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
問題一:你最尊敬的世界人物是誰?為何尊敬他?
我記得在一個朋友家里看過一本書,書名叫《影響世界的人》———你知道,就是那種不知名的小出版社出的打折書,在地攤上亂七八糟疊成一堆讓人家挑的那種。書里頭的人物,就包括耶穌、穆罕默德、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莎士比亞、蘇格拉底、孔子等等。朋友和我就開始辯論,這些人物的歷史定位,有多少可信度?
有很多人,不管是耶穌還是孔子,都影響了人類,但是,你怎么可能把他們的重要性拿來評比?這本地攤上的廉價書,把穆罕默德放在耶穌前面,理由是,穆罕默德靠一己之力去傳播了信仰,而耶穌依靠了圣徒彼得的幫忙。能這樣來評分嗎?再說,你又怎么把莎士比亞和孔子來比對呢?
你現(xiàn)在大概猜到我要怎么回答你的問題了。我如果回答你一個名字或者一組名字,那么我就犯了這個“評比”的謬誤,因為不同歷史和不同環(huán)境下的影響是不能評比的。假如你對我的答復不滿意,一定要我說出一兩個名字,那我只好說,我真“尊敬”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要忍受我這樣的孩子。我對他們一鞠躬。
問題二:你最同情什么?
這個問題有意思。
無法表達自己的人———不論是由于貧窮,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單單因為自己心靈的封閉,而無法表達自己的人,我最同情。為什么這樣回答?因為我覺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們敢用這種字眼的話,其實就是自我的表達。
(曹煒明摘自《武漢晨報》2007年2月12日圖/彭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