擬語氣編寫起句,即假設結論成立,接著揭示上述結論成立的前提。這種前提是法律規(guī)定或者理論的結論。然后要求一步一步地認證這種前提存在的條件在案件事實中存在。這種方法稱為分析(Subsumtion)。即首先是問題的提出,然后是定義,再結合案件分析,最后是結果。出現(xiàn)某種肯定的結果之后,還要排除例外,例外的排除按照上述步驟進行。最后是例外的例外排除。
  下面以兩則具體的刑法案例講述德國案例分析的技巧和格式:
  案例一:A和他的鄰居N多年爭訟。某日,A突然掏出手槍,出于射殺的故意向N開了數(shù)槍。N被送往醫(yī)院。在送往醫(yī)院后的手術中,由于主治醫(yī)生的輕微過失,N隨即死亡。A被以故意殺人罪而起訴至法院。他的辯護人在庭審中認為,N已患肺癌,大約3個星期后就會因病死亡。此外,由于主治醫(yī)生的錯誤而導致被害人死亡,因此,其當事人A不構成犯罪。問A是否構成犯罪?(不必考慮德國刑法第211條的謀殺罪)
  起句:A可能根據(jù)刑法第212條成立故意殺人罪,因為他向N射擊。刑法第212條適用的前提是,行為人故意殺死被害人。
  1、(1)N已經死亡,人的死亡的犯罪結果已經存在。(2)開槍射擊行為是刑法意義上的行為。(3)行為和結果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根據(jù)條件因果關系說,只有當某行為不存在,結果才不會發(fā)生時,該行為和結果之間才存在因果關系。本案中,如果沒有A向N的射擊行為,N就不會被送往醫(yī)院,也不會在該醫(yī)院接受手術,更不會因此而死亡。結論是,射擊行為如果不存在,N的具體死亡結果也不會出現(xiàn)。問題是,當N因為肺癌三星期后死亡,前面的因果關系是否存在?A的行為可能與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如果N將因為肺癌三個星期后死亡。對于這種潛在的因果關系,雖然能夠導致同樣結果產生的,但在結果發(fā)生之前沒有起作用的條件將不予考慮。即肺癌三個星期之后才導致的死亡結果,現(xiàn)在要判斷的死亡結果和肺癌之間沒有因果關系。肺癌沒有中斷槍殺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所以,A的射擊行為和N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4)客觀歸責問題。N的死亡結果可能客觀歸責于A的行為。只有在人的行為能夠導致非法的危險,且該危險導致了符合犯罪構成的結果時,該結果才可客觀歸責于該人的行為。這種行為和導致符合犯罪構成的結果的危險關系可能排除,如果第三者的行為作用于第一個行為,并產生了一個完全新的危險,造成結果的產生。該全新的結果不得客觀歸責于第一個行為。
  本案中,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的輕微過失行為,有可能導致一個全新的死亡結果,這樣,死亡結果可能不能客觀規(guī)則于A。但是,治療行為能夠作為例外。在沒有錯誤發(fā)生的情況下,治療行為所導致的結果的發(fā)生僅僅可視為是前面的射擊行為的結果,而不是醫(yī)療行為的結果。只有在醫(yī)生的重大過失情況下,他的治療行為導致的結果才不能視為前行為的結果。本案中醫(yī)生的行為屬于輕微過失,因此結果對A的行為客觀歸責并沒有排除。N的死亡應客觀歸責于A的行為。(5)主觀犯罪構成要件。主觀構成要件符合。論述過程略。
  2、違法性存在。
  3、責任也存在。
  結論:A的行為已經觸犯刑法212條構成故意殺人罪。
  案例二:行為人P從他的祖母處繼承了一間空房。一日,突發(fā)奇想,將房屋搗毀可以得到一筆保險賠償金。恰值十月節(jié),當?shù)氐拇蠖鄶?shù)居民都外出慶祝。P開了一輛推土機,將房屋搗毀,將房間中的L壓死。L是P的房客。他曾告訴P,他在十月節(jié)期間也要一如既往地外出慶祝。但由于患感冒,臨時呆在家中。這一點P根本就沒有想到。問P的行為是否成立犯罪?
