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名
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有家長抱怨不知怎樣管教孩子。事實上,“管”和“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管”是指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及行為立下一套準則,督促孩子按照準則行事。“管”可以分為三部分:
(1)管理期望。它包含了管理孩子的主觀世界,即讓孩子懂得怎樣的孩子才是父母心目中最好的孩子。
(2)管束。這是主動的干涉,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如沒寫完作業(yè)不準看電視、不準和小朋友打架等。
(3)管制。這是一種強迫性的懲罰行為,如批評、責罵、體罰等。
單方面的“管”會導致以下后果:
第一,孩子只聽從父母的要求,不需要自己思考,從而漸漸失去獨立判斷的能力。父母往往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最正確最好的,自己要求孩子做的事都是為孩子著想的,所以孩子應該“聽話”。但他們忽略了一個方面,讓孩子自己去碰碰壁吃吃苦頭,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獨立精神。
第二,父母定下的規(guī)矩和孩子的實際有沖突,達不到期望的效果,父母和孩子都受挫。比如小朋友中流行追某部卡通片,可是父母堅決不讓孩子看這個節(jié)目,孩子不能在伙伴中得到認同,就對父母有意見。
第三,管得過嚴,物極必反,孩子會進行反抗。
“教”是指父母根據(jù)孩子的特性和不足之處,把人生經(jīng)驗、規(guī)矩、適當?shù)男袨槟J降冉探o他們。以下是一些關于“教”的建議:
(1)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用心聆聽孩子的話。
(2)放手讓孩子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如遲到、不交作業(yè))。
(3)和孩子約法三章,懲罰要和錯誤有直接聯(lián)系。
(4)獎勵良好的行為,物質獎勵應是良好行為的結果,而不是動機。
(5)利用閑談、討論電視節(jié)目等形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教導孩子。
(6)家中的規(guī)矩要簡單明確易記,父母和孩子共同執(zhí)行。
(7)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偷懶,更不要明知故犯。
父母在“教”時是老師,在“管”時是警察,兩者沒有沖突,但要有所協(xié)調。要做好分工配合,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因為懼怕父母的懲罰才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