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曼
在舞池中,女伴往往是被引領者,這樣的位置和來訪者到咨詢室時是一樣的,從這個角度,我得以有機會去體察來訪者的感覺。
舞場上常常會遇到這樣的邀請者,他確實來邀請你,可你感覺不到作為一位女士應有的尊重。他只是象征性地伸一伸手就算是打招呼了,然后不等你表示什么,就轉(zhuǎn)身向舞池中走去。也就是說,他十分肯定你一定會跟他步入舞池,這樣的第一印象將后面享受共舞的樂趣打了不小的折扣。
在咨詢中,我們常常提到要尊重來訪者,其實尊重實在不只是一個姿態(tài),而是一種內(nèi)心的感受。是不是真正得到尊重,來訪者很容易感覺到。所以尊重來訪者一定要注意細節(jié),從你為他開門,請他坐下的每一個動作開始,從你的每一個眼神就開始。要相信,來訪者從看到你的一霎那就開始為你“打分”了。
話題再回到那類舞伴身上。走進舞池后,他擺出一副“跟我跳是你的榮幸”的架勢,開始“領導”你了。突然,一不小心走錯了步子,他馬上抓緊機會給你上課:“你聽,音樂的節(jié)奏是這樣的,聽出來了嗎?”我不置可否,從小就接受音樂熏陶的我對節(jié)拍的感覺不成問題,被他這樣貶低和教導,我的感覺實在很不爽,于是禮節(jié)性地“嗯”了一聲。在這類的舞者的“操控”下,舞的過程儼然成為那類舞伴的自我炫耀。作為女伴怎會舞得輕松、快樂?
不爽之后,我也會聯(lián)想和反思:初學咨詢時的我是否也常常將咨詢過程當做證明自己的工具呢?尤其是當來訪者表達出對心理學的崇拜時,不管對方懂得多少,我都會將自己入門時的一些感觸“全盤托出”,證明心理學是怎樣的好。當對方被我的“滔滔不絕”弄得沒有反應(現(xiàn)在想來其實也應該是不置可否),就覺得自己似乎完成了一個使命——為心理學增加了一個衛(wèi)士。沉浸在這樣的喜悅之中,我完全沒有思考為什么自我感覺良好的說服之后,極少有來訪者再來?,F(xiàn)在想來,很可能是對方的感覺讓他們選擇了遠離。
懂得了心理學,再看舞池的一對對舞者,欣賞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有時自己會偷著樂起來,因為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那么多的投射。在舞伴的配合之中,那些投射真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實也正如我碰到的,往往越是自己節(jié)奏踩不準的人,越是會責備女伴怎么聽不準節(jié)拍;越是自己緊張,越要求對方放松;越是動作走樣的人,越是糾正對方的姿勢……
也曾思考過為什么會這樣,其實并不難理解。一個人在哪方面做得不夠好,他一定很清楚而且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動作走形卻仍然會不斷地指導你的動作,很有可能是在告訴你雖然他做得不太好,但是他是知道該如何做的。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在你發(fā)現(xiàn)他的弱點之前,對你進行指責,所謂先下手為強。其實,都是一些防御心理在作怪。
聯(lián)想到心理咨詢,為什么說咨詢師要解決好自己的一些情結(jié),因為這些情結(jié)會像是你的“軟肋”一樣,如果不小心被來訪者觸碰到,就會產(chǎn)生一系列反應。且不說舞者自己不可能去享受跳舞,更糟的是,你會把自己和舞伴都搞得很難受,把自己和別人那一晚的興致都破壞掉。咨詢也是一樣,當來訪者觸及到你的“軟肋”,激起你的反移情,你的防御就有可能沖擊甚至破壞掉咨訪關(guān)系。
當然,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自己的情結(jié)。人生就是這樣,沒有一點瑕疵的生活是不存在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自己怎樣去解決問題。
舞蹈是用來享受的。很舒服的舞伴最能化解“不舒服”的人,他可能踩到你的腳,也可能不小心撞到其他人,但這些都不要緊,只要一個微笑,道一聲“對不起”就可以化解了。沒有必要去責怪人多擁擠,也沒有必要為自己舞技而緊張不安。
咨詢也是這樣的,承認自己的閃失沒有什么。咨詢師不是神,不要以為來訪者有求于我們,我們就變成了拯救者。以一顆真心助人的心,認真對待別人的問題,同時也坦然接受自己的每一個不完美才是上策。所以,最好的心理咨詢師并不完美,他(她)們只是知道該怎樣解決自身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