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檢察機關追訴公權與當事人和解私權的沖突

2007-12-29 00:00:00
中國檢察官·司法務實 2007年9期


  內容摘要: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和解的前提是被害人獲得賠償,結果是減輕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從而形成檢察機關追訴犯罪公權力與當事人和解私權利的沖突。這就需要檢察機關嚴格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權衡司法利益,立足于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尊重當事人的和解私權,履行追訴犯罪的職責和保護被害人民事權益的雙重職責。
  關鍵詞:檢察機關 追訴犯罪 和解
  
  一、檢察機關與法庭調解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第9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對自愿認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從輕處罰”,即將“自愿認罪的被告人”納入酌情從輕的范疇,而附帶民事訴訟調解的前提就是“被告人自愿認罪”。眾所周知,調解的背后潛隱著賠償:調解是載體是形式,賠償通過調解這個載體得以快速實現(xiàn)。因此,調解是被告人迅速履行賠償責任和被害人及時獲得民事賠償?shù)囊粋€重要條件。司法實踐中,存在大量當事人庭外和解和法院法庭調解結案的現(xiàn)象。據(jù)統(tǒng)計,福建省華安縣法院從2000年至2002年共審理刑事附帶民事案件56件,占所有刑事案件的19%,其中調解率達64%,判處非監(jiān)禁刑的68.3%,刑事附帶民事調解執(zhí)結率98.2%。同比非調解案件,判決率36%,判處監(jiān)禁刑100%,判決執(zhí)結率37%。[1]
  從法理上分析,當刑事責任與民事侵權并存時,犯罪本質是對社會關系的侵犯,即便是存在直接被害人的情形下,也非簡單地對個人的侵犯。國家行使追訴權,主要目的在于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和法秩序,其重要性顯然比民事訴權重要,即所謂“法律適用刑事優(yōu)于民事原則”。[2]“合法權益”也不單是指“財產權益”,更不是指“個人的財產權益”,而包括了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其中,個人利益不僅包括財產權益,還包括個人生存與發(fā)展以及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等多種物質性精神性利益。無論如何,當事人的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都應當比財產權更重要些。因此,立法要求運用國家公訴權對犯罪行為進行追訴,以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安全;同時,立法要求刑事公訴案件與附帶民事案件并案審理,即使為防止刑事案件的過分遲延,也要在刑事案件審判后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xù)審理附帶民事訴訟,目的在于既要追訴犯罪又要保護直接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損失,還要簡化訴訟程序,節(jié)省人力、物力,強調及時有效地處理案件。顯然,法庭調解是當事人和解結果的承續(xù)和法律認可。當事人和解的基礎是尊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處分權,前提是被害人獲得賠償,結果是減輕被告人的刑事責任,這就形成了檢察機關追訴犯罪公權力與當事人和解私權的沖突。
   解決沖突,需要檢察機關嚴格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既立足于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又要尊重當事人的和解私權,及時審查和監(jiān)督當事人和解或法庭調解是否違反國家法律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既要履行追訴犯罪的職責又要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畢竟,當事人和解有利于保護被害人的民事權益,促進個人間的和睦以及社會的團結,符合當前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第一,刑罰的目的在于預防犯罪,而非重罰犯罪。在財產刑方面,1997年《刑法》比1979年《刑法》條文由19%上升到46%,說明人身自由權利有向物質化、貨幣化轉化的趨勢。第二,被害人的物質損失和精神痛苦能夠得到及時的賠償和撫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guī)定》[法釋2000第47號]第1條第2款明確規(guī)定:“對于被害人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彼痉▽嵺`中,對于被害人及其家屬提出的精神損害,法院均以“于法無據(jù)”駁回。然而,通過調解機制,被害人不僅有機會當面痛斥被告人的罪行,聽取被告人犯罪后的懺悔,還可以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可以彌補因“于法無據(jù)”帶來的實踐困惑。第三,追求和諧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特質之一,歷來重視“勸訟”與“息訟”。調解的原理及實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調解制度迎合了傳統(tǒng)社會的需要。目前,大多數(shù)社會民眾也希望通過和解等私力救濟方式來化解雙方矛盾,尤其是親屬間的矛盾。[3]因此,“民間調解廣泛存在于中國民眾生活之中,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具有普遍性的優(yōu)點。正是由于民間調解具有簡易性、靈活性、普遍性和自治性等優(yōu)點,所以,它仍將是中國社會解決民間糾紛、保護公民權利的重要方式”。[4]
  
