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繼東
要研究近代中國,就不得不研究曾國藩。而唐浩明早已是海內(nèi)外著名的曾國藩研究專家了。
有人說:唐浩明是曾國藩百年之后的“紅顏知己”,曾氏當時的內(nèi)心世界,惟有唐浩明知道。
我以為,說這話的人是認真讀過唐氏文字的,無論是其三卷本歷史小說《曾國藩》,還是《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記得十多年前,讀到唐浩明的小說《曾國藩》,我被怔住了——過去臉譜化的曾國藩竟成了鮮活的人物。后又讀到《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等,更是服膺他的學養(yǎng),以及他對曾國藩的洞悉。
唐浩明說,“曾國藩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最后一個集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有值得借鑒之處”?!白鳛橐粋€國家的高級官員,在舉世昏昏不明津渡的時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學習、徐圖自強的構(gòu)想,并在權(quán)力所及的范圍內(nèi)加以實施”,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20多年前,唐浩明就主持編輯出版了《曾國藩全集》,研讀了曾氏的全部文字,對曾氏的功過是非了如指掌。曾國藩在剿滅太平軍時,殺降很多,是事實,但斥曾國藩為“漢奸”,就值得研究了。
早有學者指出,曾國藩打敗了太平軍,一使清王朝統(tǒng)治得以維持;二讓中國傳統(tǒng)的孔孟文化得以保存和維系;三是打破了清王朝滿族專制的格局,令漢民族掌握了一定的權(quán)利,加強了民族的融合,進而導致洋務(wù)運動和變法維新的出現(xiàn)。難怪,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推崇他。毛澤東1917年致黎錦熙函曰:“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毛澤東早期文稿》1990年7月湖南出版社,85頁)著名史學家錢穆也說:“曾國藩在晚清,亦以文人參戎務(wù)。其討平洪楊,先定一通盤之作戰(zhàn)計劃。治水師,造戰(zhàn)船,自武漢而九江而安慶,沿江東下,卒克金陵……可謂其通文武兼才德而有之矣。”(錢穆《國史新論》,2001年6月三聯(lián)版,344頁)
曾國藩對毛澤東的影響是巨大的。紅軍時期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由曾氏湘軍的《愛民歌》演變而來。在對敵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毛和曾氏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曾氏說,“為將者設(shè)謀定策,攻則必取,不然毋寧弗攻。守則必固,不然毋寧弗守?!泵珓t說,“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痹现鲝垺耙匀娖茢碁樯希灰缘猛恋?、城池為意”;毛則說“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有毛的研究者說,毛后來雖然一面倒,肯定太平天國,但在其著作中未見有貶損曾國藩的文字。
那么,是何時開始對曾國藩進行全面討伐的呢?1930年代從上海大廈大學追尋革命到延安的楊第甫先生說:就在延安時代。據(jù)說當時蔣介石以曾國藩自命,說明自己是正統(tǒng);而把共產(chǎn)黨及其領(lǐng)導的紅軍視為太平軍一流。為了反對蔣介石,發(fā)動了對曾國藩的批判,產(chǎn)生了《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之類全盤否定曾國藩的文章——這就是延安當年批判曾國藩的背景。在寫這篇小文時,我又電話討教朱正和鐘叔河兩位文史專家,他們都說,蔣介石是推崇曾國藩的,至于是否以曾國藩自居,未見諸文字。1949年后,對曾的批判沿襲至今。1980年代后,盡管學界有不少人提出異議,主張實事求是,重評曾國藩和太平天國,但一直未為主流話語所接受。
唐浩明是學者,他以自己的膽識,與現(xiàn)行的大中學歷史課本唱了一個反調(diào),第一個以文學形象正面表現(xiàn)了曾國藩,使曾國藩一下成了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著名近代史學者袁偉時曾撰文說,《曾國藩》“很可能和《三國演義》一樣,成為千百年間廣大中國人了解有關(guān)歷史和人物的重要讀本”(《路標與靈魂的拷問》,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30頁)。《曾國藩》出版十余年來,已?。常岸啻?,印數(shù)近百萬套,這在當代文學中是絕無僅有的。唐浩明對歷史的貢獻,似乎也不言而喻了。
