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元詞擷秀

2006-05-31 03:18:02趙維江夏令偉萬薇薇寧曉燕
名作欣賞·上旬刊 2006年6期
關鍵詞:詞人

趙維江 夏令偉 萬薇薇 寧曉燕

有人講:宋之后無詞。事實并非如此,就宋后的元詞而言,雖無宋詞那樣輝煌炫目,但其創(chuàng)作成就也頗為可觀,有著不同于宋詞的獨特風貌,一些名作置于宋人中也并不遜色。元詞是宋、金詞學傳統(tǒng)在大一統(tǒng)的特定時代環(huán)境中的延續(xù)和再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文人心靈寫真,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南北文化的分流與匯聚,可以看到詞人們心境的和怡與波瀾,也可領略到曲子詞藝術在元代的特有風采。下面一組精選的元詞可讓我們窺其一斑。

雨露同春,問甚江南江北

——王惲《奪錦標》(六郡雄藩)賞析

蒙古人相繼滅金、宋而“混一”天下,面對這新的大一統(tǒng)帝國,南北士人的感受并不相同。南宋詩人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寫宋亡后他被虜北上的見聞與感懷,看到長江,他悲嘆:“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背跎鎯苫矗匆鳎骸皟苫礃O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數(shù)椽?!蹦鲜垦劾锟吹降氖菤埰频暮由?,感到的是無盡的凄楚;而北方的文士此時是如何的感受呢?王惲詞《奪錦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另外的觀察視角:

六郡雄藩,會稽旁帶,兩浙風煙如昔。碧草莫傷春浦,冠蓋東南,幾多行客。正新亭父老,望云霓、苦思休息。道朝家、雨露同春,問甚江南江北。賀監(jiān)歸舟逸興,何似雙旌,盡慰元郎行色。鏡水綠通朱閣,威暢恩宣,海波春寂。笑東山老去。此心初、非□泉石。約海樓、翡翠同游,醉里山陰陳跡。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詞前小序云:“君卿宣慰來別,索鄙作贐行,賦樂府奪錦標為贈,庶酒酣相憶,倚聲歌之,六朝老樹不無動色也?!彼蛣e是古代詩歌中一個常寫不衰的主題,一般的離別之作,多籠罩著低沉感傷的情緒,但是,當我們讀了元初詞人王惲的《奪錦標》(六郡雄藩)后卻為之一振,送別詞竟也可以寫得這樣壯懷激蕩!特別令人感到新鮮的是,詞中所述與以往我們心目中破敗黑暗的元初社會迥然而異。

王惲詞表現(xiàn)的情感不同于汪元量等宋遺民,根本原因在于其特定的身世背景和處境。王惲(1228—1304),字仲謀,號秋澗,衛(wèi)州汲縣(今河南省衛(wèi)輝市)人。中統(tǒng)元年入仕,曾任監(jiān)察御史,授翰林學士,官至知制誥,同修國史。王惲六歲時金亡,他在蒙元統(tǒng)治的北方長大,骨子里并沒有金、宋遺留的基因,對于入主中原的蒙古人也沒有前輩那樣的敵意,入仕后又成為元廷的倚重之臣,因此,他對大元帝國有著自覺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面對“六合一家統(tǒng)”(《木蘭花慢》)的嶄新局面,這位“原著民”的心中洶涌澎湃著的是對江山一統(tǒng)的贊美,對國家強盛的企望,以及對功名事業(yè)的向往——這正是這首《奪錦標》的思想底蘊。

詞人所送行的君卿,據(jù)《秋澗集》載,姓楊名庸,燕人。他要到兩浙之地任宣慰使。詞作起首即寫其所去之地:“六郡雄藩,會稽旁帶,兩浙風煙如昔?!痹~人告訴朋友:兩浙的雄秀風光并沒有因戰(zhàn)亂而消失,繼續(xù)保持著她“如昔”的容貌。透過詞句中恢宏的畫面和磅礴的氣勢,我們不難體味出作者對混一之后大元江山的自豪之感。赴官之所既然是這樣一處名勝之地,那又何須擔憂前程而悲傷離別呢?