  二、檢察機關與庭前和解
  
  檢察機關追訴犯罪公權力與當事人和解私權利沖突的另一個問題是:檢察機關是否有權處理當事人的庭前和解?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刑事訴訟可以在偵查階段和審查起訴階段終止。公安機關偵查終結依法作出撤銷案件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撤銷案件或不起訴決定后,刑事訴訟終止而不會進入審判程序。另外,刑事訴訟理論上的審理,也包含了公安、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處理;《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不僅法院審判應遵守,公安、檢察機關的處理時亦應遵守。[5]依此邏輯推理,既然檢察機關可以終結刑事訴訟案件,當然也有權對因同一犯罪行為引致的民事賠償責任問題進行處理。從現(xiàn)有司法案例來看,庭前和解是被害人獲取民事賠償和被告人認罪的重要載體和途徑。北京市朝陽區(qū)檢察院在深入調研和嚴密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輕傷害案件處理程序實施規(guī)則》,規(guī)定對于輕傷害案件,在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自愿并達成賠償協(xié)議的基礎上,檢察機關可以對犯罪嫌疑人作出相對不起訴的決定。他們對現(xiàn)行三種輕傷害案件處理程序的成本和效益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相對不起訴的訴訟效益最好。據(jù)統(tǒng)計,2002年1至11月,朝陽區(qū)檢察院共受理輕傷害案件487件527人,結果作相對不起訴處理的有26件27人,不起訴率為5%。樊崇義教授用“很有創(chuàng)意”一詞,評價了這一改革。[6]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在積極探索恢復性司法程序,聯(lián)合國有關機構對此也相當關注。2002年4月,聯(lián)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員會第11屆會議在維也納通過《關于在刑事事項中采用恢復性司法力一案的基本原則》的決議草案,鼓勵各會員國在制訂和實施恢復性司法程序時利用該決議。所謂恢復性司法程序,是指在調解人幫助下,被害人和罪犯及酌情包括受犯罪影響的任何其他個人或社會成員,共同積極參與解決由犯罪造成的問題的程序的總稱,通常包括調解、調和、會商和共同確定責任等程序?;謴托运痉ǖ臍v史淵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1976年,美國最為知名的法律家,其中包括聯(lián)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倫·伯格,參加了全美關于公眾不滿司法當局原因的研討會。之后,美國司法部及美國律師協(xié)會開始探索替代傳統(tǒng)法院解決糾紛的機制或方式。自此,美國設立了許多街區(qū)司法中心(Neighbor hood Justice Center)。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糾紛解決法》。如今,美國己經至少建立了350個街區(qū)司法中心。在英國,1997年執(zhí)政的工黨政府把恢復性司法原則和實踐納入青少年犯罪司法系統(tǒng)。聯(lián)合國1985年11月29日批準的《為罪行和濫用權力行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則言言》第7條指出:“應當酌情況盡可能利用非正規(guī)的解決爭端辦法,包括調解、仲裁、常理公道或地方慣例,以協(xié)助調解和向受害者提供補救。[7]國際社會之所以如此熱衷于推進恢復性司法程序:一是恢復性司法通過使受害人、罪犯和社區(qū)復原而尊重每個人的尊嚴與平等,建立理解并促進社會和諧;二是能為受害人提供了獲得補償、增強安全感,使罪犯深刻認識犯罪原因和影響,并切實承擔責任;三是使社區(qū)民眾接受教育,促進社區(qū)福利并預防犯罪;四是并不妨礙國家追訴罪犯的權利。但是,恢復性司法程序也招致不同程序的批評:其一,用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來處理刑事案件,混淆了民事侵權行為與犯罪的本質區(qū)別。其二,缺乏正當程序,不可避免地給犯罪人的程序權利和實體利益造成損害,存在有罪推定之嫌。其三,有損害被害人利益的可能性。賦予被害人以是否同意給犯罪人減刑、假釋的權利,會使被害人面臨來自犯罪人的威脅和收買的危險。所以,批評者認為,恢復性司法“以自愿為前提”,不過是表面現(xiàn)象。事實上,不斷增加的辦案壓力使得正規(guī)刑事司法系統(tǒng)寄希望于通過恢復性司法減輕辦案負擔。結果,凡是不愿“自愿”選擇恢復性方式的犯罪人,都面臨著在正規(guī)司法程序中被從重處罰的壓力,不得不“自愿”地選擇進入恢復性程序。[8]
  
