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沒有人懷疑孫悟空如此制藥會草菅人命,因為孫悟空自有一股仙靈之氣,怎么看病,吃什么藥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病人只要經(jīng)神仙點化,定會藥到病除的。以前非常渴望在冥冥之中能得到這種仙氣以妙手回春,現(xiàn)在想來,真要想得到孫悟空的靈性和能耐,決不能奢望憑空而得,也必須經(jīng)多年的刻苦磨礪,多年的黃卷青燈苦讀才會學(xué)成,孫悟空不也是在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嗎,神仙造化也需要多年苦苦修煉的呀?選
●制藥不循常理,一般有兩種情況,不是高人神機妙算、成竹在胸,就是沒有良醫(yī)根底的人希望出奇制勝、一鳴驚人,偏用峻毒奇藥以邀功。孫悟空當然是屬于前者了,要不然朱紫國國王怎么能在吃過孫悟空的藥丸后心胸寬泰,氣血調(diào)和,精神抖擻,腳力強健呢?
仙草仙藥——黃精與茯苓
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孫悟空,自然也是醫(yī)家高手,以筆者的理解,這與他在成長過程中,除偶然偷吃仙丹神果有關(guān)之外,也與他經(jīng)常吃仙草仙藥有關(guān)。
如《西游記》第一回曾講述“?穴孫悟空率領(lǐng)?雪眾猴采仙桃,摘異果,刨山藥,劚黃精,芝蘭香蕙,瑤草奇花……”,“熟煨山藥,爛煮黃精,搗碎茯苓并薏苡,石鍋微火漫飲羹。人間縱有珍羞味,怎比山猴樂更寧?”
黃精素來帶有神奇的色彩。在古代養(yǎng)生學(xué)家乃至醫(yī)學(xué)家眼中,它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壽之品,有“久服成仙”之說。在歷代記載中,黃精更多的是一種仙家服食之品,而有關(guān)藥用配伍的論述較少。東晉道士兼醫(yī)藥家葛洪《抱撲子》中謂“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氣,獲天地之精,故名?穴黃精?雪,服之十年乃可大得其益”。
徐鉉有一篇《食黃精婢》,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婢女不堪忍受虐待,逃入山里,在饑寒交迫中靠吃黃精而活了下來,后來居然能夠修到隨意念移形的超人境界,成為自由自在的陸仙了。作者還總結(jié)原因是由于“此婢也,安有仙骨,不過得靈藥餌之爾”。
《本草綱目》認為黃精“氣味甘平無毒,可以用于補中益氣,除風(fēng)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饑,補五勞七傷,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單服九蒸九曝,食之駐顏斷谷,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下三尸蟲”。從“久服輕身延年不饑”和“食之駐顏斷谷”便可知黃精的作用了。
茯苓也常被視為神物,并且有金翁、更生、絳晨、伏胎等雅稱?!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說茯苓“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養(yǎng)生學(xué)家謂茯苓“千年以上者,變化為兔,或化為鳥,服之輕身,成就仙道”。人們普遍認為,茯苓形狀特異,多年生長,得松之精氣足,久服百病自去,長生不老。魏晉時期,食茯苓以求長生蔚然成風(fēng),據(jù)說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辭官返鄉(xiāng)時,梁武帝即令“每月賜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爾”,可見古人已把茯苓視為延壽珍品。
靈通神勇的孫悟空肯定不會少吃這些仙品,當然孫悟空乃仙石之卵,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非乃一般,想必倘若凡夫俗子,即使日日以黃精、茯苓、仙桃神果為食,也不會一次次脫胎換骨,能夠擁有“火眼金睛”和“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lǐng)吧。這可能就是造化的不同,但不管怎么說,黃精、茯苓、薏苡等滋補藥物對孫大圣通天的本領(lǐng)甚至他叛逆性格的作用還是不可忽視的。
神奇人參果
眾所周知,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在五莊觀背著師傅偷人參果時,吳承恩借花園土地之口,向人們講述了人參果的神奇。人參果又名“草還丹”,“這寶貝,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jié)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頭一萬,只結(jié)三十個。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孩子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多歲;吃一個,就活三萬七千年”。但“人參果,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土而入。卻是只與五行相畏”。在《西游記》中,人參果如此的難得,延年益壽的功效也非同凡可。
根據(jù)藥農(nóng)經(jīng)驗,野山參歷年愈久,性愈溫和,其精力亦足。“因其吸天空清靜之氣足,受地脈英靈之質(zhì)厚,故效力巨也”。野山參生長四五十年才增加一兩?穴十六兩進制?雪,民間有“七兩為參,八兩為寶”的說法。人參能補五臟,開心益智,并且能回陽于垂絕,挽狂瀾于頃刻,民間有人參為“萬病之靈藥”、“千草之靈,百藥之長”的說法。只可惜現(xiàn)在這種萬年、千年的野山參實在是難得,甚至都無緣聞一聞,以活個三百六十多歲?,F(xiàn)在人參大量人工栽培,感覺上就不那么珍貴,恐怕功力也退化了許多。
為朱紫國國王診病制藥
《西游記》第六十八回,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孫悟空對中醫(yī)診法原理的運用和制藥的奇妙。
孫悟空先在朱紫國國王的龍床旁,向眾人講解了中醫(yī)四診合參的道理:
醫(yī)門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轉(zhuǎn)旋。
望聞問切四般事,缺一之時不備全。
第一望他神氣色,潤枯肥瘦起和眠;
第二聞聲清與濁,聽他真語及狂言;
三問疾原經(jīng)幾日,如何飲食怎生便;
四才切脈明經(jīng)絡(luò),浮沉表里是何般;
我不望聞并問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接著孫悟空便為朱紫國國王懸絲診脈,先分清寸關(guān)尺三部,調(diào)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氣、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最后辨明了虛實之端,診斷朱紫國國王為憂思驚恐所致的“雙鳥失群”之證。
在我國古典小說和傳統(tǒng)戲曲里,常有太醫(yī)為皇帝的后妃們“懸絲診脈”的情節(jié)。一般是后妃和太醫(yī)各居一室,由太監(jiān)或?qū)m女將一根紅絲線拴在后妃的手腕上,線的另一端交給太醫(yī)把按,通過絲線辨別病情。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宮廷禮制,以防亂了宮規(guī)。
其實,懸絲診脈可說是亦真亦假。所謂真者,確曾有其事;所謂假者,懸絲純粹是一種形式。原來,太凡后妃們生病,總是由貼身的太監(jiān)介紹病情,太醫(yī)也總是詳細地詢問這些情況,諸如胃納、舌苔、二便、癥狀、病程等。為了獲得真實而詳盡的情況,有時太醫(yī)還要給太監(jiān)送些禮物。當這一切問完之后,太醫(yī)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懸絲診脈時,太醫(yī)必須屏息靜氣,沉著認真。這樣做,一是謹守宮廷禮儀,表示臣屬對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時暗思處方,準備應(yīng)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藥不當而招禍。
由此可見,懸絲診脈雖確有其事,但不過是一種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騙人形式而已。如果太醫(yī)事先不通過各種途徑獲知詳細病情,那么他再高明,也不會看好后妃們的病。
在為朱紫國國王制”烏金丹”時,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將大黃一兩,碾為細末,巴豆一兩,去殼去膜,捶去油毒,碾為細末,鍋底灰半盞,馬尿半盞,共為丸。藥引子有二個,一個是六物煎湯,一個是無根水送服。無根水即天上落下不沾地就喝的雨水。
沒有人懷疑孫悟空如此制藥會草菅人命,因為孫悟空自有一股仙靈之氣,怎么看病,吃什么藥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病人只要經(jīng)神仙點化,定會藥到病除的。過去在學(xué)中醫(yī)時,非??释谮ぺぶ心艿玫竭@種仙氣以妙手回春。現(xiàn)在想來,真要想得到孫悟空的靈性和能耐,決不能奢望憑空而得,也必須經(jīng)多年的勤奮積累,多年的刻苦磨礪,多年的黃卷青燈苦讀才會學(xué)成,孫悟空不也是在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嗎,神仙造化也需要多年苦苦修煉的呀?選
制藥不循常理,一般有兩種情況,不是高人神機妙算、成竹在胸,就是沒有良醫(yī)根底的人希望出奇制勝、一鳴驚人,偏用峻毒奇藥以邀功。孫悟空當然是屬于前者了,要不然朱紫國國王怎么能在吃過孫悟空的藥丸后心胸寬泰,氣血調(diào)和,精神抖擻,腳力強健呢?
多目怪的毒藥
在《西游記》第七十三回中,多目怪為了毒死唐僧師徒,特制了一種毒藥。吃了此毒藥,三日之內(nèi),骨髓俱爛。此藥是
山中百鳥糞,掃積上千斤。
是用銅鍋煮,煎熬火候勻。
千斤熬一杓,一杓煉三分。
三分還要炒,再煉再重熏。
制成此毒藥,貴似寶和珍。
如若嘗他味,入口見閻君。
看來此藥是百鳥之糞濃縮精華而成。動物的糞便也可入藥,如五靈脂,具有通利血脈、活血止痛、散瘀止血的作用。但此毒藥的特點是收集百鳥之糞經(jīng)銅鍋千熬萬煉,毒力肯定不小。并且此毒藥在煉制過程中還必須避見陰人,所以多目怪非常不喜歡他住在盤絲洞的七個蜘蛛精師妹來訪。此實無醫(yī)學(xué)道理,只是為了增加一些神秘色彩吧。但如此巨毒,還是被毗藍婆菩薩三個解毒丹給破了。唐僧等吃了解毒藥丸,須臾,藥味入腹,便就一齊嘔噦,遂吐出毒味,得了性命。真所謂“一物降一物”,也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對于中醫(yī)診治,也是適用的。
其他
《西游記》中有關(guān)中醫(yī)藥的故事隨處可見,如二十一回中,孫悟空與黃風(fēng)怪在交戰(zhàn)中被傷到眼睛,眼珠酸痛,眼淚汪汪時,老者給孫行者的“三花九子膏”,能治一切風(fēng)眼。九十五回,玉兔將廣寒宮的搗藥杵當作隨身作戰(zhàn)的武器。
在三十六回,吳承恩在描述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途中遇到種種艱辛磨難和決心,巧用中藥加以總結(jié):“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山棱子,途中催趕馬兜鈴。尋坡轉(zhuǎn)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贝嗽娺€有人作了詮釋,一并抄錄。“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經(jīng)”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駕親自為御弟三藏餞行,并與眾官送出長安關(guān)外;“三棱子”指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三個徒弟;馬兜鈴正是唐三藏師徒與小白龍馬一起“乘危遠邁杖策孤征”,匆匆趕路的形象和聲音;“茯苓”是指西天如來佛祖;“防己”、“竹瀝”指唐僧心地清凈、一塵不染,像新采的竹莖,經(jīng)火炙后瀝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諧音回鄉(xiāng),指取經(jīng)成功返回唐朝。
責(zé)編:曹革林lansheng123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