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蓮 朱和雙
古代的奶媽是專指那些受雇給別人家奶孩子的婦女,以前皇宮中的奶媽又被稱作乳母、奶婆、奶口、乳媼或嬤嬤等。人之初,必須依賴母乳才能生存。女性乳房的原始含義是哺乳,但作為哺乳動物的人類,婦女只有在生育之后才會產(chǎn)乳汁。對于舊時宮廷中的奶媽而言,自己生下的嬰兒餓得哇哇直哭,奶水卻必須滿足皇家子女的需求,這與母性本來就是相違背的,但生活所迫,沒有辦法。對皇家的婦女來說,雇用奶媽哺育孩子可能出于多方面的考慮。但對許多低下層貧窮的婦女來說,做奶媽似乎是她們天經(jīng)地義的一種謀生職業(yè)。
一
宮廷中的奶媽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恐怕已不可考。為了加強對太子、世子的教育,在西周時期就建立了乳保教育制度,在后宮挑選女子擔(dān)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擔(dān)保育、教導(dǎo)太子、世子事務(wù)的制度。據(jù)《禮記·內(nèi)則》中記載,太子、世子出生后不久,即“異為孺子室于宮中,擇于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無事不往?!弊訋?、慈母、保母合稱“三母”,她們分別承擔(dān)母后的部分職責(zé),其中“師,教以善道者;慈母,審其欲惡者;保母,安其寢處者。”總之,由她們共同負責(zé)太子、世子德性的培養(yǎng)與日常起居的料理。除“三母”外,當(dāng)時的宮廷內(nèi)還置有乳母,名義上是以乳汁哺育幼小的太子、世子,但實際上由于乳母與幼兒朝夕相伴,無形中其自身的道德、知識等素養(yǎng)對幼小的太子、世子們也具有很大的影響。故當(dāng)時對乳母的選擇也非常慎重,均擇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行于宮廷內(nèi)的乳保之教,也影響到當(dāng)時一般大夫的家庭教育,《禮記·內(nèi)則》中說:“大夫之子有食母?!笔衬?,即是乳母。
此后的封建社會時期,宮廷中大都為嬰幼兒雇有乳母。戰(zhàn)國時,秦軍攻破魏國,魏王全家被誅殺,而只有未滿周歲的小公子被奶媽帶出宮去,冒著“夷三族”的代價藏匿起來。后來奶媽被人出賣,遭到秦軍的捕殺,死在亂箭之下,奶媽在氣絕之際還努力用身體擋住利箭,以庇護小公子。奶媽的表現(xiàn),除了盡其本分外,更是出于一份樸實無私的真愛。魏公子的奶媽只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但她的義行不僅救了魏公子的性命,也使她的事跡流芳百世。秦王聽了這件事后,用牛、羊、豬三牲祭她以表彰其義行。
奶媽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顯赫的地位,特別是皇家的奶媽,一旦其哺育的皇子登基,她便成了極為顯耀的人物,往往會有恃無恐,無所不為。漢魏六朝時候的皇室多用奶媽為新生兒哺乳。奶媽的出身,雖有平民良家之例,大多則為仆婢。但也有奶媽因哺乳照護、經(jīng)年相處而成為主人、乳子的親信之人。有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這個問題:西漢武帝的奶媽因罪需受刑,受刑前再三注視武帝,幾步一回首,作依依不舍狀。武帝見此情景,悲憫之情涌上心頭,于是當(dāng)下赦免了奶媽的罪。漢安帝劉祜利用乳母王圣等人殺鄧氏取得政權(quán),據(jù)《后漢書·楊震傳》載:漢安帝的奶媽在朝中有很大影響,而奶媽的女兒是個淫婦,縱情聲色,幫她收買官吏。