接著,作者設想在那遙遠的東南疆域,會有許許多多的大元官員來來往往。這仿佛在說,這里已是我們大元的天下了,你是不會感到孤單的!在此,詞人畫筆一揮,輕而易舉地把惹人傷離的灰色變成了慰人眼目的橘紅。隨之,他的畫筆又繼續(xù)揮灑,直到整個畫面閃耀出燦爛的金光。在他的想像中,新附的南人如同仰望天上的彩云一樣正渴望著元廷的恩澤:“正新亭父老,望云霓、苦思休息?!痹~人反用“新亭父老”一典,謂宋人“山河之異”的悲怨已化為“苦思休息”的期待。這樣的說法雖嫌夸張,卻也真實地反映了江南百姓已厭倦戰(zhàn)亂渴盼安定的愿望;此時元廷與民休息、恢復經(jīng)濟的政策,無疑符合江南人民的利益。元廷曾將統(tǒng)一后的國民分為五等,其中“南人”(原江南宋人)地位最低。這一劃分顯示了元廷和“南人”之間關系的疏遠和不信任,但這并不表明元廷對“南人”只有歧視和壓迫,實際上統(tǒng)一后元廷一直在設法籠絡“南人”——特別是儒生文士,以此來緩和矛盾,穩(wěn)定人心,故王惲詞中所謂“道朝家、雨露同春,問甚江南江北”之語也并非虛飾之語。朝廷的恩澤就如同春天的雨露遍灑天下,君卿此行所肩負的正是這為“朝家”播撒“雨露”的重任,既如此,哪里還用問身處江南還是江北呢?既如此,眼前的江南之行也就不必悲傷了。這是對友人的安慰,也是作者對統(tǒng)一了的祖國由衷的祝愿。

下闋承續(xù)上文,換頭處用唐人賀知章、元結(jié)故典,勉勵君卿到任后,安撫百姓,創(chuàng)建功績。句中“何似”一詞頗值玩味,賀知章御賜歸隱歷來為士人艷羨,但作者卻認為元結(jié)為官一方造福人民的善政比這樣的“逸興”更為風光。鏡湖綠水,可得寵賜,但那當是在“海波春寂”天下太平之時,故作者寄希望于朋友在任上不負“宣慰使”之使命,實現(xiàn)“威暢恩宣”,創(chuàng)不朽之基業(yè)。

接著,詞篇又用謝安故實:“笑東山老去。此心初、非□泉石?!薄稌x書·謝安傳》稱:“(安)初……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睋?jù)此,句中缺字似可補以“輕”字。輕:輕視,鄙視意。如宋·黃人杰《賀新郎》:“為紅泉石磴輕軒冕”。謝安當年為“蒼生”故而出山,但起初“無處世意”,曾“造泛海之裝”欲“自江道還東”,然“雅志未就”,抱憾而逝。注意,詞人在寫東山之事時特地用了一個“笑”字,既表明了他對謝安人生理想的認同,同時更道出了一種人生的自信。于是有了末句與朋友“同游”的“海樓”之約。言詞殷殷,最后為離別抹上一層希望的綠色。

讀了這首詞,不由得想到唐初王勃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同樣是送別之作,同樣的壯闊境界,同樣的昂揚氣勢,同樣的豪邁精神,同樣作于一個大一統(tǒng)時代的起點上;如果說王勃詩立足于人情之長久,而王惲詞則是著眼于功業(yè)之不朽,因而王詞也就多了幾分現(xiàn)實之感,由于詞體的特性,詞作所寫別情雖豪壯卻并不失婉委之致。而詞中最讓人感動的,則是典雅的語境中所展示那種體現(xiàn)著時代精神的“雨露同春,問甚江南江北”的情懷。

(趙維江夏令偉)

①《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卜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惟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②《新唐書·隱逸傳·賀知章傳》:“天寶初,(賀知章)病,夢游帝居,數(shù)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xiāng)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shù)頃為仿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行。”

