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 臣
二十四歲之前寫小說,怕慢,提起筆就像抱機關槍,不噠噠噠一口氣掃光不痛快。一是喜歡享受語言狂歡的快意,希望一日看盡長安花;二是覺得倚馬立就才是才華,一天寫不完三五千字,就要在心里害怕自己不是塊寫小說的料。所以一個小說結(jié)束了,得意的往往不是想說的說得如何,而是這堆字碼得是否流暢順利。一瀉千里就更開心了,好像這些漢字就是自己發(fā)明的似的。
現(xiàn)在不行了,怕快。希望筆能慢下來,敲鍵盤的手指能慢下來,喜歡對著電腦屏幕莫名其妙地點頭斟酌的感覺。事實上寫作的速度也的確慢了下來,并且嘗到了慢下來的甜頭。踏實,實在,每一個細節(jié)都落到了實處。而再回頭看過去那些飛跑的文字,覺得它們就是一群狂奔的摩托車,因為速度過快飄了起來,它們腳不沾地地跑,跑得我心虛臉紅,我就想,那個時候我怎么跑得那么快?為什么就不能慢一點?想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不是不想慢,而是慢不下來。所以怕慢其實還有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時候還不具備慢下來的能力。
慢是需要能力的。文字和人一樣,有五官六覺,讓每一個字的感覺都清醒著,無疑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工程如此巨大,怎么能不慢下來?過去的文字老打水漂,現(xiàn)在要它沉下去,一步一個石子,一個石子一個腳印。把所有的文字都落實,讓它們沉下來靜下來,讓它們說話,我就聽到了吞吞吐吐的聲音。
所以,好的小說應該是吞吞吐吐的。像手槍,一個子彈一個子彈地出來,一顆子彈打死一個敵人。它的吞吞吐吐不是結(jié)結(jié)巴巴,不是辭不達意,而是棄絕喧囂和浮躁,刪減雜草和不必要的枝蔓,讓每一句話都力求及物。此其一。其二,我以為好小說是開放的,和所有的藝術一樣,應該具有多種闡釋的可能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它是一個美麗的建筑,凡墻都是門。一千個讀者就讓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說的這一無限可能性主要得益于它的遮遮掩掩,有的說了,有的不說,說在不說之中,不說在說之中,就像是一個吞吞吐吐的人,每一個字都是清晰的、明確的,整個表達卻籠罩在不確定的云霧中。好的小說拒絕意義的平面和單一。
看起來這像在把小說往玄學上推,和當下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不符,其實不然。“現(xiàn)實主義”應該是文學意義上的“現(xiàn)實主義”,需要直面現(xiàn)實,也需要把傷疤和膿包揭露開來給人看,但這些都要藝術地進行,而不是拍拍屁股一下子就脫光衣服站到太陽底下。也許一脫到底的直白可以讓人震撼,但對小說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損傷,因為好的小說完全可以在完成震撼的同時,也成就出藝術的美,這就需要吞吞吐吐。
好的小說需要吞吞吐吐,吞吞吐吐的小說需要吞吞吐吐的作家,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吞吞吐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