于是著名的正統(tǒng)儒家政治家楊震上疏曰:“外交屬托,擾亂天下,損辱清朝,塵點日月?!稌氛]牝雞牡鳴,《詩》刺哲婦喪國。夫女子小人,近之喜,遠之怨……言婦人不得與政事也?!钡@種勸諫根本沒用,這兩個婦人和宦官江京、李閏等勾結(jié)在一起,不久便操縱了朝廷事務(wù),誹謗太后,打擊太后家族,煽動內(nèi)外,任性而為,曾逼得宰相楊震服毒自殺,最后把太子也廢了。王圣女伯榮也被封為中使,氣焰逼人,朝廷大臣每見到伯榮的車駕駛來,都要屈身行禮。
奶媽以婢仆而受封爵賞、列登官家,所仰賴者,初則為女性的生理特質(zhì)—健康的乳汁,繼則為比擬于母親的照顧之情。從現(xiàn)存史料來看,漢魏六朝士人曾反對過宮廷中的奶媽制度,因為他們擔(dān)心在宮廷政爭中,將皇子皇孫交由奶媽照顧,有安全上的顧慮。據(jù)《資治通鑒》卷三十六載:王莽“立宣帝玄孫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年二歲,托以卜相最吉,立之”。王莽意識到劉嬰終非其池中之物,于是一個針對太子的惡毒養(yǎng)成計劃很快出籠。王莽派人把劉嬰原來的奶媽遣送回家,另外給太子找了一名新奶媽。這名奶媽只有一項任務(wù):給孩子喂奶。奶媽不得與孺子說一句話,奶完太子后就讓他自己在屋里睡覺。《資治通鑒》卷三十七載:“敕阿乳母不得與嬰語,常在四壁中,至于長大,不能名六畜?!边@名一言不發(fā)的神秘奶媽在后來的史書中被稱為“石頭奶媽”,在王莽的淫威之下,連門口的衛(wèi)士都不知道她實際上是一個啞巴!這一點令王莽非常滿意,當(dāng)然石頭奶媽功勞也很大,她老公也落了個一官半職。
漢魏時期的士大夫反對宮廷中的奶媽制度,除了奶媽出身卑賤之外,又包含了男性官僚對女性參與政治的嫌惡與恐懼,所謂“專政在陰”將引起山崩地震等災(zāi)變。漢魏六朝宮廷政爭頻繁,奶媽和乳子禍福相倚,兩者關(guān)系難用感情深厚一言以蔽之。據(jù)《晉賈皇后乳母美人徐氏之銘》記載,西晉惠帝皇后賈南風(fēng)的乳母徐義在宮廷中頗受尊遇,由“中才人”升為“良人”的封號。特別是在“永平元年三月九日,故逆臣太傅楊駿委以內(nèi)授,舉兵圖危社稷……美人設(shè)計虛辭,皇后得棄離元惡,駿伏罪誅。圣上嘉感功勛,元康元年拜為美人,賞絹千匹,賜御者廿人”。由于美人對賈皇后的救命之恩,使其兒子“烈”也由“軍謀掾”升為“太子千人督”。當(dāng)一個身為婢仆的女性被選來喂養(yǎng)帝王家的子女時,一方面她被迫出讓自己的乳汁,減少或放棄對自己兒女的付出,必須戰(zhàn)戰(zhàn)兢兢,避免犯錯誤導(dǎo)致帝王家新生兒的病變死亡;另一方面卻也藉此提升了自己在宮廷婢仆中的地位,并使自己的丈夫、兒女得以攀龍附鳳。
北魏的統(tǒng)治者拓跋氏鑒于前朝太后、外戚穢亂宮廷,致使國破家亡,便召集朝廷大臣商議,定下一條殘酷的制度:確立太子后,必須要賜死其母。于是北魏道武帝在立明元為太子后,明元的母親劉貴人立即被賜死。這樣,撫養(yǎng)照料皇太子的重任,就由奶媽擔(dān)當(dāng)起來。以至于北魏以后,歷代奶媽都被封為“保太后”,其權(quán)勢之顯赫是不言而喻的。
二
由于帝王們嬪妃眾多,宮女無數(shù),孕產(chǎn)不時發(fā)生,難尋規(guī)律,所以宮廷要時時準備奶媽辦理有關(guān)事務(wù)?;首拥某錾鷮ν饨鐏碚f是一件神秘的事,后宮一旦發(fā)現(xiàn)懷孕,乳婦也應(yīng)隨之準備就緒?;首樱ㄅ┏錾?,無論生母奶汁如何,都一律由奶媽專門哺乳?;首?女)一旦離開母體,便不得再接受生母提供的營養(yǎng)。奶媽擔(dān)負著哺育皇子(女)的任務(wù),責(zé)任重大。唐玄宗在位時,代宗出生,作為皇孫的代宗單薄瘦弱。玄宗要奶媽把皇孫抱來,奶媽惶惑不安,不敢將這個瘦小得可憐的孩子抱過來,惟恐玄宗將孩子的瘦弱怪罪于她。沒想到玄宗對這個小孫兒喜愛備至,奶媽這才松了一口氣。
