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木
“七一”之際,胡錦濤同志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深刻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同時強調,學習貫徹這一思想“必須以鼓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及“廣大理論工作者在理論的研究、宣傳和貫徹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本刊邀請幾位中青年學者,就“七一”講話的若干重要觀點撰寫文章,以饗讀者。
關于“七一”講話的若干思考立黨、執(zhí)政應有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七一;講話引起我一些思考,愿與大家交流,并乞指正。
一
講話中,以立黨、執(zhí)政應有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立論,反復強調“為公”,“為民”,強調“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1《指出其對黨和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極端重要性,并將其視為“中國共產黨全部奮斗的最高目的”,“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不僅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而且學習貫徹這一思想,同樣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一類的話,”至少對于經過十年浩劫的許多人來說耳熟能詳,甚至可以脫口而出;曾記否;“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廣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等等,等等。不過,當時也許并不明確,語錄中的“我們”指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共產黨,是立黨者,是執(zhí)政者。
兩相對照,不禁使人有老話重提之感。當然,也有另一些人,對這些話是陌生的,甚至不以為然,不感興趣。究其緣由。大概有如下幾點。其一,二十多年來,國情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相應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在許多人看來,有遠比這些更重要的東西要談。其二,也有人認為,說這些老話,無非是門面裝潢,應景文字,充其量也不過是對別人提要求,而自己并沒有誠心誠意身體力行的打算。一方面是關切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口號震天價響,另一方面,是一些人的利益正在遭受嚴重損害,卻總是得不到解決;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狀況,難道不令人無奈和厭惡嗎?其三,這些年來,在對中國社會和思想界影響較大的討論中,關于“人民利益”的話語不多。與那些所謂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平等、契約、民主、制衡的理論比較,這些主張似乎道德意味濃厚卻沒有什么理論深度。因此,無論是熱衷于西方政治學說的新潮人土,還是僅僅從經典著作中了解和詮釋馬列和共產主義的人;甚至弱勢群體者自身,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說法,都很可能被他們視為沒有真實內容和實際意義的背景聲甚至“噪音”了。
那么,被一些人譏為“噪音”的老話為什么又被重提?我以為“七一”講話對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如此情真意切地闡述,如此集中反復地強調,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在現(xiàn)實國情和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現(xiàn)有問題的解決,困難的克服,改革和發(fā)展的推進,已然與人心向背密切相關。而立黨者、執(zhí)政者重新回答和確認“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正是解決人心向背問題的關鍵所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程表明,對社會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和作用的觀念,既不能來自理論家頭腦的憑空想象,也不是出自所謂絕對理念的邏輯推演,而是基于主觀與客觀的結合、理論和實際的統(tǒng)一;同時與領袖人物對歷史發(fā)展趨勢和社會根本利害關系的準確把握密切相關。從“十六大”后不久,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到“七一”講話中的“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胡錦濤同志結合自己對中國改革和現(xiàn)代化進程的認識,闡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核心和本質,是順理成章、事屬必然的。其育說雖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原則的重申,卻有兩個特點值得關注。其一,這主要是對立黨者、執(zhí)政者自己的要求。其二,是行在前,言在后。今年以來,無論是在抗擊非典,抗洪防洪等重大斗爭中,還是在其他一些問題的處理上,決策制定、措施采取,都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的,其結果、,不但向世人展示了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真心實意為實現(xiàn)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利益的堅定信念,而且自己也從活生生的事實中見證了準此以行對于解決嚴重問題的非其他途徑可堪比擬的巨大力量。
以“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闡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體現(xiàn)了中,國古已有之傳承至今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高尚道德自我要求,也體現(xiàn)了當代政治家“以百姓之J岫心”的坦蕩腳懷?!伯a黨人并不到人類文明的歷史河床之外追求自己的事業(yè)。“以百姓之心為心”不是簡單的道德同情心,更是一種崇高的價值取向和偉大的政治智慧。果如是,則此主張和原則的論述實施雖有欠充分具體,其在今后的實踐中,逐漸改善,行之有效,亦不難預期。
二
“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當然也是對普通干部和黨員以人民利益為重,為人民服務的號召,但其首先和根本上,應該是對立黨者、執(zhí)政者的要求。而在我的感覺中,這也是總書記自己內心真情的自然流露,是其作為新一屆領導人對全社會全體人民的鄭重承諾?!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對中華民族百年憂患、對現(xiàn)代化全球化潮流沖擊感同身受的普通百姓,對此不免感慨系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化舉世矚目。但是,方方面面的不盡人意之處仍有待舉國上下端正態(tài)度,調整策略,用扎實勤奮的工作去加以解決。人,似乎可以理解為神和猴子之間的存在。用魯迅的話說,有的人是辛苦麻木而生活,有的人是辛苦輾轉而生活,有的人是辛苦恣睢而生活;而中國人的脊梁+則是為民請命埋頭苦干的人!“七一”講話將其希望形成的社會局面概括為“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這正是古圣先賢見諸載籍的理想追求?!按蟮乐幸?,天下為公?!焙我浴昂桶顕⒔y(tǒng)百官、諧萬民”,以此。
