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爭平
我時常感到孤獨和痛苦。我對朋友訴說我的苦悶、煩惱,以及憂郁,說世人不能理解我。
我只希望得到他的理解。
于是他“煞有介事”地“教導”我一番。他給我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建造巴比倫塔:人類在創(chuàng)始期,天下只有一種語言。他們往東方大遷移時,遇見一片巴比倫平原,就在那里定居下來。他們彼此商量著說:“來吧!我們在這兒燒制磚頭!”他們真的動手燒制起來。又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聳入云霄,好傳揚我們的美名,以免我們分散到別的地方!”
這時候上帝下來了,他看見了人類建造的城和塔。于是,他就施展法術(shù)把人類分散到世界各地,讓他們有不同的語言,人類的高塔最終沒有建成。
第二個故事是蘇格拉底之死:公元前399年,在雅典的法庭上,肅立著500個虔誠的雅典公民,人們要對偉大的思想巨子蘇格拉底進行審判。原因僅僅是因為蘇格拉底想當個“馬虻”,要通過交談去“蜇醒”當時雅典這匹昏睡的純種馬,要讓那些名聲顯赫的雅典人意識到自己并不聰明,應當清醒起來。然而,懷有私心的雅典人和襟懷坦白的雅典人一起,利用雅典的民主制這架機器,處死了自己的同胞——聰明、睿智的先哲蘇格拉底。
第三個故事是黑格爾的感嘆:1831年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彌留之際感嘆地說:“只有一個人理解我。”但馬上,他又感慨地否定道:“就連這個人也不理解我!”
故事講完了。孤獨的我沉默不語。他繼續(xù)對我喋喋不休道:
第一個故事說明了上帝有時是愚蠢的,他以為變亂了人類的語言就可以使人類彼此不能理解,他忘記了同一種語言的人也可以互不理解。第二個故事恰好從正面論證了第一個故事的結(jié)論:雅典的公民們有誰理解了同是雅典公民的蘇格拉底?第三個故事是第二個故事的反證:即使理解了又能怎樣?
是啊,真正做到理解極其不易,不講讓別人理解,恐怕你自己也不怎么理解自己。既然如此,何必追求那種形式上的理解呢?只要大家可以和睦相處就行,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也不可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