  
  起句:P可能因為將房屋毀壞而將L壓死,根據(jù)刑法第212條成立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罪成立的前提是故意導致他人死亡。
  1、L的死亡結果是構成要件的結果。
  2、P的行為和L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并可以客觀歸責。(本案中不用論證,因為不涉及第三者或被害人的行為)
  3、問題是P應該具備主觀要件,即P乃故意為之。刑法中的故意包括蓄意(一級故意)、直接故意(二級故意)和間接故意。
 ?。?)蓄意是指行為人直接通過實施其行為而追求符合犯罪構成的結果產生的主觀心態(tài)。本案中P只是為了謀取保險賠償,對于L的死亡沒有預料。故本案中不存在追求死亡結果的蓄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或者明知其行為會導致符合犯罪構成的結果的產生的主觀心態(tài)。本案中P根本就沒有意識到L還在房間中,他原以為L已經出門去參見十月節(jié)了,故本案P也不存在對死亡結果的產生的認識和明知。
 ?。?)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認識到他的行為會導致符合構成要件結果的產生的可能性而放任這種結果產生的主觀心態(tài)。如何區(qū)分間接故意和有認識的過失的理論是有爭議的。
  {1}按照可能性原理,只要行為人對產生法益侵害的具體結果的可能性有認識,行為人實施該行為時,就成立間接故意。本案中P沒有對L的死亡結果有認識,按照可能性原理,排除間接故意。
  {2}依蓋然性原理,當行為人行為對結果發(fā)生的機率很高時,行為人繼續(xù)實施該行為的,屬間接故意。本案中,P也沒有認識到他的行為導致L死亡的機率很高,故間接故意排除。
  {3}按照同意或放任原理。如果行為人對可能發(fā)生的結果采取放任態(tài)度的,是間接故意。本案中P沒有放任L死亡結果的產生,故間接故意排除。
  {4}上述原理都得出同樣的結論,即P的間接故意排除。
  因此,P的行為不構成刑法第212條所規(guī)定的故意殺人罪。
  起句:P可能因為將房屋毀壞而將L壓死,根據(jù)刑法第222條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1、(1)死亡結果存在。
 ?。?)P的行為違反了必要的注意義務,并導致可客觀預見的結果。是否違反必要的注意義務是通過第三者來確認的。按照第三者的觀點,P應當在毀壞房屋之前到房間里查看是否有人在房屋中停留,故對推倒房屋而導致他人死亡的結果是可以客觀預見的。因此,P違反了必要的客觀注意義務。
  2、本案中P的行為不具備合法性理由,故違法性存在。
  3、責任。P的行為必須具有有責性。即他對結果的發(fā)生主觀上能預見和能夠避免。行為人應該依照他本人的能力且在其能力范圍內采取措施,盡到客觀注意義務并認識到可能的危險。
  本案中P應認識到,L有可能在房屋中。他不應該輕信L已經外出慶祝十月節(jié)了。因此,L的死亡結果對于P來說就是主觀上能認識和能夠避免的。且P不存在其他任何排除責任因素,P的行為具有有責性。
  結論:P因此而觸犯刑法的222條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通過以上案例討論不難看出,德國的法學案例教學正如他們的公共汽車運行一樣準時準點、按部就班。但這種近乎呆板的思維訓練對受訓者日后從事法律工作幫助很大,因為法律的理解就是認識這種前提和掌握定義,而法律的運用也正是分析和排除例外的過程。因此,我們在精選案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妨也嘗試一下這種刻板的邏輯分析。在筆者看來,案例教學的本質不在其選取的案例多么生動鮮活,而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針對案例練習這種復雜而嚴謹?shù)姆蛇壿嫹治鲞^程。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案例教學模式,配以嚴密的邏輯推理訓練,使其靈活中不失必要的“呆板“,案例教學才能錦上添花,活而不亂,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雷玉德.法學本科教育中案例教學的目標與途徑[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6(3).
  2、吳敏.推廣案例

旺苍县| 开远市| 稷山县| 惠安县| 淮北市| 新化县| 绥中县| 渭南市| 磐石市| 龙南县| 商洛市| 池州市| 韶关市| 东兴市| 镇远县| 鄯善县| 九江县| 临清市| 南汇区| 临江市| 东港市| 正镶白旗| 洪泽县| 门源| 海伦市| 浦江县| 静乐县| 峨眉山市| 济阳县| 汉沽区| 万州区| 盘山县| 田东县| 南陵县| 丽江市| 连平县| 连城县| 电白县| 浠水县| 华容县|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