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星
軍內一連幾個大動作,軍外挾洋以自重,臺軍正在變成陳水扁"以武拒統(tǒng)"的工具。
2002年是臺灣民進黨執(zhí)政的第三年,在初步穩(wěn)住政權后,陳水扁重點加速了對軍隊的改造,幾次大動作下來,使臺灣軍隊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臺獨"軍隊。
動作-:新"國防"體制與建軍規(guī)劃出臺
臺灣軍隊過去一直沿襲國民黨退踞臺灣前在大陸時期的管理制度,軍政、軍令長期分立,造成軍隊結構和體系龐大重疊。2002年3月1日,臺軍按照"國防部組織法"與"國防部參謀本部條例"("國防二法")規(guī)定,正式實行軍政、軍令一元化的新的"國防"體制。新體制架構將過去軍政、軍令由"國防部長"、"參謀總長"分管改為統(tǒng)一由"國防部長"管理,陸、海、空三軍"總司令部"及其他兵種"司令部"由過去的受"參謀總部"節(jié)制,改為由"國防部"統(tǒng)籌。原由"總統(tǒng)"下令"參謀總長"執(zhí)行指揮軍隊作戰(zhàn)的指揮流程,變成"總統(tǒng)"下令給"國防部長",再由"國防部長"下令給"參謀總長"指揮軍隊作戰(zhàn)。
2002年7月23日臺"國防部"公布的"國防報告書",首次將作戰(zhàn)構想從過去的"制空、制海、反登陸"調整為"制空、制海、地面防衛(wèi)",并提出了以"資電先導、遏制超限、聯(lián)合制空、制海,確保地面安全,擊滅犯敵"為指導,建立"小而精、反應快、效率高"的建軍構想。在此基礎上,臺軍初步形成了《兵力結構及組織精進案》,計劃到2006年將三軍總兵力由2001年剛完成"精實案"后的38.5萬人,進一步裁減到35萬人。其中,陸軍在19.9萬人基礎上裁減15%,海、空軍分別在5.6萬人基礎上裁減3%-5%。
未來十年臺灣將把建軍重點放在"制海"上,預計采購的武器裝備包括制海、制空、反登陸三大項,主要是:柴油動力潛艇、遠程警戒雷達系統(tǒng)、攻擊直升機、P-3C反潛機、"愛國者"導彈、"基德"級驅逐艦和兩棲突擊車等,共計203億美元。
臺灣公布的2003年軍費預算總額為2615億臺幣(約合78.0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5億臺幣。
動作二:臺籍將領全面掌控軍隊
2002年陳水扁先后三次對軍方高層人士進行大幅度調整。在年初的第一次調整中,臺籍將領湯曜明出任"國防"體制調整后的第一位全面掌控軍隊實權的"國防部長",另兩名臺籍將領為"國防部"副部長。同時,一次性調整了包括參謀總長、三個副參謀長及陸、海、空三軍總司令和軍管區(qū)司令、憲兵司令等在內的約30名中將以上職位,其幅度之大、范圍之廣,均創(chuàng)歷史之最。年中,陳水扁又晉升一批將官,其中12人晉升為中將,其余34人晉升為少將。據(jù)統(tǒng)計,陳水扁上臺迄今,已先后六次對軍隊的人士進行了調整,加官晉爵的將領多達240名,其中多為本土籍將領。至此,李登輝與陳水扁先后推動的軍權本土化目標已基本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新提升的一大批高級將領普遍有著美國背景,為陳水扁與美國建立實質性軍事與政治同盟培植了班底。
動作三:美臺軍事合作與交往出現(xiàn)實質性突破