供奉內(nèi)廷各方面所需的內(nèi)務(wù)府,既要常年養(yǎng)著很多奶媽,又必須割斷奶媽與其家人的所有聯(lián)系,故只能專門建府以養(yǎng)。例如明清兩代形成制度,專門設(shè)立了供應(yīng)宮中奶媽的機關(guān),俗稱“奶子府”,地址在東安門北邊,今燈市西大街即其所在地。每年朝廷都要在京郊民間挑選奶口(乳媼)。奶口是用來哺育皇室嬰兒的,挑選標準十分嚴格。據(jù)《明宮史》記載,禮儀房是選養(yǎng)奶口以候內(nèi)廷宣召之所,有提督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管其事。奶子府隸屬錦衣衛(wèi),每年春夏秋冬四仲月都要精選奶口四十名,其中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各半,養(yǎng)于“奶子府”,以供內(nèi)宮備用,稱為“坐季奶口”;另外還要選八十名候補奶口,僅注其籍,仍令其住在自己家中,稱為“點卯奶口”?!包c卯奶口”作為候補人員,隨時等待內(nèi)廷的宣召,如果“坐季奶口”不夠用了,即以“點卯奶口”補充。“坐季奶口”如該季已過沒有接到任務(wù),便放歸其家,奶子府又重新選一批奶口待命,如此是為了保證以最佳哺乳期的婦女供應(yīng)宮廷。選奶口的范圍是北京附近的宛平、大興二縣及各衙門,廣求軍民家有夫之婦,入選奶口的年齡規(guī)定必須在十五至二十歲之間,夫男俱全,容貌端正,選時令穩(wěn)婆(收生婆)檢驗?zāi)虌尩摹叭橹癖?,隱疾有無”,具結(jié)起送,候司禮監(jiān)請旨,差內(nèi)官出,合各衙門所送奶口會選之,然后決定。內(nèi)廷審查后,如認為某位奶口不符合要求或不懂規(guī)矩則退回,奶子府另挑一名補上。奶口在奶子府居住,每遇宮中宣取,則就中選取一人,易高髻、新衣、宮妝以進。在嬪妃產(chǎn)前幾天,奶口要在內(nèi)廷直房候召,待分娩之際前去伺候,如產(chǎn)出的是皇子,便用生女孩的奶口哺乳,產(chǎn)的如是皇女,則用生男孩的奶口哺乳,幾位奶口先試著哺乳加以比較,一月以后留下一位最佳的奶口,其余送回,最后選中的奶口長期留在宮中。
凡宮中有喜,鋪月子房,則生男生女各一二口,在文華殿外西北臨河之小房住。要知道,民間婦女是以入選內(nèi)廷為榮耀的,要是做了皇子的奶媽,就可以終身享受榮華富貴,死后可以厚葬。入選的奶媽可以從光祿寺領(lǐng)取豐厚的報酬。奶口一留用,則是“終身制”、“鐵飯碗”,一般無出宮之理。奶媽大都來自社會底層,她們機靈乖巧,有眼色,會來事,對小皇子百依百順,千方百計投其所好。在和小皇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她們把市井文化的低俗、現(xiàn)實、狹隘、目光短淺也潛移默化地傳給了他。在這些人中長大的小皇子,更像一個在鄉(xiāng)村中長大的被慣壞了的野孩子,對自己的直系親屬,對朝中的大臣,都談不上有什么感情,卻惟獨對身邊的奶媽感情深厚,宛如母子。
