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民
風清景明時節(jié),春雨潤物無聲,不由得想起離去多日的父親,在無盡的思念中,記憶猶如一部厚重的大書,里面記載著父親勤勞淳樸的人生,一頁頁翻閱,跳動在字里行間的格言警句,猶在耳邊。其中顯示出的精神風范,人生哲理,讓我終生受用。
父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當他在田地里揮汗勞作時,當他坐在向陽處曬太陽拉家常時,當他拉著曾孫女的小手享受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時,誰也不會想到他曾經是一位激情四溢的熱血青年,內心始終涌動著不懈的追求。1937年,日寇鐵蹄踐踏中華大地。正在河津樊村讀完小學的父親,在進步思想的啟蒙下,立即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經駐校犧盟會干部劉建平和南午芹村薛家敬介紹,加入山西早期的抗日團體——犧盟會。從此每日半天在學校上課,半天深入鄉(xiāng)村宣傳抗日救國。1938年8月,由南方平村的張九合、張鎖子介紹,秘密加入了共產黨。之后,他又發(fā)展了本村的張立信、任四家入黨,自己擔任黨小組長,并在河津北坡一帶建立了秘密交通網?!傲x不負心,忠不顧死”,是他后來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當時行為的寫照。由于日寇掃蕩,環(huán)境惡劣,父親失去了同黨組織的聯系。但仍然堅持抗戰(zhàn),歷盡艱辛,幾經生死,終于迎來了抗戰(zhàn)勝利。
事后多年,父親常說: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父親的這一傳奇經歷,直接影響到他的后半生,也影響到兒女們的成長。
父親一生中最引為自豪的經歷卻給他帶來“文革”中的不公平待遇。“文革”中父親被定名為“特務、歷史反革命分子”,雖然他蒙受冤屈,但千難萬難,他決不允許兒女們因他而失學,因他而成為沒有知識的人。當時,由于父親的歷史問題,在推薦我上學時受到阻撓,父親堅持:再苦,都不能誤了學習。在父親和我的努力下,學校終于破格錄取了我。“知識讓人富有,愚蠢使人貧窮?!闭歉赣H這句掛在嘴邊的格言,才使我一步步從苦難中走了過來,才使我在學業(yè)上堅持不懈,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一點,我由衷地感謝我那出身卑微而又見識遠大的父親。
父親沒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但崇信“耕讀傳家”,他認準了知識能興家報國。他不會講什么大道理,卻總能把生活中的事提煉成一句格言,讓兒女們銘記在心。孩提時代,我記憶最深的莫過于父親的格言訓誡。“一日之計在于晨”,“夜點明燈下苦心”之類的話,讓我明白了學習必須刻苦。夏日里、明月下,父親講的是天文星座、孟母三遷的故事,炕沿上、油燈旁,無論是識文寫字,還是珠算誦讀,必有父親陪伴的身影。也就是從那時起,父親總結和獨創(chuàng)了不少勸學、修身、處事、待人的格言。同時父親還鼓勵我們博學。記得我小時候畫蘭花,左看右看,怎么也不舒服。父親說話了:“一撇撇葉長,二撇撂過墻”。這一生動的構架,讓我豁然開朗。后來,在父親的口訣上,我又增加了“三筆頭上走,四筆五筆緊跟上”的順口溜。那時候,學習資料缺乏,父親總是千方百計為我尋找購置,讓我與有造詣的兄長接觸,促我提高進步。正是由于父親的督促,我擁有了平生第一種謀生本領——畫畫。每逢年關,我便背起顏料包,拿上白報紙,到附近集市上畫畫賣錢,為自己積攢一點學費。
父親一生崇實務本,他信奉“藝不壓身”。父親曾是生產隊的技術員,隊里每年的紅薯秧大都是他親手培育。我記得,即使全家人在一起吃飯,他也不會忘記讓我中途到育苗池去看看,生怕家畜、家禽損壞秧苗。在林業(yè)隊經營桑林時,父親又琢磨“桑杈”制作技術。他培育的“三杈”、“五杈”、“舉杈”運用到生產中后,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影響到晉南一帶。父親是村里的搖耬把式,秋天播種季節(jié),十多歲的我便給父親牽耬,他手把手地教,一絲不茍。我曾寫過一首《老農搖耬我來牽》的敘事詩,記述當時的情景,那耬鈴叮當的季節(jié),是父親生命音符跳蕩最歡快的時刻。至今令我記憶猶新的是,秋日的清晨,田地里一行行嫩綠的麥苗,掛著晶亮的露珠,綠汪汪,水靈靈,像一幅美妙的畫。父親面帶微笑,褲角和鞋都被打濕,沾上了泥土,緩緩走在新綠的麥田,察看出苗情況,就像畫家在欣賞自己的杰作。
父親還是一個技術多面、古道熱腸的人。會養(yǎng)蜂,裱糊,搓麻花,理廚,扎花車。這些技藝不光讓我們這個大家庭在生活困難的時候獲益,還為父親贏得了好人緣。不管誰家有事,父親從沒有回絕過,他常說:“吃苦不虧,多干是福。”即使在身處災難的日子里,仍然教育我們要熱愛集體,勇于奉獻。記憶最深的是上世紀60年代末的一天中午,天降大雨,父親帶著11歲的我趕到地里,給生產隊截水澆地,當我們頂風冒雨在泥水里拼命干活時,我家的三間房卻被洪水沖塌。