為政之最可憂者,莫過于民之貧;為政之最可懼者,莫過于民之怨。十個指頭有長短。任何社會,總有人富一些,有人窮一些。但是,如果男人因黑暗而潦倒、女人因窮困而墮落,老不得其所終,幼不得其所教,師長不得尊敬,疾病不得醫(yī)治,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必然無法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足。多少文明的存亡興廢向人們昭示了這點。某種意義上;蘇聯(lián)的解體就是離我們最近的例子。“士大夫之無恥,謂之國恥?!焙翢o疑問,二身而系社稷之重的領袖人物,居位食祿的朝士們,還有那些雖不在其位卻需思其治國安民之理的思想者,對國家民族所承擔的責任是無可推卸的。如果說,“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于平民百姓和普通知識分子來說,主要只是一種人生境界、理想追求,那么,對于他們,卻是必須長在于心的責任倫理?!耙耘d國為己任,以富民為目標”是具體的親民的。“七二;講話中“樂民之樂”、“憂民之憂”,“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等等詞語所滲透出的信念、情感、精神,“非典”乍起時的“揪心”之語,以及“堅持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作為決定國家大事準則的確認,使人感到講話者對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真正在自己的心靈和意識中,將自己的個體生命和廣大人民的群體生命溶為一體,不僅是身處其中,心亦處其中。
這一切,應該不是我求之心切、望之意殷而造成的錯覺。我期望這一切能堅持下去,在社會上形成強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明天的生活抱一份更好的期待。
三
能否自始至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時時事事處處都“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涉及如何恰當估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主張的作用和如何切實實行這一主張的問題。
事實表明,國法黨紀,以及相應的制度、機制只能約束、懲辦違法縱紀的行為,卻無法要求和保證人們以更高的覺悟自覺的作人、做事。禮者防于前,法者懲于后。封建時代由于皇帝是立法者,社會力量對皇權的約束只能寄望于倫理道德。儒家對禮的闡述就是圍繞如何按照文化價值立身行事。在現(xiàn)在的主、客觀條件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宗旨的落實,仍然離不開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特別是領袖人物自身對這一點的自覺認同。在黨和國家領導群體中,如果有人在某些時候,某些問題上,沒有堅持,或者事實上沒有堅持卻自以為堅持了“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比如。革命戰(zhàn)爭年月里,中央數(shù)次“左”、右傾的錯誤,比如,毛澤東之于以階級斗爭為綱,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的錯誤,除了別的原因外,未能始終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卻渾然不覺,是其中重要的甚至關鍵的因素。事實表明,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凡是取得重大勝利和成就,一定是堅持以最廣大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的;而出現(xiàn)錯誤和挫折,又往往與未能堅持這一點密切相關。事實早巳表明,切實實行“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主張和原則,是革命取得勝利和建設取得成就的政策性乃至制度性的保障之一。就某種意義而言,我們正在進行的政治改革,民主和法制的建設,也應該在這一基本原則的指導下,并圍繞這一原則妁落實來具體展開,使其落實也能在制度和程序上得到保障、。
而共產黨員、廣大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對這一原則的自覺認同,則是這一進程的起點。它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愿不愿——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真心實意,全心全意,還是半心半意甚至言行不一——骨子里不是為公,而是為私,不是為民而是為己,為自己的那個小團體。其次是能不能——真正做到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需要一定的政治素質和思想、工作水平。其他且不論,僅就關于什么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確認,就不是僅僅真誠和善良的愿望所能解決的。當年搞所謂“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搞取消商品經濟,消滅一切私有制的公有制,執(zhí)政者主觀上未必不是從最廣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的。再比如,改革開放伊始,提出“發(fā)展是硬道理”,“必須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現(xiàn)在則進一步確認:“發(fā)展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政治文化相協(xié)調的發(fā)展,是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顯然,通過實踐的經驗教訓和人的認識能力的提高,我們對什么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了更加如實、更加科學的體認和考量。
為使“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主張更好的實行,我以為,除了必須建立相關制度,重要的一點,是否應當從“德”和“能”兩方面提出要求,把能否誠心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作為選拔干部的首要標準。被選拔干部如果沒有這樣的自我要求和誓言宜示,就沒有資格進入各級領導的行列。如何認識把握什么才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不僅需要不斷地反省自己是否在堅持一心為公為民,不僅需要不斷地學習、調查、研究和思索,而且需要實踐和實踐的檢驗。還是以這次抗擊非典為例,是片面強調別的理由,還是始終堅持把人民大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哪一種想法和做法,是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抗擊非典的勝利結果表明,最廣大人民的包括根本利益在內的任何利益實現(xiàn)的前提,是人民正常健康地生存,否則,任何利益的實現(xiàn)無從談起。而人民是由人民中每一個活生生的個體生命組成的,而每個生命是平等的,是同樣寶貴的,至少在和平建設的時期,誰也沒有以犧牲一部分人(哪怕是極少數(shù)人)的生命換取另一些人(哪怕是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的權力,而立黨者、執(zhí)政者只有盡全力、以至不惜任何代價保護和挽救每葉個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責任和義務。如此言,亦如此行,故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
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實現(xiàn)人民利益的根本前提,但它本身只是一個原則,而并非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和措施,更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有時候,由于主客觀的種種原因,盡管是誠心誠意“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可能發(fā)生失誤,遭遇挫折,甚至暫時失敗。但是只要得到人民的理解,認可和支持,最終仍然一定能克服任何艱難險阻,走向勝利。就此而言,人民的看法和評判具有更重大的意義。因此,從相關法律制度、機制和程序上進一步確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動員和保障最廣大人民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國家大事以及立黨者、執(zhí)政者的工作發(fā)表看法,提出建議,表達意愿是十分重要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幫助立黨者和執(zhí)政者進一步真正做到,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是否也應成為提高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內容之一?!罢髅裰?,則民好之;政作民之所惡,則民惡之”,共產黨的歷史、中國的歷史、人類的歷史都是已證明并還將證明這點!果如是,則共產黨幸甚!共和國幸甚!中華民族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