③雙旌:唐代節(jié)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后泛指高官之儀仗。

④元郎:唐元結(jié),為官有善政,后為良吏之謂?!缎绿茣ぴY(jié)傳》:“拜道州刺史?!Y(jié)為民營舍給田,免徭役,流亡歸者萬余。進授容管經(jīng)略使,身諭蠻豪,綏定八州。會母喪,人皆詣節(jié)度府請留,加左金吾衛(wèi)將軍。民樂其教,至立石頌德?!?/p>

⑤朱閣:通政院(元朝主管驛站的中央官署)別稱。

⑥東山:東晉名臣謝安(320—385,字安石,陳郡陽夏人), 少時隱于會稽之東山,年四十余,乃出。

春來也,向故園回首

——許有壬《沁園春·次班彥功韻》賞析

在岳飛的故鄉(xiāng)——河南湯陰,元朝后期出了一位太平宰相——許有壬(1287—1364,字可用),官至集賢大學士、中書左丞,也是元朝文人中惟一“由科舉而登政府者”(《元詩選》),他為政廉明,直言無畏,關心民生疾苦,為維護元朝科舉制度貢獻頗大。許有壬創(chuàng)作亦豐,其詩文“雄渾閎雋”(《元史·許有壬傳》),有《至正集》傳世。在元朝政壇上,許有壬經(jīng)歷非同一般,從進士及第時算起,曾歷事七朝,近五十年,在后二十年內(nèi)“六仕六隱”。其中一次是在至正三年(1343),時任中書左丞的許有壬被讒辭歸,第二年詔書傳來,任命他為江浙行省左丞。面對這仕隱兩路,他將何去何從呢?下面這首《沁園春·次班彥功韻》就是他當時心志的剖白:

旅食京華,蜀道天難,邯鄲夢回。笑白衣蒼狗,悠悠無定,黃塵赤日,擾擾何為。長鋏休彈,瑤琴時鼓,倦鳥誰教強去來。衡門下,幸良辰良友,同酒同詩。功名少壯為期。奈身外升沉自不知。算人間難得,還丹大藥,山中盡有,老樹清溪。蕙帳云空,石田苔滿,應被山靈怪去遲。春來也,向故園回首,歸去休迷。

許有壬作此詞時正是他入仕的第三十個年頭,這使他想到了兩句杜詩:“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于是便借“旅食京華”四字開篇,引出他對大半生宦海浮沉的回顧。起首的“旅”字頗有深意,旅者寄居也,他久為京官安家于大都,為何言“旅”?實際上這是寫他心靈的感受:在這繁華的京城,自己永遠是一個找不到歸宿感的寄居之客。接下來“蜀道天難,邯鄲夢回”二句則是這種感受的具體呈現(xiàn)和來由。作者以李白《蜀道難》詩意極寫其理想之路的艱難,又以黃粱夢故事表現(xiàn)所歷富貴榮華之虛幻。既然功業(yè)難立,富貴如夢,所以面對曾經(jīng)歷的世事變幻和官場紛擾,他只以一“笑”置之。作者借用前人詩句,以“白衣蒼狗”和“黃塵赤日”暗喻所處環(huán)境的險惡。元朝皇室內(nèi)訌不斷,政壇混亂,元末尤甚,像許有壬這樣的忠良正直之士不僅難有作為,甚至難以立足,他的忠言善舉常常“招讒賈怨”,因此幾度落職,然而在此他沒有抱怨鳴屈,而是投之以“笑”。這一“笑”既是對奸佞小人的譏笑與嘲諷,同時又是作者曠達超然之胸襟的展現(xiàn)。

