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葉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中對語文教學過程作了如下闡述:“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有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要珍視學生的體驗過程和獨特感受;要尊重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被谶@些理念考慮,我認為網絡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具有大容量的信息、超文本的閱讀、多種媒體介入、課內外溝通和多學科融合的特點,恰巧迎合了新課程理念。真正要發(fā)揮網絡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做到網絡教學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雙劍合璧,就要處理好課前、課中、課后的層層整合。
課前:有效整合資源
網絡,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有美文供學生閱讀,有萬籟供學生傾聽,有萬物供學生凝視。但如何使教師提供的信息資源能達到最優(yōu)化、最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花大量時間對各種資源進行整合。
信息要具有有效性。《標準》中這樣指出“學生生理、心理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教學規(guī)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苯嬛髁x也認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是逐步養(yǎng)成的,它不但和年齡有關,也與他們的知識、經驗、思維的發(fā)展程度有關。認知結構的逐步完善、深化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逐步積累的過程。只有教師提供的信息資料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才能真正引起學生體驗的興趣,獲得最真實的感受,才能稱得上是有效信息,如下圖所示。
在網絡教學中更要注意所提供信息的有效性。我們在網站上提供的資料應該是既和學生年齡特點相符合,又切合教材內容的媒體展示、拓展性閱讀、作業(yè)任務等,這樣才能真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我曾聽過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一節(jié)三年級的網絡課《海底世界》,通過學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效果反饋,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引導學生看五彩繽紛的海底生物圖片、錄像,聽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聲音。學生興趣很濃,不時把自己的感受與同桌分享,出現(xiàn)了合作探究場面。另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老師提供了大量文字說明性資料給學生閱讀,這時,學生極快地拉著鼠標往后翻閱。這時,我在懷疑學生是否正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結果學生交流時要不就是在網頁上找一段內容說,要不就不知所措。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不同的表現(xiàn)、不同的教學結果,有效地表明了我們在Internet大容量的信息資源環(huán)境中,要進行合理的篩選,要選擇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語文教學內容的資源才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設計要具有人性化?!稑藴省分兄赋觯骸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們的教學應讓學生處于主動、積極的情感活動之中,全身心地理解和體驗,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利用網頁營造特定氣氛,構建教育的“情緒場”,讓學生產生內化的動機及內化需要的氣氛和情境,從而讓認識主體進入狀態(tài),自我感受、自我調適、自我感悟、自我實現(xiàn)。這就要求網頁設計(框架設計、描述語言、操作流程等)更具人性化。這時,學生會覺得學得輕松,走進主題網站,真像走進了一座知識的殿堂,充滿了遨游的樂趣。如我設計的《過故人莊》網絡課件,設計了富有人文氣息的4個版塊:照相館、啟智室、演播廳、練功房,它們分別容納了教學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照相館——賞詩境,啟智室——懂詩意,演播廳——悟詩境,練功房——做練習。這幾個具有創(chuàng)意的版塊,讓人耳目一新,學生一看便能激起興趣,有一種暢游網頁的沖動,一種探索的欲望。我在網頁的文字表述上也用上了一些人性化的提示語:“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準備怎樣來讀這首詩,告訴給大家。”“交流完后,可以和你的同桌或四人小組的成員一起來誦讀這首詩,別忘了可以加些動作,做到聲情并茂?!薄案襾戆?,相信你一定行!”“想成為小詩人嗎?”人性化的設計、人性化的語言,符合語文的學科特點,喚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感到暢游網絡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網頁設計很有親和力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學生樂于去進行個性化閱讀,在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
課中:有機整合師、生、機、文
《標準》中還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雖然一提到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人機互動,學生借助網絡來進行閱讀、答題。但我認為運用網絡上的語文課,落腳點還是在語言文字的實踐運用,強調學生對語言的朗讀、品味、感悟。生生、師生、生本之間的平等交流才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但在很多語文的網絡教學中,往往更多地看到的是學生埋頭瀏覽的場面,缺少了學生高舉的雙手與瑯瑯的書聲。我在執(zhí)教網絡課《莫高窟》時便感到了其中的不足。由于課上為學生提供了許多有關壁畫、彩塑、藏經洞的資料,學生用了很多時間去欣賞精美的彩塑、惟妙惟肖的壁畫及豐富的藏經洞故事,卻把書本、同學、老師都拋之一邊。結果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學生沒有受到很好的語言訓練。反之,在《過故人莊》一課的執(zhí)教時,引導學生在“讀懂讀好古詩”一環(huán)中把師、生、文、機有機地整合,效果良好。先讓學生借助網頁提供的超文本閱讀材料,聽讀音、理解意思及對仗句知識。然后安排同桌之間互讀詩句、互說意思的生生對話,最后再進行全班交流,讀說詩句的意思,學生、教師給予評價。反饋后,學生根據動畫進行配音來自我練習,最后全班配樂齊讀古詩。這樣通過四者的有機整合,既發(fā)揮了網絡的優(yōu)勢又不失語文教學的本質,真正做到了網絡與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機整合。
課后:有序整合近期、遠期目標
一堂網絡課只是展示了一個主題網站的初始運營階段。網絡型課件的優(yōu)勢還在于它為師生提供了一個課后交流的平臺,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提供了可能。它可以是相關主題的再深入閱讀、多種作業(yè)的展示(畫畫、作文、在線答題),可以是利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問題的答案,也可以是匯集資料的過程。這是網絡型課件較之展示型課件更出彩之處。我們平時一定要用心去維護這個主題網站。如我在執(zhí)教完《莫高窟》時就利用了一個論壇來討論莫高窟的一些問題,學生談的很多,而且還吸引了一些班外人士和學生一起來討論。又如,教過《過故人莊》后,我讓學生找了很多寫友人的詩,收集在網站上,并背誦自己喜愛的詩句。以網絡課作為起點,抓好長效管理,既能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信息搜集及處理的能力,又把學習成果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無限成功的快感。
就這樣,層層相扣,有機地整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網絡與語文教學定能雙劍合璧,讓學生走進開放的網絡課堂,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參考文獻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