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延耀
《傳媒》雜志第6期的特別策劃《報業(yè)“德比”戰(zhàn)》中把鄭州列為報業(yè)德比戰(zhàn)的十大戰(zhàn)區(qū)之一,可見中原鄭州的報業(yè)市場雖不及中心城市激烈,但鄭州作為中原地區(qū)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鄭州報業(yè)對整個中國報業(yè)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鄭州報業(yè)市場原是《鄭州晚報》和《大河報》兩強相爭的態(tài)勢,2004年9月《東方今報》甫一出生,即以其個性鮮明的新聞理念和別致的版面語言,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鄭州都市報中確立了一席之位。 《東方今報》在爭議中誕生,在異議中成長。
2004年9月1日,伴隨這張新銳報紙的誕生,本來競爭格局已進入相持階段的河南媒體,重又掀起波瀾,這一波直接帶來的后果是:媒體重組愈演愈烈,新聞競爭水平整體攀升,編排手法上相互影響,新聞策劃上各顯神通。 作為后來者,要想從別人口中奪食,就絕不能走尋常路,如果一個孩子只是跟著大人亦步亦趨,它將永遠活在大人的陰影里。 無論是挑戰(zhàn)還是顛覆,都需要勇氣和堅持,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走好競爭中的每一步。
總結《東方今報》創(chuàng)刊一年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東方今報》在競爭中取勝的秘訣是:
一、版面編輯要創(chuàng)新。《東方今報》的編輯理念突出的一點是:一張新聞紙不單單用以傳遞新聞信息,展現新聞事實,更應該用以釋放共通的情感,撞擊讀者的心靈,也就是,傳播新聞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不是主動的,而是互動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東方今報》很多重大報道不是孤立的,是有回應的有共鳴的。《東方今報》的這個特色在一版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具體的操作手法簡要而言,一是顯微,一是放大。顯微,就是把原本不相干的新聞人物或新聞事件整合在一起,提煉其共有新聞內核,聚焦在一個新聞點——標題上。 比如,公安局長任長霞、勇斗歹徒的民警任金城、堅持為打工者義務演出的歌星孫恒、休學支農的大學生白亞麗,這四個人物分別來自四條互不相干的消息,一版把他們拿到一起,依次為他們冠以“忠誠”、“勇敢”“執(zhí)著”、“無私”的小標題,配以四個人的圖片,總標題是“河南品質”四個大字。
二、新聞策劃部分要領先一步。《東方今報》的新聞策劃,都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用人類情感中最樸實和真摯的感情來指導報道,因而能引起社會的共鳴,取得百姓信賴。都市報在新聞報道手法的處理上有著更大的靈活性,《東方今報》一版在具體的新聞操作過程中,根據需要,靈活運用報道技巧,給河南媒體帶來一股新氣象,也使報紙的社會和市場影響力不斷提高。 從今年5月30日起,連續(xù)12天,《東方今報》聯(lián)合全國的19個省區(qū)的40余家報紙、網站、電視媒體,傳播著一個充滿愛心的故事——面向全國為滯留在新鄉(xiāng)福利院的29個被拐嬰兒找媽媽,這個愛心故事,打動了全國的讀者、網友和觀眾,愛心熱流隨著中央電視臺5個欄目的介入、湖南衛(wèi)視、上海東方電視臺等主流電視媒體的介入,達到高潮。 《為29個被拐嬰兒找媽媽》整個報道節(jié)奏感強,層層遞進,緊扣讀者心弦,高潮迭起,讓同城媒體高山仰止,在一向被稱為是非之地的西祠胡同的河南媒體,連競爭對手也發(fā)出“肯定有高人在背后指點”的猜測。其實,這個“高人”就是《東方今報》堅強、團結的戰(zhàn)斗集體,是《東方今報》集體智慧的結晶。
三、發(fā)行與采編互動。今年4月初,東方今報招聘3000余名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鄭州地區(qū)展開大規(guī)模零售攻勢。指揮這次“春雷行動”的發(fā)行總監(jiān)是原來東方今報采訪中心的副主任,來自新聞一線的經驗、思路,很快體現到了對發(fā)行工作的指導上。新聞與市場的無障礙溝通,直接促成了新聞產品在制造、銷售兩大環(huán)節(jié)的有效互動?!稏|方今報》在這方面的嘗試開創(chuàng)了河南報業(yè)的先河,它打破了一般報紙的慣有思路,采編人員真正做到了俯下身、睜開眼、面向市場辦報。今報在鄭州零售市場勢如破竹,數十天內,每天的零售增長量都保持在3000~5000份,對樹立今報口碑、拉動廣告投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6月21日,東方今報2006年發(fā)行又比同城媒體提前一個月強力啟動,由于競爭對手尚沒有做好準備,因而在幾乎沒有競爭的前提下,征訂量迅速攀升,開局很好。
總而言之,雖然在有著兩個強大對手的河南報業(yè)市場,《東方今報》與同城都市報的比拼,更像是一個孩子與大人的角力,但從一開始,《東方今報》就以后來者、挑戰(zhàn)者的姿態(tài)出現在河南媒體圈——對主要競爭對手來說,它是一個攪局者,而對河南報業(yè)市場來說,它是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者、觀念的顛覆者,《東方今報》敢于直面競爭,未來之路雖然艱辛但光明也在正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