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間可以書寫的故事,盛在兩個器皿里,容量分別是一年和三天。這個比喻句的主人不是我,是小許。十六歲的小許跟我道別時還說,裝著一年的是大瓶子,裝著三天的是小罐子,現(xiàn)在小許拎著大瓶小罐回去了。
小許當然不是就叫小許,她叫許佳木,木頭的木。
我和小許是在桐樹灣認識的。當時我的父親和她的父親都是鐵路工人,一前一后調到那兒。在那里,我們沒辦法不相識,也沒辦法不要好。就我們兩個孩子,不得已只能彼此為伴。長大些后,小許這樣跟我解釋。
我們住的是棟墻上刷滿標語的舊房子,上下兩層。站在二樓走廊上,就能看見火車和凜冽目光一般向前延伸的鐵軌。小許總喜歡高高挽起衣袖,露出瘦而黑的小胳膊,指著前方問,它們要去哪里?我至今都不明白她說的是火車還是鐵軌。
那年,小許五歲,我比五歲多出三個月零七天。
小許的母親在城里,從她來到這里的第二個月,就一直由我的母親為她打水洗澡。母親第二天把我們倆的衣服浸在同一只盆里,洗好晾在同樣的陽光下。洗衣時,小許學母親的樣,抓住衣服一角使勁搓洗。母親笑說,小許是乖孩子,以后給我們家做媳婦好不好?我親眼看見小許點了頭,不過只是滿臉誠懇地看向我的母親,好像這事跟我毫無關系。
我和小許共處不過一年而已,從一個夏天到另一個夏天的長度。在我離開的第二年,小許回了南寧。而我,生活在一個街道兩旁種滿桂花樹的小城。不過那種失散許多年又在某地偶然重逢的故事在我和小許之間沒辦法發(fā)生。
我們的父親一直有聯(lián)絡,缺的只是經常見面。每次聊得差不多了,父親便喊,快過來喊聲許叔叔。我拿起聽筒,來不及開口,那邊已經傳來小許的聲音。然后,她會開心地笑。我想象得出她搶過聽筒后的那份得意。
上初中后,大人間通電話少了,我和小許的聯(lián)系變得更加稀罕。也試圖通信,結果她只收不回,我很不服氣,也不再給她寫。漸漸地,對小許的記憶淡了下來。期間,想通過一些生硬的形式來強化這個童年伙伴,比如說養(yǎng)一株植物,取名叫小許,終究沒實施。
少了一個經常惦著的人,日子仿佛就快了一些。轉眼把三年初中念完,我跟小許居然又見面了。那天,父親跟我說小許要來我們家玩,我愣了半天,覺得實在太唐突。跟父親等在車站,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準備一份怎樣的心情來迎接這次重逢。桐樹灣之后,我和小許之間隔著整整十年的距離,中間除了些零碎段落,就是長得令人窒息的空白。
小許出現(xiàn)時,我根本認不出她。當然她也一樣。首先打招呼的是兩個父親,然后是無謂的寒暄,說時間過得真快啊,一晃就十年。而我跟小許,好像始終都在偷偷地相互打量。我沒覺得跟她有多親近,但從記憶深處卷土重來的童年時光又叫人無法回避,這讓我在她面前尷尬不已。醞釀許久,也僅僅憋出一句話:小許,你現(xiàn)在白了,記得以前黑不溜秋的。
小許的父親把她送到之后就去了鄭州,去開一個會。
我盡地主之誼,帶小許逛逛小城。出租車上,小許像個嫌累的孩子,把拿在手里的一瓶水遞給我。我擰開蓋,正要喝,卻聽見她說,我喝過一口的。片刻遲疑,我重新擰上蓋子,轉頭看見她眼里的尷尬。而在五六歲的年紀里,我的母親倒水給我們喝時,總是用同一個瓷杯。我都依稀記得瓷杯上的花,老舊的紅,那時的我認為是杜鵑花。
第一天基本把小城逛了個遍,但第二天似乎仍舊只有這樣的安排。我跟同學借了自行車,和小許各騎一輛,沿護城河走出很遠,你追我趕的,似乎情境動人,事實上所有的話語還是做作。后來我的自行車壞了,推著往回走時氣氛就改善了些,不管怎么講,畢竟不再是漫無目的,因為要去找修車鋪子。
好在小許的父親開完會就如期過來把她帶走了?;厝ブ螅粫懶诺男≡S給我寫過一封信,她說,曾經小許關于童年的最美好回憶都與你有關,總會時常想起,并由此想起你,只是一直沒告訴你這些。你問我為什么要自討苦吃地來看你,不知道這算不算答非所問?
其實這樣的三天,不能用快樂或不快樂來定義。就像小許坐的車開走時,我原地站著不動,如同墓碑。而實際上也就是這樣,生命里兩個彌足珍貴的伙伴,互相為對方刻記那些散落在時光長河里的片段。我們都是拎著大瓶小罐的孩子,不是嗎?
我還清楚地記得最初的那個夏天,父母帶我離開時,小許怎么都不肯送我們,面向墻壁站著,扭著小屁股,一聲不吭。她的父親生氣說,這孩子就曉得一天到晚生悶氣,都用不著誰去得罪,真是奇了她的怪了!那天在走到離鐵軌比較近時,疾馳而過的火車掀起熟悉的風浪,如今回想起來,會覺得那就是呼嘯而過的時光。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