這樣一種超曠的人生態(tài)度,很自然也就使作者發(fā)出了“長鋏休彈,瑤琴時鼓,倦鳥誰教強去來”的呼聲。彈“長鋏”為干求于人之意,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寄居孟嘗君門下的齊人馮諼曾三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瑤琴”即用玉裝飾的琴,在古代常作為高雅情操的象征。詞中的鋏與琴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而作者飾之以“休彈”與“時鼓”二詞,造成鮮明的對比,以表達他明確而堅定的選擇。爾后,他又將自己比成一只“倦鳥”,并對教其“強去來”者發(fā)出氣憤的質(zhì)問,以強調(diào)其仕進的倦意和歸隱的決心。

接著筆鋒一轉(zhuǎn),作品始述歸隱之樂趣。詞人的心情也由激憤變?yōu)閼c幸:“衡門下,幸良辰良友,同酒同詩。”《詩經(jīng)·陳風·衡門》云:“衡門之下,可以棲遲?!焙笕怂煲浴昂忾T”代稱隱居之所,許有壬的隱所自然不會是橫木為門的陋室,不過肯定少了為官時的榮華和優(yōu)遇,但是也沒有官場上不斷的“擾擾”,有的則是“良辰良友”,還有“良辰”里與“良友”“同酒同詩”的快樂,如此佳境,怎能不讓詞人慶幸呢!

過片兩句承上啟下,以當年壯志與眼下遭際收束上文并引領下闋?!肮γ賶褳槠凇币痪渥屛覀兟?lián)想到詞人的名、字:有壬、可用,顯然作為儒士的許有壬希望自己能為世所用,能有所作為,能實現(xiàn)“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這理想的實現(xiàn)他更是期許以“少壯”之時。在世人眼里他應該是成功的,位至宰執(zhí),政有良績,然而宦海兇險,讒毀難擋,沉浮難料,榮辱由人,詞中一語“自不知”所寫正是官場上這自由盡失和命運無常的深刻悲哀。

那么,人生樂土安在哉?據(jù)說道士的“還丹大藥”可使人長生久視,但詞人并無興趣,他知道此物“人間難得”。他的精神所寄原來是在“山中”,他要將有限的生命托付與山靈,享受它的老樹、清溪、蕙帳、白云、石田、蒼苔……回歸于大自然的懷抱,安度適意自由的人生!蘇軾當年游金山寺時曾寫道:“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保ā队谓鹕剿隆罚┰S詞此處化用坡詩,打開想像的空間:“山靈”期待著他的歸來,已等得“石田苔滿”,難怪要“怪去遲”了。語謔意妙,令人莞爾。此處七短句絲連環(huán)扣,一氣貫注,淋漓痛快,一種抉擇后的暢愜與輕松由此沛然而出。至此,詞人已經(jīng)完成了一次心靈反思與抉擇的歷程,在這大地回春之時,他認定了自己的歸宿,于是決意:“向故園回首,歸去休迷。”此句正與篇首相呼應:“故園”與“京華”相對,“歸”則就“旅”而言。這時,許有壬面對征召的決定已不言自明。

詞篇始以“旅”,結(jié)以“歸”,夢于京華,悟于故園,其意義與形式如此和諧地呈現(xiàn)出一個“回歸式”的圓型動態(tài)結(jié)構(gòu),由此藝術顯示出了作者人生變遷和心靈探尋的歷程與走向。(趙維江寧曉燕)

①杜甫《可嘆》:“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p>

②陸游《小樓》:“九衢憧憧車擊谷,黃塵赤日汗可掬。”

③杜甫《奉贈韋左丞丈》。

尋芳已晚,馀恨渺煙水

——張翥《摸魚兒》(問西湖)賞析

以上二詞的作者皆為北方人,所作也為剛健雄放的北宗風范,實際上一統(tǒng)后的元朝詞壇上還始終活躍著傳承南宋姜(夔)張(炎)脈系的南宗派詞人,這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張翥(1287—1368,字仲舉,號蛻庵。以翰林承旨致仕,復加河南行省平章事。有《蛻庵集》、《蛻巖詞》),所作詞歷來有“一代正聲”、“元一代之冠”的盛譽。實際上,張翥祖籍為晉寧襄陵(今屬山西),為南下“北人”的第二代,生于江南,長于江南,詞學師從張炎好友仇遠,可謂南宗正傳。不過張翥作為大一統(tǒng)時代的元朝作家,其筆下的南宗詞風已不是南宋姜張派的克隆,北宗詞風的融入使之更具有了一種獨特的元詞風范,下面這首詞可讓我們一睹風采:

問西湖、舊家兒女,香魂還又連理。多情欲賦雙藻怨,閑卻滿奩秋意。嬌旖旎,愛照影、紅妝一樣新梳洗。王孫正擬。喚翠袖輕歌,玉箏低按,涼夜為花醉。鴛鴦浦,凄斷凌波夢里??諔z心苦絲脆。吳娃小艇應偷采,一道綠萍猶碎。君試記,還怕是、西風吹作行云起。闌干謾倚。便載酒重來,尋芳已晚,馀恨渺煙水。

這首寫得婉孌哀艷的《摸魚兒》原是為一對并蒂蓮而作。詞前小序交代:作者好友王季境家的蓮池中長出一枝雙頭蓮花,于是邀作者同賞,可是人還未往,花“已為人折去”。這本是一件尷尬之事,但是多情的詞人卻將它演繹成了一段感人的愛情傳說。

張翥一定是讀過金末大詩人元好問那首詠雙蕖的《摸魚兒》,在當時北方金朝的大名城,有一雙青年戀人不堪社會壓力,跳水而死,后來池面竟長出一枝并蒂蓮花。元遺山有感而賦,曰:“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張詞借元詞起意,賦寫“西湖”里的“連理”之花,仍然把“花”想像成是殉情而死的“舊家兒女”,但引入“香魂”一語卻較元詞直稱花為人,又多了一層曲折,也多了一種艷美,更多了一份詞人的憐惜之情。也正是這份憐惜,讓多情的詩人為了賦寫這雙蕖的怨苦,竟將明麗如鏡的湖光秋色都忽略了。

一番渲染之后,連理花終于露出了她的綽約風姿:“嬌旖旎,愛照影、紅妝一樣新梳洗。”你看,這位嬌柔“旖旎”的花仙子,一番梳洗后,身著艷麗的紅妝向我們走來了!此刻她正對著湖水羞澀地看著自己的倒影。這里全是寫人,可又是字字摹花,出水芙蓉的清新、嬌柔、秀麗、紅艷等特點,都體現(xiàn)在眼前這位嬌女身上了。如此美艷的連理花,怎能不讓惜香憐玉的才子怦然動心呢,于是“王孫正擬。喚翠袖輕歌,玉箏低按,涼夜為花醉”?!巴鯇O”指荷池的主人,主人打算舉行歌宴,以賞蓮花。為賞花要歌舞相伴,并且不惜一醉,這是何等的花癡??!

正當主人公的愛花之情被層層推向高潮之時,情節(jié)突發(fā)逆轉(zhuǎn):“鴛鴦浦,凄斷凌波夢里?!薄邙x鴦棲息的岸邊,這枝連理花正在紡織著他們愛情之夢的時候,忽然被人凄慘地掐斷了。由是詞情陡落,蓮花意象在美艷之上又頓添了一層悲凄的冷色。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花事與人情關系的處理。詞篇雖為詠花之作,但“一切景語皆情語”,詞中的“花語”實質(zhì)上也都是“人語”,作者意在詠嘆花事的同時也借以表現(xiàn)對人間愛情的感慨。張翥不愧是詞家高手,他十分巧妙地融花事與人情于一體,寫人情以述花事,詠花事暗寓人情;詠花不即不離,寫人若隱若現(xiàn)。但描寫上,作者又層分有致,上下有別,上片以人擬花,明寫人,暗寫花,看似寫人而實則狀花;過片處,表現(xiàn)主體悄然轉(zhuǎn)換,“花”明而“人”暗,整個下片以花寫人,字面寫花事而實質(zhì)表人情。在詞里,所“斷”者是蓮花,又暗指世間無數(shù)的愛情夢想?!靶目嘟z脆”既是蓮花自身的特點,又是人間的愛情追求總是橫遭摧折又總是堅貞執(zhí)著的寫照。

