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角度分析了“死死”,發(fā)現(xiàn)它一般在句中充當定語、狀語、補語,若與“生生”結(jié)合使用,可充當主語 、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語義豐富;一般運用在文藝語體和新聞?wù)Z體中,使表達簡潔、語義凸顯。
[關(guān)鍵詞] “死死” 語法功能 語義分析 語用價值
我們在文學作品和新聞作品中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例子:
(1)狼們無可奈何了,只好伸著舌頭流著口水死死盯著他。(王鳳麟《野狼出沒的山谷》)
(2)根據(jù)我的考據(jù),《紅樓夢》里秦可卿與賈元春這兩個人物的生生死死,按曹雪芹最初的構(gòu)思,是互為因果的。(劉心武《賈元春之死》)
(3)接著中國隊發(fā)動了多次進攻都被哈隊死死的防守而一一瓦解。(人民日報)
我們查閱了《當代漢語詞典》(莫衡等主編)、《應(yīng)用漢語詞典》(商務(wù)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現(xiàn)代漢語搭配詞典》(梅家駒編)、《新漢語詞典》(耿相新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增補本)》(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找不到詞條“死死”,看不到它的用法。搜索中國期刊網(wǎng),查閱《中國語文》《當代語言學》《中國語言學報》《語言研究》《語言學論叢》等,均未發(fā)現(xiàn)對“死死”的研究。本文試從實例入手,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角度分析“死死”。
1.“死死”的語法功能
1.1單獨充當狀語或借助結(jié)構(gòu)助詞“地”、“的”充當狀語,例如:
(4)五爺回到家里,見愛社躺在床上,兩只眼死死瞪著房頂,五爺不說話,愛社也不說話,兩個人都默默不語。(喬典運《香與香》)
(5)這些,誰也不去追究,然而死死地認定了他就是八千錢起家的,他就是八千歲?。ㄍ粼鳌栋饲q》)
(6)深深的,死死的,釘在我心里。(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
“死死瞪著”“死死地認定”“死死的”分別表達了目光活動和思維活動的程度和關(guān)注度,都作狀語。
1.2同時借助結(jié)構(gòu)助詞“得”和“的”充當補語,例如:
(7)舅媽正蹲在門口刷牙,一只又肥又大的屁股將門堵得死死的,見人來也不挪出道縫。(劉醒龍《鳳凰琴(連載之五)》)
“堵得死死的”,其中的“死死”做補語,表達了堵的程度。
1.3借助結(jié)構(gòu)助詞“的”充當定語。
(8)而孫秉仁卻對那道佳肴運氣,他切開的那塊牛排還滲著死死的血絲,他差點兒又反了胃。(蘇叔陽《咖啡炸醬面》)
“死死的血絲”中的“死死”做定語,意為“不流動的、凝固的”。
1.4與“生生”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生生死死”,可以充當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9)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無奈何。(《列子》)
(10)道理很簡單,企業(yè)生生死死、人員進進出出,才有發(fā)展活力。(人民日報)
(11)經(jīng)歷了這一番生生死死,每個人都更加珍惜這眼前的生活。(東南早報 2005-11-18)
(12)寶姑怔怔地站在那里,想到她與嘯風的初戀、私奔,那樣生生死死的愛情,到頭來他是別人的丈夫和父親,自己的女兒也與他毫無干系。(張欣《今生有約(6)》)
(13)她的理想是遇上一個她愛的人,這個人也愛她,生生死死地愛它一場。(池莉《來來往往(9)》)
例(9)至(13)中的“生生死死”分別在句中做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2.“死死”的語義分析
“死死”是單音節(jié)形容詞“死”重疊而成。其語義的核心來源于作為形容詞的“死”的義項。據(jù)《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死”為形容詞時的義項主要有:已死的;不活動、不流通、不發(fā)展、走不通的;不可調(diào)和的;死板、固定、不靈活;拼死;堅決?!八浪馈钡脑~義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會產(chǎn)生不同的義項:
2.1修飾表目光動作的動詞時的“死死”,意為“專注不動的”“固定的”等。例如:
(14)至今我還記得那張僵著的臉,停在一個表情上,死死盯著我的眼睛。(鄭萬隆《李大學問》)
“死死盯著”即“專注不動的把視線集中到一點”。
2.2修飾手發(fā)出的動作的動詞時的“死死”,意為“牢牢的”“穩(wěn)穩(wěn)的”“緊緊的”等。例如:
(15)半夜,老邱回來了,死死抓著他那個大皮包,鼻青臉腫,累得說不出話。(王朔《橡皮人》)
(16)我也被兩個警察死死扭住胳膊戴銬,疼得臉都抽搐了。(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7) 會計死死拉著王小蘭的手,非要王小蘭和他干一杯。(劉醒龍《鳳凰琴(連載之三)》)
“死死抓著”“死死扭住”“死死拉著”分別為“穩(wěn)穩(wěn)的抓著”“牢牢的扭住”“緊緊的拉著”的意思。
2.3“死死”作補語時意為“牢牢的”“沉沉的”等。例如:
(18)一點不錯,我記得死死的!(老舍《四世同堂》)
