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貴平
據(jù)媒體報道,某地一中心小學(xué)幼兒園將幼兒分成“A、B”兩個不同的班級,分別在有無空調(diào)、鋼琴的教室進(jìn)行教學(xué),這種分班有嫌貧愛富之嫌。
嫌貧愛富之心大多人有之。但嫌貧愛富之心不是從娘肚子帶出來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也就是說,嫌貧愛富者大都是大人,孩子是不懂得嫌貧愛富的。只要“好玩”,哪怕對方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玩性和友誼。但這所幼兒園的行為,卻分明是給孩子灌輸了“親富人,遠(yuǎn)窮人”這種觀念。對于沒有判斷是非、分辨真假能力的幼兒來說,身教遠(yuǎn)遠(yuǎn)重于言傳,在他們純真的目光和幼小的心靈中,一切都是真實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遭遇(尤其不平遭遇)什么就會記住什么。聽聽其中一位孩子對家人的抱怨,就不難體會分班的影響有多大:“你們是不是把我送到了窮人班,和蹬三輪車的娃娃在一起?別人那個班上有空調(diào),還有鋼琴,我們班上就沒得……是不是你們錢交少了?”魯迅說過,施以獅虎式的教育,他們就能用爪牙,施以牛羊式的教育,他們到萬分危急時還會用一對可憐的角。這個幼兒園以實際行動施以嫌貧愛富式的教育,將來孩子是否一定嫌貧愛富尚難斷論,但眼前他們已經(jīng)嫌貧愛富了。筆者讀三年級的兒子也說,在他們班上,父母蹬三輪和做小生意的同學(xué)是很被大家看不起的。
人生而平等,平等的最大前提是教育平等,至少在同一所學(xué)校平等地享受教育是每個孩子的權(quán)力,也是學(xué)校的義務(wù)。如果教育本身做不到平等,教育出來的人又怎么能夠平等地對待別人?
(渝摘自“網(wǎng)易”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