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學等
仿句,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根據(jù)語言表達的需要,參照題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個或多個句式相同、內容與上下文緊密聯(lián)系的句子,或者另造一個或多個句式與例句不一定相同,但寫作技法、風格與例句一致的句子。
仿句題短小精悍而又靈活,考查面廣,可涉及語法、修辭、表達方式、語言風格等。還能有效地考查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
解答仿句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題干中的顯性規(guī)定
題干中的顯性規(guī)定,是指題干明確提出的仿寫要求。這些要求是我們答題時思考的方向,只有注意了這些規(guī)定,才能避免無謂的丟分。
請看2005年高考廣東卷: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寫一組句子。要求選擇新的本體和喻體,意思完整。(不要求與原句字數(shù)相同)
智者的思索是深深的泉眼,從中涌出的水也許很少,但滴滴晶瑩;庸者的奢談是淺淺的溝渠,由此流過的水或許很多,卻股股渾濁。
此題,題干明確作出了如下規(guī)定:
①仿照上面的比喻形式,另寫一組句子。
②選擇新的本體和喻體,意思完整。
③不要求與原句字數(shù)相同。
這就是“顯性規(guī)定”。對于這些解題要求,仿寫時應該嚴格遵守。
二、注意題中的隱性規(guī)定
仿句時最容易忽視的是題中的隱性規(guī)定。題中的隱性要求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1.形式上的隱性規(guī)定
仿句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形式上的約束性,有的題雖然沒有明確的在題干中提出形式上的要求,但所仿對象中卻隱含著形式上的相應規(guī)定。解題時應弄清例句的句式、修辭特點,與所仿句子保持高度一致。
例如,2005高考江蘇卷:
在“沙礫”、“星星”、“蠟燭”中任選一種,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寫一組句子。
溪流
沒有江河奔騰的浪花,
也沒有大海壯闊的波瀾,
但山石間的那點叮咚
是你歡快的旋律。
本題從句式上看,用了“沒有……,也沒有……,但……是……”的格式;從短語上看,后四句用的都是偏正短語。注意到了這些形式上的隱性規(guī)定,才能正確仿寫。
2.內容上的隱性規(guī)定
(1)邏輯關系上的規(guī)定
仿句時,要弄清句子內部的邏輯關系,是轉折還是遞進,是因果還是假設,是總分還是并列,仿寫時必須符合規(guī)定。
請看2004高考遼寧卷:
在橫線處仿寫前面的句子,構成一組排比句。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氣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詩人才說:“一株三葉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廣闊的草原?!?/p>
仿句與“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氣息”共同構成并列關系的排比句。這三個排比句構成的復句又同“所以詩人才說:‘一株三葉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廣闊的草原”這一句構成總分關系——也就是先分后總。
另外,橫線前面的句子中“一汪水塘”與“海洋”形成對比,但從“一汪水塘”卻能發(fā)現(xiàn)“海洋的氣息”——也就是能夠小中見大。
以上就是此題在邏輯關系上的隱性要求,解答時要特別注意。
(2)內容選擇上的規(guī)定。
題目所提供的語言材料,有時對仿句在內容選擇上作了隱性規(guī)定。
請看2004高考浙江卷:
按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①根據(jù)語意仿寫。要求比喻恰當,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種生活狀態(tài),叫做——安詳,安詳就像夕陽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種生活狀態(tài),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題中,“我向往一種生活狀態(tài)”規(guī)定仿句必須屬于“生活狀態(tài)”的范疇;“另一種”規(guī)定了仿句必須與前一種生活狀態(tài)相對??傊?,解答仿句題,必須注意形式和內容上的隱性規(guī)定,這樣才能使答案做到“形神兼?zhèn)洹薄?/p>
三、注意文質兼美
“質”,是句子的內容和情感;“文”,是語言的優(yōu)美典雅、有品位?!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仿句既要注意內容表達的準確,也要注意文采,力求文質兼美。
例如,2002年全國春季高考:
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恼Z句,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
即使書中沒有黃金屋、顏如玉,書籍仍舊是精神追求者的寵兒,因為讀書不僅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性情的愉悅,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隆冬爐火旁的傾談,它是心緒的慰藉,是生命的落腳處。
在第一處如果填入“夏日里陽光下痛飲”,則沒有注意思想內容;如果填入“夏天大樹下的喝茶”,則沒有講究文采。如答為:“夏日綠荷邊的垂釣、晚秋楓葉里的縱情、是靈魂的交響曲”,則做到了文質兼美。
當然,以上三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解題時必須綜合運用,方能仿寫出形式與內容都很完美的答案。
(周昌學四川省綿陽外國語學校)
“字斟句酌”與“不求甚解
——談文言文的閱讀方法與解題技巧
陳小琴
文言文的閱讀,如同英語科目中的“閱讀理解”一樣,需要有一定量的詞匯積累,并懂得一些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對于高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只要真正把教材里的文言文讀懂、讀透了,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具有較為扎實的文言基礎。平時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提高,用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fā)。高考中的文言文閱讀題盡管是選自課外的文言片段,但其涉及的詞語、句式以及某些背景知識卻是課文中學過的,而且也并不排除對課內知識的直接考查,如99年至今的高考題。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些課內文言文學得比較好、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的學生在平常的單元測試中,往往能取得高分,但在做課外文言文閱讀題時,并沒有體現(xiàn)出應有的優(yōu)勢。這些學生平時雖然注意了知識的積累,但卻忽視了閱讀技巧的掌握。所以,文言文的綜合閱讀,除了要有較為系統(tǒng)的文言知識作基礎外,還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解題技巧。
一、字斟句酌
要讀懂一篇文言文,首先必須搞懂最基本的字、詞、句,從2002年開始的文言文翻譯題更是要求“字字落實,直譯為主”。許多學生在閱讀時,喜歡運用學過的字詞知識逐字逐句地進行機械性翻譯,希望能順順當當?shù)刈x懂。一旦出現(xiàn)沒有學過的或難以理解的詞語就方寸大亂。其實,只要結合一定的閱讀方法,字斟句酌,仔細推敲,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1.因形求義法漢字中形聲字占絕大多數(shù),它的形旁即“義符”對我們理解詞的意思有提示性作用。如:
a.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荊軻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