在貧寒中立身,在拮據中操持家務的父親,把“省吃儉用”作為終生受用的四個字傳給了我們。小時候,父親時常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天省一口,一年攢幾斗”、“常將有時思無時,莫待無時思有時”等格言教育影響我們。他說過:“兒要窮生,女要富養(yǎng)?!庇浀梦疑闲W三年級時,學校組織去縣城春游,我把所帶的三毛錢買零食花了,晚上回到家后,父親坐在炕沿上說:“三毛錢,能買多少張有光紙,多少支鉛筆……”到了父親的晚年,家里的條件好了,他仍然省吃儉用。這些年,晚輩孝敬他,想讓他吃好穿好,他怎么也不肯,說:“我是農民堆里的人,穿著這樣的衣服,和老伙計們坐在一起太扎眼?!?/p>
父親一生平平凡凡,但他的人格質樸厚重,坦誠可敬。經常教育我們不要占公家的便宜。緬懷父親時,妹妹情不自禁地回憶:父親曾管理過隊里的果園,而我們從沒吃過隊里的一個好果子??偙桓赣H用“鳥啄的落果最好吃”之類的話哄著。為此,妹妹說幾十年來,她總是天真地認定父親說得對。現在,她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雖然我們過多地咀嚼了苦澀,但從此積攢下了享用不盡的精神瓊漿。
在家里,父親省吃儉用,一分一毫地算計著過日子,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瓣花。對鄉(xiāng)親,卻大方得讓人不可理解。借給鄉(xiāng)鄰的糧食、面、錢,不管多少,從來不索要。聽大姐說,在上世紀60年代最困難的日子里,一天,她看見父親光著腳從外面回來,一問,原來是父親把鞋給了一個沒鞋穿的鄉(xiāng)親。父親總是助人于危難中,幫人于需求時。多年來,家里的東廂房像個客棧一樣,經常為正在蓋房子和沒有房的鄉(xiāng)鄰湊急居住。他常說:“為下朋友護身寶,攢下銀錢催命鬼?!痹诮挥焉?,他提倡的是“羊左之交”,信的是“說我過者是我?guī)煛?。從擔任鄉(xiāng)長起,父親就經常告誡我要“真誠處朋友,善意結人緣”。還講“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要我心敬百姓,多往有人的地方去。這些年,我每到一個地方,父親的心就跟到了那里。用他淳樸善良的心,關懷我,影響我。我當縣長后,他對農家事、農家活猶為關心,遇到不同的時令、節(jié)氣,他會叮囑我不要耽誤農時。有一年春節(jié),父親去運城大姐家路過臨猗,看到地里的棉花柴和玉米稈沒有拔,就記在心里。一見面,就急著對我說:“盡快督促把活干了,不要誤了農時。”好像比我這當縣長的還著急。聽了父親的話,我心頭一熱,父親牽腸掛肚的豈止是我這個兒子,他把對兒子的牽掛已拓展到了兒子服務的那一方百姓。
父親去世后,我翻閱他的筆記,發(fā)現他在十四五歲時寫下的人生格言是:“勤勞,節(jié)儉,自尊,守志?!比朦h后,又把本名“收子”改為“守志”。說明在那個山河破碎的時代,他已心懷大志,完成了人生境界的升華。解放后,作為一個1938年入黨的老黨員,卻一直默默地像個普通農民一樣耕作,他并沒有感到委屈,而是時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堅信自己還是個黨員,歷史總有一天會被澄清。1995年,經河津市委組織部認真翔實地調查取證,上報運城市委組織部,恢復父親黨籍的文件終于下達了。當父親接受組織談話,用顫抖的手掏盡身上所有,慷慨交納黨費的那一刻,我的心震顫了。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風雨滄桑六十多年,歷盡屈辱,信念不變,該有多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著他!父親啊,您讓我感知到共和國最基層一名普通黨員對黨的忠貞情懷,也讓我看到您的高尚和偉岸。
在我的心目中,父親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守候著父親,讓人感到溫暖充實。然而,面對如山的父愛,我只能來去匆匆。過去每次回家,父親總是再三催促我要按時返程,準時上班,他常說的是:“你們吃的是公家飯,要對得起那薪水?!苯鼉赡陙恚苍S父親自知去日不多,每當我們要離開時,他總要流露出依戀和挽留的神情,慢聲細語地問:“你現在就走嗎?”望著一向剛強、守時、豁達的父親,一種可怕的預感常常涌上心頭,我竟不敢往下想,只想在父親身邊多坐一會兒,哪怕為父親倒杯水,擦把臉。誰料想,上蒼還是用無情的手把風燭殘年的父親與我們拉遠,拉遠。
多少個夜里,我夢見了大樹一樣的父親。多少個清晨,我感受到這棵大樹恒久的魅力生生不已,生生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