  嚴格來說,恢復性司法是排除審判機關參與的刑事案件解決方式,性質上是一種民間性和準司法性的程序。[9]但是,它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既然國際社會允許在民間組織主持下被告人與被害人達成的賠償和解協(xié)議都能夠得到國家法律和司法機關的認可,為何我國就不允許在檢察機關的主持下推動被告人積極承擔對被害人民事賠償責任?
  我們認為,檢察機關在輕微刑事犯罪或因證據(jù)不足難以認定犯罪而作為不起訴決定時,對于被害人已提出民事賠償請求而被告人又愿意賠償或認罪的情形,置之不理或是要求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訴訟,顯然既不利于懲罰犯罪和保護被害人的民事權益,也有悖于訴訟效率與效益原則。因此,最高人民檢察院應當明確規(guī)定檢察機關有權處理當事人之間的和解,但應設定相應的條件:(1)前提:自偵案件根據(jù)查明的事實而作出撤銷案件決定;其他公訴案件在審查起訴后作出不起訴決定。因為,庭前和解如果進入審判程序,既不符合刑事訴訟法“提起公訴時一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規(guī)定,也存在有罪推定之嫌,還可能與法庭判決或調解內容相抵觸而無效。(2)原則:堅持自愿與合法原則,被害人必須已提出民事賠償訴求且被告人表示愿意賠償,并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權益。(3)范圍:根據(jù)查明的事實與相關法律規(guī)定,限于三年以下的輕罪。這就要求檢察機關首先把刑事部分的事實和證據(jù)審查清楚,對定罪量刑大致做到心中有數(shù),再把被害人的實際物質損失弄清楚,然后根據(jù)不同情況妥善處理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問題。(4)效力:檢察機關的處理決定應具有不低于公證的強制執(zhí)行力,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強制執(zhí)行,但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存在不予執(zhí)行情形的除外。
  綜上所述,我們在探討和處理檢察機關追訴權與當事人和解私權的相互關系時,既要立足中國司法的現(xiàn)實基礎又要借鑒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既要從立法層面又要著眼于司法層面,既要以檢察機關為視角又要以被害人民事權益為基點,既要考察檢察實踐的因素又要分析審判實務的因素。如此,才能全面認識和解決檢察機關保護被害人民事
  權益面臨的問題與沖突。
  
  參考文獻:
  [1]王瑛、黃養(yǎng)華:《調解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輕刑化功能的理論與實踐》,載《人民司法》2003年第10期。
  [2]梅因:《古代法》,載《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222頁。
 ?。郏常菟胃叱酰骸墩撐覈淌伦栽V風險及其規(guī)避》,載《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3期。
 ?。郏矗菹挠拢骸蹲呦驒嗬臅r代》,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326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