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得稅會計是財務會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2月財政部正式發(fā)布了《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新所得稅會計準則與舊制度相比有一定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國所得稅會計處理有很大的影響。
財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發(fā)布了《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新準則充分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新準則與舊制度相比主要在所得稅的核算方法、核算對象、由納稅影響會計法下遞延稅款法改變?yōu)橘Y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稅基礎等方面發(fā)生了較大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國的會計改革有一定的啟示。
一、核算方法的改變
舊制度所得稅核算方法有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兩類;納稅影響會計法又可分為遞延法和債務法兩種;債務法下還可分為收益表債務法(即原準則下的債務法)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按照新準則規(guī)定,所得稅核算方法由原會計制度的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法下的遞延法、收益表債務法,改為納稅影響會計法下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二、所得稅核算注重的對象由原來的永久性差異、時間性差異轉為暫時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是從利潤表的角度考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而暫時性差異是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考察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兩者有很大差別。
三、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時間性差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反映在“遞延稅款”中;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暫時性差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分別反映在“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中
在新準則下,所得稅會計的目的是通過比較資產、負債等項目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確定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將該差異的所得稅影響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所得稅費用。因此,在所得稅核算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核心問題是掌握“暫時性差異”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四、新準則從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出發(fā)明確了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
計稅基礎是新準則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按準則中的定義,計稅基礎是一項資產或負債據以計稅的基礎。
?。ㄒ唬┵Y產的計稅基礎。指企業(yè)收回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中,計算應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如果這些經濟利益不需要納稅,那末該資產的計稅基礎即為其賬面價值
例如:企業(yè)于20×7年1月1日購入一項固定資產,取得時按照會計規(guī)定及稅法規(guī)定確定的成本均為400萬元,企業(yè)預計該項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為8年,稅法規(guī)定該類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為5年,凈殘值為0,會計核算及計稅時均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則在取得該項資產的當年年末,該資產的計稅基礎為320萬元,即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以通過折舊或最終處置時從未來期間的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通俗地說,資產的計稅基礎就是將來收回資產時可以抵稅的金額。
?。ǘ┴搨挠嫸惢A。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例如:企業(yè)銷售商品后承諾提供3年的免費保修,按照會計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在銷售商品期間,在確認銷售收入的同時,應估計該項保修義務的金額,并作為預計負債確認。按照稅法規(guī)定,有關的保修費用只有在實際發(fā)生時才能夠稅前扣除。企業(yè)當期如果按照會計準則規(guī)定確認了100萬元的預計負債,而該項保修義務預計在以后3年逐期發(fā)生,則按照稅法規(guī)定,有關的保修費用在實際發(fā)生時可從稅前扣除,即未來期間可從稅前扣除的金額總計為100萬元,則該項負債的計稅基礎=該項負債的賬面價值100萬元-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抵扣的100萬元=0。通俗地說,負債的計稅基礎就是將來支付時不能抵稅的金額。
五、新準則引進了暫時性差異
新準則頒布前,企業(yè)在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時,可以選擇應付稅款法,也可以選擇納稅影響會計法中的遞延法或損益表債務法。在會計實務處理中我國大多數企業(yè)采用了應付稅款法,即在按照稅法規(guī)定計算應交所得稅的同時,以相同的數額確認所得稅費用。這樣企業(yè)就不需要確認時間性差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避免了復雜的納稅調整。新準則要求企業(yè)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摒棄了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法下的遞延法、損益表債務法。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側重于暫時性差異,其內容本身比時間性差異廣泛得多,因此,新準則首次引進了暫時性差異的概念。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 根據暫時性差額對未來期間應稅金額影響的不同,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時,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例如:甲公司于2005年年末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為220萬元,其中原始投資成本為200萬元,按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20萬元,沒有計提減值準備,則長期投資賬面價值為220萬元;按稅法規(guī)定,可以在稅前抵扣的是初始投資成本,其計稅基礎為200萬元。因此,長期投資賬面價值220萬元與計稅基礎200萬元的差額,形成暫時性差異20萬元;因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表1)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時,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例如:甲公司2005年年末應收賬款賬面余額500萬元,已提壞賬準備100萬元,則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400萬元;因在確認應收賬款時已作為收入交納所得稅,在收回應收賬款時不用再交稅,即可抵扣500萬元,其計稅基礎為500萬元。賬面價值400萬元與計稅基礎500萬元的差額,形成暫時性差異100萬元;因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表2)
時間性差異一定是暫時性差異,但暫時性差異并不都是時間性差異。如企業(yè)重估資產增值,會計上調整相關賬戶,增值部分以后可以計提折舊,但是稅法不允許該部分折舊在稅前列支。這是暫時性差異但不是時間性差異,原因在于資產增值收益計入資產負債表的權益類,而不是計入損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