“吳娃”以下四句揣測并蒂蓮花的去蹤。詞人首先宕開上文的悲凄之意,為蓮花設想了一個并不殘酷的歸宿:應該是那些吳地的姑娘們駕著小舟偷偷將它采擷走了吧,你看,水中的綠萍間還有一道被劃碎的痕跡呢。美麗姑娘們的“偷采”,顯然是因為此花太美了,太惹她們喜愛了。況周頤此處評曰:“并是真實情景,寓于忘言之頃、至靜之中。非胸中無一點塵,未易領會得到?!保ā掇ワL詞話》)本是生活中令人沮喪的真景實事,在詞人的筆下,竟寫得如此纖塵不染,一片空靈,實在令人驚異。蓮花到了同樣愛花的“吳娃”手里,似乎也使惜花人得到了些許寬慰,但詞人卻又馬上陡轉(zhuǎn)詩筆寫道:“君試記,還怕是、西風吹作行云起。”“試記”猶試想。更可能是乍起的“西風”摧折了蓮花,奪走了她美麗的生命,“西風”在古詞中向來是殘暴勢力的象征,連理之花最終難免厄運,詞情也由此而再轉(zhuǎn)悲涼。

詞末四句抒寫尋芳無著的悲哀與憾恨?!爸櫋?,猶言遍。遍倚闌干也尋不到雙蕖的身影,于是便想到日后“載酒重來”,然而即使來了,也為時“已晚”,只能看到百花凋零后的一片蕭瑟。最后,作品以寫景煞尾,遙寄遺恨?!扳藕蕖奔催z恨。眼前那片迷蒙渺遠的湖水,也正是詞人迷惘悲涼和遺恨難消的心境之象征。作品結(jié)拍處與遺山詞略似,元詞云:“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睆堲阍诖藢ⅰ芭隆弊指臑椤氨恪?,語氣由擔心變?yōu)榇_定,使詞中所表現(xiàn)的遲暮之感更為突出和強烈。這里的人生遲暮之感并非偶然之語,它是蛻巖詞情感內(nèi)容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它實質(zhì)上是詞人悲劇性人生和他所處的那個動亂末世在其作品中的反映。

張翥此詞,應邀而賦,實為酬唱之作,但詞人卻能借題發(fā)揮,因事寄情,寫得詞婉意新。顯然,這首詞直接受到了元遺山的影響,但作者能蠶蛻自新,自具特色,其情思之摯切雖略弱于遺山,但語境之婉曲細密或更勝之,正如《蕙風詞話》所評:“蛻翁筆能達出,新而不纖,雖淺語,卻有深致。”(趙維江)

①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

②吳梅《詞學通論》。

③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時步履輕盈。

④蓮心:蓮實中的胚芽。味微苦,性清涼,可藥用。絲脆:由成語“藕斷絲連”轉(zhuǎn)出,指蓮花枝干中的纖維嫩弱易斷,不能牽掛住被折去的蓮花。

⑤娃:美女。

⑥王國維《人間詞話》。

旁人莫笑儒酸

——謝應芳《沁園春》(四海煙塵)賞析

在中國哲學史上的著名無神論者中,元朝謝應芳(1296—1392,字子蘭,號龜巢,江蘇武進人)的名字是十分響亮的,同時他也是位值得重視的文學家,著作有《龜巢稿》《辨惑編》《懷古錄》《思賢錄》等。與上面已介紹的三位作者不同,謝應芳是一個地道的布衣文人。他自幼篤志好學,潛心性理,以道義名節(jié)自勵。終生未仕,以教授為業(yè)。元末天下大亂,攜全家避于吳中,輾轉(zhuǎn)流寓十八年。下面介紹的這首《沁園春》(壬寅歲旦,枕上述懷)就是一首戰(zhàn)亂中的自抒懷抱之作,由此我們可略窺元詞內(nèi)容的另一個側(cè)面:

四海煙塵,一棹風波,經(jīng)行路難。幸兒孫滿眼,布帆無恙,夫妻白首,青鏡猶團。笠澤西頭,碧山東畔,又與梅花共歲寒。新年好,有茅柴村酒,薺菜春盤。旁人莫笑儒酸,已爛熟思之不要官。任伏波強健,驅(qū)馳鞍馬,筍溪遭遇,棄擲漁竿。霜滿朝靴,雷鳴衙鼓,何似農(nóng)家睡得安。閑亭里,喚山童把盞,野老交歡。

這首詞寫作的壬寅(1362)年正是元末戰(zhàn)亂紛起之時,各地災荒不斷,四處義軍蜂起,元軍內(nèi)斗頻現(xiàn)。此時謝應芳正流寓他鄉(xiāng)。生于亂世是人最大的不幸,亂世文學也多為憂懼傷感的情調(diào)所籠罩。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謝應芳,也不免將悲傷之情表露于其詞作中,如“戰(zhàn)骨縞如雪,月色慘中秋。照我三千白發(fā),都是亂離愁”(《水調(diào)歌頭·戰(zhàn)骨縞如雪》)、“誰恁誤。教無限蒼生,命墮顛崖苦”(《摸魚子·看東風》)等。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亂世的景象和情懷在他的詞中并不總是以傷感低沉之語出之,也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一種超然與自在的精神,這篇《沁園春》即如此。

這是一首新年感懷詞。年,對于宇宙的運行來講是個時間概念,但是對個體的人而言則是一個生命進程的標志。新年伊始也就意味著生命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歲輪,所以年尾歲首也是讓人最能感到生命存在的時刻。詞人的這一個新年又是在“四海煙塵”的戰(zhàn)亂中度過的,這使他強烈地感到生存的艱難:“一棹風波,經(jīng)行路難?!痹谧髡呖磥恚瑒邮幉话驳纳瞠q如充滿驚濤駭浪的大海,生命就像行駛于中的一葉小舟,隨時可能觸礁或覆滅。一個“難”字,飽含了作者多少驚懼和痛楚呀!

生存的艱難也使人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貴,詞人檢點往歲,發(fā)現(xiàn)自己和家人都安然無恙:“幸兒孫滿眼,布帆無恙,夫妻白首,青鏡猶團?!辈粌H他們老夫妻健在,而且還有兒孫繞膝,就連載他們出逃的小船也完好無損——這在和平年代應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可在生命如螻蟻的亂世,能“活著”已經(jīng)是莫大的幸運了,何況其家還人丁興旺,難怪詞人要擇一“幸”字作領。不過,從這一“幸”字中我們體味到的更多的則是一種辛酸與苦澀。

當然,作者并不滿足僅僅作為存在的“活著”,他要讓生命充實而優(yōu)雅:“笠澤西頭,碧山東畔,又與梅花共歲寒?!彼麤]有陷于憂愁悲傷不能自拔,在自然山水之中他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寄托。梅花,在古人心目中實為一種堅強高潔之人格的象征,詞中的梅花意象表現(xiàn)的也正是作者面對“歲寒”——冷酷血腥的生存環(huán)境,不屈服不消沉的精神。有了這樣一種精神支撐,苦亦有樂,元旦佳節(jié)盡管只有些“茅柴村酒,薺菜春盤”這樣的薄釀野蔬,但也不妨痛飲歡歌,感受一下生命存在的快樂,以至詞人禁不住喊出“新年好”的歡呼。