(19) 有的睡得死死的,耳邊打雷也不醒。(張正隆《雪白血紅》)
“記得死死的”“睡得死死的”分別為“記得牢牢的”“睡得沉沉的”之意。
2.4“死死”還有“不靈活的”“堅決”等意思,如:
(20)“再就是不能重新回到過去那樣,把經(jīng)濟搞得死死的”(人民日報)
(21)父母因一點小事天天吵架鬧離婚,媽媽看在我和哥哥的面上,死死不答應(yīng)。(人民日報)
例(20)的“死死”是“不靈活的”的意思,例(21)的“死死”是“堅決”的意思。
2.5“生生死死”中的“死死”有“失去生命、倒閉”等意思,例如:
(22)回來的路上我們談了許多,由奶奶的一生談到人的生生死死,生出不少感慨來。(肖華《我和張藝謀的友誼與愛情——《往事悠悠》連載之八》)
(23)而一些IT民營企業(yè)的生生死死的慘痛經(jīng)歷,其核心問題卻是企業(yè)家不會經(jīng)商、不懂經(jīng)商。(北京現(xiàn)代商報 2005-8-7)
例(22)中的“死死”是“失去生命”的意思,例(23)中的“死死”是“倒閉”的意思。
3.“死死”的語用分析
語用與語義、語法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是同一現(xiàn)象不同方面的體現(xiàn),所以本文研究“死死”時,不是孤立的、靜止的進行分析和描寫,而是把它作為語言現(xiàn)象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放入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考察,力求做到語用上的變化得到形式、意義上的支持,形式、意義方面的變化得到語用上的解釋。
3.1“死死”的語用環(huán)境
一般在新聞?wù)Z體和文藝語體中使用,從北大語料庫中搜索,有239條使用“死死”的語例,其中文藝語體165條,新聞?wù)Z體74條。在新聞?wù)Z體中,“死死”修飾的動作施事者常常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受事者常常是罪犯,例如:
(24)崔大慶倒下的那一時刻,一只手還死死抓住罪犯。(《人民日報》)
“死死”修飾的動作是“抓住”,“抓住”的施事者是崔大慶,受事者是罪犯。據(jù)統(tǒng)計,在搜索到的74條新聞?wù)Z體語料中,這種語例有25例。
新聞?wù)Z體中的“死死”既有褒義、貶義,也有中性。
(25)這時,王健猛地朝歹徒的鼻子上打去,并死死按住那只持槍的手,趁歹徒開門之勢,用自己的身體將歹徒撞出車門。(《人民日報》)
(26)日軍不甘心,死死咬住二營不放。(《人民日報》)
(27)我們應(yīng)當認清在市場經(jīng)濟中企業(yè)生生死死的辯證法,以市場和產(chǎn)業(yè)政策為導向,積極實施國有企業(yè)的戰(zhàn)略性改革。(《人民日報》)
例(25)(26)(27)中“死死”的感情色彩分別為褒義、貶義和中性。這主要是因為新聞的導向作用。另外,“死死”的義項比較復(fù)雜,從意義上看,也有褒義、貶義和中性。
“死死”負載了較濃的感情色彩,因而文藝語體借它來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務(wù)。如:
(28)他們看見朱四和那人緊緊地扭在一起,朱四竭力掙扎著,而那漢子卻死死地摟住他,嘴里還大聲喊道:賣國賊,賣國賊……你的死期到了?。居睢犊h長朱四與高田事件(7)》)
“死死”并非指“那漢子”死纏爛打,而是描述了“那漢子”意志的堅定、態(tài)度的堅決,牢牢地、穩(wěn)穩(wěn)地摟住了“朱四”那個賣國賊。
3.2“死死”的語用價值
3.2.1 語言表達的經(jīng)濟性
語言是信息的載體,語言的經(jīng)濟性主要指用較少的語言文字傳遞較多的信息。例如:
(29)廣東宏遠隊一開場就采取緊逼盯人戰(zhàn)術(shù),死死看住浙江隊的核心鄭武和高中鋒余樂平。(《人民日報》)
例子中的“死死”,有豐富的語義內(nèi)涵。既顯示出了比賽緊張刺激的氣氛,又描述出了廣東宏遠隊對浙江隊核心的控制程度,還透露出廣東宏遠隊的戰(zhàn)術(shù)意圖。收到了以簡馭繁、以少勝多的語用效果,體現(xiàn)了語言表達的經(jīng)濟性。
3.2.2 語義特征的凸顯性
“死死”與動詞組合不僅體現(xiàn)了語言表達的經(jīng)濟性,還使相應(yīng)動詞的語義特征得到了強化和凸顯。例如:
(30)司機繼續(xù)做著一整套的高難動作,我死死地蹬住駕駛室的鐵板,以防被這種酷烈的蕩漾把脖子窩斷。(畢淑敏《翻漿》)
例子中的“蹬住”與“死死”結(jié)合后,其語義內(nèi)涵、語義指向并沒有發(fā)生根本變化(其語義核心仍然是指腿和腳向腳底的方向用力),只是其某一語義特征得到了加強和凸顯?!八浪赖氐抛 蓖癸@了用力的程度,動作的幅度,使場面形象化、立體化。由此可見,“死死”與動詞結(jié)合后不但沒改變動詞本身的語義指向和內(nèi)涵,還強化、凸顯了某一語義特征,增強了表達效果。
綜上所述,“死死”一般在文藝語體、新聞?wù)Z體中運用,它在句中起到使語言表達經(jīng)濟、語義特征凸顯等作用。它一般在句中充當定語、狀語、補語。若與“生生”結(jié)合使用,可充當主語 、謂語、賓語、定語、狀語。他的語義比較豐富,主要有“失去生命、倒閉”“不靈活的”“堅決”“牢牢的”“沉沉的”“牢牢的”“穩(wěn)穩(wěn)的”“緊緊的”“專注不動的”“固定的”等。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
[3]朱德熙.《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4]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李曉鈺,湖南城市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