文章寫到這里,就要說到潘旭瀾了。潘旭瀾是研究曾國藩的對手——洪秀全的。潘是上海復旦大學博導,正業(yè)是文學研究,但對歷史也同樣感興趣,尤其是對太平天國的史料,年輕時便留心積累,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觀點。1990年代以來,他開始發(fā)表關(guān)于太平天國的文史隨筆,一篇篇見諸報刊,影響越來越大。2000年百花文藝出版社讓潘先生把此類文章集為《太平雜說》出版,立即在讀書界引起轟動。記得此書上市時,一位老教授就極力向我推薦:“此書你一定要讀。太平天國是個什么東西,讀了你就知道一個大概了?!?/p>
對太平天國的研究,以郭廷以、簡又文、羅爾綱三家影響最大,流布最廣。郭廷以曾編撰《太平天國史事日志》;簡又文認為太平天國是“民族革命”,著述百萬言;羅爾綱則咬定是“階級斗爭”,窮年皓首,著《太平天國史》,皇皇四大卷。羅爾綱稱是持馬克思主義研究歷史的,但馬克思1862年寫的《中國記事》不知他是否讀過。馬克思在文章中說:太平天國“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wù)?!麄兘o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老統(tǒng)治者們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丑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shè)工作的苗頭。”“顯然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國才能有這類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chǎn)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545-548頁)我沒讀過羅氏的《太平天國史》,也不知他是如何自圓其說的。
對太平天國正面評價的始作俑者是誰呢?是孫中山。孫當時號召同盟會員、革命志士宣傳太平天國,宣傳洪秀全,借以激發(fā)民氣,推翻清廷。孫還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褒稱太平天國諸將領(lǐng)為“民族英雄”、“老革命黨”。1902年,他鼓勵留日學生劉成禺搜集資料,寫太平天國史。1904年成書,定名為《太平天國戰(zhàn)史》,孫中山作序,交由日本東京祖國雜志社出版。1906年,黃小配撰《洪秀全演義》,章太炎作序,序中希望“復有洪王作也”,此乃公然號召武裝反清。革命黨為宣傳革命,盡量拔高太平天國和洪秀全,只取一點,不問其余,至于是否符合史實,當時根本不及考慮。但應該補說一句,此后對太平天國的評價,也不是一律正面的,直到1949年后才定于一尊。
潘旭瀾對太平天國的研究自成一家。讀過《太平雜說》的人都知道:洪秀全其實是一個科舉的怪胎。馮云山是一個造神者,竭力包裝這個“怪胎”;以致釀成了后來的太平軍。潘旭瀾說:“對于太平軍造反,固然要看清引起造反的原因,同樣要看清它的種種暴行,尤其是反人類、反文化的罪惡。”洪秀全用西方天主教的組織形式,宣揚拜上帝就可以升天國來蠱惑人民,其目的就是建立以自己“為領(lǐng)袖的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實行徹底的軍事管制和分配,完全剝奪私有財產(chǎn)和個人自由,強制推行蒙昧主義和愚民政策”。
太平天國統(tǒng)治下的“天京”是怎樣的呢?當時有一英國人曾作《中國戰(zhàn)爭敘述》,文中有這么一段文字:“在南京時,我們住在忠王府,每日俱有雞、雞蛋等食品之供給,而不收我們的錢。看來他們幾乎要廢去一切貨幣之使用,而將全個社會回復到遠古的家族制度,于其中一般人民之一切需要,只均有一個酋長供給,而人民均在其旗下服役者,這辦法正是在南京實行的。此處現(xiàn)有王爺十一位,凡人必附屬于一王,其名則在該王府注冊,各人每日之食品均從該王府領(lǐng)用?,F(xiàn)在食料甚少,而衣料則極多,蓋有破蘇州后所得者。有幾次我們以金錢私行賞給為我們抬行李的工人——皆貧乏,困苦,餓到半死的苦力——但雖無頭目在場,他們均不接受,蓋恐一被察覺將受死刑也。城內(nèi)各店鋪均不準開設(shè)。惟在城外荒涼曾受兵燹之區(qū)間有一二冷淡市場,每日有少少魚菜出售?!睆倪@段文字中,我們也可看出當時的南京是個什么樣子。
看來,太平軍潰滅實在是中國歷史的幸運。如果太平軍造反成功,取代了清王朝,那中國的歷史就將倒退到黑暗的歐洲中世紀了。
潘旭瀾研究太平天國的方法是:以史料為依據(jù),先從其制度入手,然后到人,如洪秀全、馮云山、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李秀成、洪大全、蕭朝貴等等,說人說事,直面歷史,夾以議論,入木三分。唐浩明的曾國藩研究較之有所不同,他以歷史小說手法,再現(xiàn)歷史風云,把曾國藩及其家族將領(lǐng)以及同道胡林翼、左宗棠、江忠源、彭玉麟、李鴻章等等,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行文至此,唐浩明和潘旭瀾二先生是否相識,尚不得而知。但我想,相識未必曾相逢。他們把一百多年前的生死“對手”搬出來,做著同樣的研究,只是一個偏重于感性,一個偏重于理性。他們路徑不同,但目的一致,好像開鑿一條穿山隧道,一個從南面掘進,一個從北面掘進。如今隧道雖然已經(jīng)打通,慶典仍遙遙無期……
我們常說要尊重歷史,還歷史以本來面貌。說起來容易,真正去做就不容易了。經(jīng)驗還告訴我們,要敢于顛覆權(quán)威話語,唐浩明和潘旭瀾的學術(shù)良知和道德勇氣是值得稱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