由上片可見,作者的生活完全是一種清貧的平民狀態(tài),不同的是他不僅對此感到滿足,而且還過得頗有滋味,充滿了雅士情趣。正像《元史·謝應芳傳》所說:“一室蕭然,晏如也?!睂Υ嘶蛟S有人不理解,譏之以“儒酸”——書生的窮酸。在古代社會,讀書人總是以出仕做官為正業(yè),因為通過此徑不僅可實現(xiàn)“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同時也能獲得優(yōu)厚的生活待遇,即便在戰(zhàn)亂年代,為官者也不必為因有“村酒”“薺菜”而歡呼。以謝應芳的才學和聲望當時謀一官職并非難事,然其從未動心。他如此行為是不是意氣用事呢?且看詞中所云:“已爛熟思之不要官。”接下來作者便將自己的深思熟慮一一道來:“任伏波強健,驅(qū)馳鞍馬,磻溪遭遇,棄擲漁竿。霜滿朝靴,雷鳴衙鼓,何似農(nóng)家睡得安。閑亭里,喚山童把盞,野老交歡?!?/p>

作者先是引經(jīng)據(jù)典寫做官的不爽。伏波指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據(jù)《后漢書·馬援傳》載,他六十二歲時曾請纓出戰(zhàn),皇帝憐其年老未準,他躍身上馬以示強健才獲許率兵。“磻溪”句講的是姜子牙得遇文王之事。二人都是歷史上年老成大事的典范人物,歷來備受推崇。但是作者卻是一反常情,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二人老不得閑活得太累了。聯(lián)系當時“四海煙塵”,命在朝夕,朝政黑暗又回天乏力的形勢,作者對事功的否定并不能簡單地視為消極頹靡,它實質(zhì)上反映了政治絕望和生命無值時代,傳統(tǒng)人生價值觀的解構(gòu)和個體生命意識的回歸。接下來,作者又以自身的隱居生活與官吏的從政活動作比較,他特地選了“霜”字和“雷”字強調(diào)為官者風雨必出的拘束和辛苦,同時又以“安”“閑”“歡”等字眼極言“農(nóng)家”的自在與適意。顯然,這種仕隱態(tài)度,突出強調(diào)的是人生自由的價值。為官會得到許多的“實惠”,但付出的代價則是人類最珍貴的自由,在作者看來這并不值得——特別是在“治國平天下”理想已不可為的年代,就更沒有理由去犧牲身心的自由去為統(tǒng)治者做殉葬品了。

在元代,特別是元末,隱逸是人們詠嘆最多的主題,但隱逸的思想基礎則不盡相同,例如許多佛、道信徒往往以悲苦人生或追求不死為價值取向走向林泉之隱,但對于無神論者謝應芳來說,什么“長生”、“輪回”都是虛妄的“異端”之說,他對“生死”有著十分通達的看法,認為生死是自然之理,人死則氣散。他對隱逸的選擇和歌詠,是對俗世中人的生命存在和尊嚴的肯定與強調(diào)。此作藝術上也頗有元詞俗化的特點,語言平白曉暢,抒情直白無遺,但又無粗陋叫囂之弊,呈現(xiàn)出一種自然流暢之美,讀之既有酣暢之感,又有耐嚼之味。

①笠澤:太湖。

②磻溪:水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南,傳說為周·呂尚未遇文王時垂釣處。

猜你喜歡
詞人
論詞人擇調(diào)與審美聯(lián)想
猜謎能手
詞人的職業(yè)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8
《浮世清歡,歲月安好》
莫愁(2019年1期)2019-02-14 05:54:46
孤館寒窗夜無寐
樂觀態(tài)度 閑靜生活
林逋梅妻鶴子
詞人特筆史公文——蔣士銓劇作敘事藝術探析
詞人的風骨
《天凈沙.秋思》的審美魅力
长寿区| 永德县| 集贤县| 丹寨县| 南丹县| 华亭县| 高邑县| 滦平县| 洛川县| 宁陵县| 镶黄旗| 鲁甸县| 新密市| 咸阳市| 长春市| 锦屏县| 洪江市| 朝阳区| 南雄市| 巧家县| 洛川县| 尼木县| 澄迈县| 邵阳市| 洛隆县| 桐梓县| 迁西县| 灯塔市| 房产| 壶关县| 花莲市| 鲁山县| 大兴区| 桃江县| 涞水县| 靖安县| 孟连| 荣成市| 监利县| 托克托县| 龙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