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退役老兵,有段不甚“光彩”的歷史。他曾是位空軍傘兵,訓練了半年,上機試跳時,面對機下萬丈深淵,他一屁股坐在機艙里,臉色蠟黃。
老兵說,飛機降落后,他就知道傘兵的歷史中止了,因為一個存在高空畏懼心理的人,是不適合當傘兵的。果然,他被調(diào)到了空軍后勤部隊。
老兵轉(zhuǎn)業(yè)后,分配到了一家工廠,他有一種“特異功能”,能迅速地整理好雜亂的繩子,你根本無法看清他是如何從一堆亂七八糟的繩子里,輕易地理出繩頭和繩尾。
老兵說,關(guān)于理繩子,他在空軍部隊時,訓練了上萬次。
當年,他理的當然不是粗繩,而是傘繩。他說,當年教練故意把傘繩、傘面搞亂,讓他們在十秒鐘的時間內(nèi)整理好。然后教練會來檢查,每檢查一個,他就會拍拍戰(zhàn)士的肩,“你活了”,或者,“你犧牲了”。
老兵對過去有一點失落,但并不悲傷。雖然他跨不過心理那一關(guān),雖然,他當不了傘兵,但是,失敗的空軍生涯卻教會了他理繩子的絕技。這也許就是生活在另一個側(cè)面給人的饋贈。古人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西方人說:每一道烏云都鑲有金邊。這是同一個道理,說的就是一個人要積極地面對他的每一次人生經(jīng)歷,人生也是因為有了一次次也許不盡如人意的經(jīng)歷才變得完美。
編輯/孫櫟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