滿人入關(guān)以后,一如明制。清朝初期皇帝常多子多嗣,數(shù)量不少的皇子皇孫就需要不少奶媽喂養(yǎng)。《清稗類鈔·宮闈·皇子皇女之起居》載:“皇子生,無論嫡庶,甫墮地,即有保母持付乳媼手。一皇子乳媼四十人,保母、乳母各八,此外又有針線上人,漿洗上人,燈火上人,鍋灶上人。既斷乳,即去乳母,增諳達,凡飲食言語行步禮節(jié)皆教之?!鼻宄钥滴跄觊g發(fā)生奪嫡的糾紛以后,生了皇子的,為防母后干政,孩子一出生即被帶給奶媽們照顧。不建儲位成為定制,從而又建立了立賢不立長的制度,因此每一個皇子都可能是未來的皇帝。內(nèi)務(wù)府衙門專門負責(zé)對奶媽的挑選和管理,其挑選奶媽的條件十分苛刻。如從年齡上說,要在十五歲至二十歲之間;從家庭條件上說,必須子女雙全、生完孩子剛滿三個月,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她奶水豐厚的時候。而且所生子女必須健康、容貌端正。還要求奶媽本人身體也要健康無病,在正式入宮之前還要進行禮節(jié)訓(xùn)練。當(dāng)奶媽不僅具備上述嚴苛條件,還得忍受常人難以做到的“生離死別”。僅僅要離開剛剛出生不久的子女這點來說,又是為人之母的人就難以做到。再說宮中生活也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充滿詩情畫意。據(jù)說為確保奶媽奶水充足,奶媽每天要吃一碗不放鹽醬的肥豬肘子肉,這種肉初吃還好,幾天之后就味同嚼蠟,難以忍受了。當(dāng)然,從事這個行業(yè)可以得到很高的酬勞和賞賜,甚至一下會使一個貧窮之家走上富裕的道路。這是許多善良婦女所以揮淚忍痛爭相去做奶媽的根本原因。如果哪位奶媽所哺育的皇子有幸登上皇位,皇帝的奶媽很自然地也會平步青云受到尊封的。因為奶媽與皇子長期生活在一起,兩人已形同“母子”,情感頗深,歷代的皇帝對奶媽都十分尊敬。
三
歷史上走進皇宮的奶媽,有時候也能光宗耀祖,有著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中國自古把哺乳三年視為替父母服喪的禮俗依據(jù),在禮教盛行的時代(特別是明清),奶媽的功勞也應(yīng)當(dāng)是受到銘記的,例如東吳孫權(quán)為乳母陳夫人建了報恩寺以表達感激之情。奶媽對宮廷事務(wù)當(dāng)然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作用就可能有一定的權(quán)勢與影響。奶媽的作用是較長期的,她一旦為皇子皇孫哺乳,皇子皇孫就會記她一輩子,所以奶媽一旦入宮,無有出理。如果奶媽所哺的皇子皇孫登基即位,那么這個奶媽更是身價百倍,還會受爵冊封。例如東漢時安帝封奶媽王圣為“野王君”;順帝封奶媽宋氏為“山陽君”;靈帝封奶媽趙嬈為“平氏君”;北魏太武帝生母早死,尊奶媽竇氏為保太后,繼之文成帝也尊奶媽常氏為保太后,次年又尊為皇太后;唐中宗封奶媽干氏為“平恩郡夫人”,封奶媽高氏為“修國夫人”;唐睿宗封其子(玄宗)的奶媽蔣氏為“吳國夫人”,封莫氏為“燕國夫人”;元朝時,元世祖封皇子燕王的奶媽趙氏為“豳國夫人”,封奶媽的丈夫鞏性祿為“性育公”;元文宗封奶媽的丈夫為營都王;元成宗封奶媽的丈夫為“壽國公”;元仁宗封奶媽的丈夫楊性榮為“云國公”;元英宗封奶媽忽禿臺為“定襄郡夫人”,封她的丈夫阿來為“定襄郡王”;明成祖封奶媽馮氏為“保重賢順夫人”;明仁宗封奶媽為詡圣恭惠夫人;明宣宗封奶媽李氏為奉尚夫人;明熹宗封奶媽客氏為奉圣夫人等等。在皇陵附葬奶媽墳的宮俗最晚始于唐代,昭陵附葬的彭夫人墓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奶媽墳。明清定制,皇帝的奶媽均有封號,同時,對奶公(即奶媽的丈夫)和其子孫也給予封賜,并給予一定產(chǎn)業(yè)。奶媽死后要附葬在皇陵之旁,奶公也要與奶媽合葬一穴,并為之立碑,以示不忘其哺育之恩。
