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耀會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朝各代在修筑長城和記載長城時,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
長城:這是長城最通用的稱謂。長城是一種很長的墻體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墻體相近、防御性質(zhì)和墻體一樣的防御建筑。長城之稱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方城:只在春秋時楚國用過。
塹、長塹、城塹、墻塹:這幾種稱謂基本上相互通用,從戰(zhàn)國直到明代幾乎全都使用過。
塞、塞垣、塞圍:在史書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況有兩種意義:一是用以表示關(guān)口要隘。另一個意義是用以表示長城。
長城塞、長城亭障、長城障塞:這種稱謂在史書中很常見。
壕塹、界壕:壕塹是長城建筑的一種形式,而界壕則是金代長城的專用詞。
邊墻、邊垣:將長城稱之為邊,主要是明朝。中國古代多將中原各地與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地域,稱之為邊地,明代則將在這一帶地域修筑的長城,稱之為邊墻或邊垣。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