2002年,美臺軍事合作與交往的數(shù)量和質量呈明顯上升趨勢。3月10日-12日,湯曜明應美國軍方邀請訪美并參加了"美臺防御高峰會議",與美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等軍政高級官員進行商討。4月初,美軍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官員訪臺,直接與臺"國防部長"、"參謀總長"及三軍高層將領共同商討有關臺灣防御問題。4月15日,美國防部邀請臺軍政官員赴美太平洋總司令部"亞太安全研究中心",接受為期12周的培訓。4月下旬,美太平洋總部首次派遣兩名將級軍官直接進入臺衡山指揮所,全程指導臺灣"漢光18號"軍事演習,并對臺軍C4ISR(C4-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I-情報;S-監(jiān)視;R-偵察)做出全面評估。7月17日,美臺安全戰(zhàn)略對話在美國加州舉行。7月中旬,美由一名現(xiàn)役少將帶隊赴臺與臺軍方共同協(xié)商制造潛艇事宜。9月7日-15日,臺"國防部副部長"康寧祥赴美與沃爾福威茨等官員"再次確認臺美雙方相互支援、合作的軍事關系"。10月15日-25日,臺陸軍副總司令高華柱率臺25名將校級軍官,赴美"戰(zhàn)略培訓班"接受培訓。上述現(xiàn)象表明,臺美軍方高層直接聯(lián)系渠道基本形成,美臺關系正朝著實質性軍事同盟的方向發(fā)展。
在這種背景下,美對臺軍售愈演愈烈。據(jù)統(tǒng)計,2002年美先后宣布向臺出售武器裝備九批次,累計金額達29.83億美元。其中包括AH-64D"長弓---阿帕奇"攻擊直升機、AN/MPN-14空中軍事交通管制雷達系統(tǒng)及其相關設備、"標槍"反裝甲導彈(該型導彈是首次大批量銷往亞太地區(qū))、AIM-9M-1/2型"響尾蛇"空空導彈、AGM-114M-3"地獄火2型"空對地反裝甲導彈、F-16A/B、F-5E/F、C-130H戰(zhàn)斗機與IDF戰(zhàn)斗機所需雷達系統(tǒng),兩棲攻擊登陸艇。此外,美還將售臺四艘"基德"級導彈驅逐艦。
動作四:針對大陸的軍事演習明顯加強
2002年,臺軍不斷強化各類演訓活動,以增強部隊"以武拒統(tǒng)"的實戰(zhàn)能力。據(jù)統(tǒng)計,臺軍全年共進行大小演習200余次,其中重大演習80余次,包括"漢光18號"演習、"聯(lián)興86號、87號"兩棲登陸演習、"萬安23號"聯(lián)合防空演習、"金錘"三軍聯(lián)合火力演習、"聯(lián)勇"三軍聯(lián)合攻擊演習等。其中,以"漢光18號"三軍聯(lián)合演習為全年度的重頭戲。演習以我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為背景,假想在2005年春季,我人民解放軍完成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后,戰(zhàn)斗力大幅提升,具備了一定程度的渡海作戰(zhàn)能力,突然對臺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作戰(zhàn)行動,臺灣軍隊如何在不到5分鐘的預警情況下,做出快速反應和進入作戰(zhàn)狀態(tài),以及如何進行人力和物資的緊急動員。演習從4月8日開始,到5月20日結束,為期42天。
據(jù)臺媒體報道,這次的"漢光18號"軍事演習從規(guī)模到批次,都大大超出以往,僅實彈射擊打掉的槍、炮彈就要花上億元新臺幣,保障演習的各項費用也在3000萬新臺幣以上。
與此同時,代號分別為"天頻計劃"、"強漢計劃"、"強武1號計劃"、"頻管計劃"、"廬山計劃"、"萬箭計劃"、"擎天計劃"以及"翔升計劃"等在內的20多項武器研制計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綜上所述,一年來,臺軍在國防體制、建軍規(guī)劃、人事調整、臺美合作及軍事演訓、武器研制等方面均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這預示著臺軍整體作戰(zhàn)能力將有明顯增強,未來其軍隊建設的發(fā)展動向值得密切跟蹤和高度重視。(劉武摘自《世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