皇帝與奶媽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是難以割斷的,奶媽的影響力在這種乳子顧念恩情的氣氛中發(fā)展,成為攀龍附鳳者的重要渠道。在中國歷史上,奶媽在宮廷中與人私通,結(jié)黨作亂的情況也絕非個別。明熹宗的奶媽客氏就是一例。客氏本是個農(nóng)民的媳婦,婚后時間不長就守了寡。十八歲時進宮乳哺熹宗。后被封為“奉圣夫人”,允許客氏在宮內(nèi)乘轎,連她的兒子侯國興也被封了官職??褪吓c魏忠賢私通多年,他們結(jié)黨營私,先后弄得皇后張氏流產(chǎn),皇妃馮氏暴死荒郊,還害死了數(shù)個曾被熹宗“臨幸”過的嬪妃,例如張裕妃懷孕臨產(chǎn),客氏竟斷絕她的飲食,也不派人接生。張裕妃最后哭喊著斷了氣,另有三位皇子、兩位皇女皆因客氏而嬰年夭折。明思宗繼位后,察覺到了客氏及其同伙的險惡,果斷地查抄了客氏寓所。從奢侈的客氏宅院里,竟然一連發(fā)現(xiàn)了八個懷孕的宮女。原來客氏是想讓自己的侍女與外面的男人野合懷孕后,伺機送入宮中,冒稱龍種。是可忍孰不可忍!思宗皇帝當(dāng)即下令,將客氏及其全族處斬。思宗皇帝在這場“平叛”中,深感奶媽也會成為皇宮的心腹之患,毅然決定,從今以后所有宮中的奶媽,到了皇太子七歲時,一律趕出皇宮。當(dāng)然,在歷史上像客氏這樣居心叵測、興風(fēng)作浪、危害社會的奶媽只是極少數(shù)?;实鬯源虌尯?,不僅由于從小吃她的乳汁而有感情,而且是為了符合封建禮教的規(guī)范需要,因為吃過奶媽的奶,所以也要有一點孝敬之心。當(dāng)母乳哺育行為被賦予了倫理和人文內(nèi)涵,它就顯出特有的神圣和尊嚴,作為被哺育的皇家子女,只要良心尚在,奶媽就會受到充分的尊重。
皇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遠遠不如與奶媽相處的時間長?;首釉趮胗變簳r期,離不開奶媽的養(yǎng)育和陪伴,皇子在奶媽的扶持下學(xué)會走路,學(xué)會說話。在皇帝們幼年天真的歲月里,奶媽對于他們來說更加重要,哺育、愛撫之中,母子間的依戀情感油然而生。當(dāng)皇子稍稍長大,不再需要奶媽的照顧時,在感情上仍然離不開她,因此古人說皇帝長于奶媽之手。幼年失母的皇子,更是把奶媽看作自己的親生母親。由于奶媽在皇帝幼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位后的皇帝對奶媽的禮遇也是很厚重的。比如說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被挑選為康熙的乳母,揚州書局即是康熙的乳母之子、曾任康熙御前侍衛(wèi)的曹寅所設(shè)。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的寵臣,時任兩淮鹽政,他奉命設(shè)立的印書局,是刻印國家大典的重要文化機構(gòu)。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寫道:惟一給他難以忘懷的母愛的是奶媽王連壽。當(dāng)三歲的溥儀被太監(jiān)強行抱進宮大哭大鬧時,是奶媽王連壽不顧一切從太監(jiān)手里把他抱在懷里,將奶頭塞進他嘴里,小溥儀立時停止了哭叫,緊緊摟住奶媽不放,王公大臣們只好讓奶媽抱他進宮。在陌生的皇宮里,奶媽是他惟一的親人。她雖然不識字,不會講什么仁恕之道,然而她那樸素的語言和普通的道理卻常常使溥儀受到影響。在偌大的皇宮里,她是溥儀惟一感到可親可敬的人。當(dāng)她被趕出皇宮時,才知道自己的女兒早已因營養(yǎng)不足離開了人世。因為怕她得知消息后過分悲痛影響了奶汁的供應(yīng),皇宮里竟封鎖了這個消息達六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