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新偉
身體是精神的發(fā)源地,所謂我在故我思;精神是身體的形而上呈現(xiàn),所謂我思故我在。身體是唯一的,而由這唯一的身體映射的精神卻是多層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按照現(xiàn)象學的解釋,當所有的身體被懸置,只此唯一身體呈現(xiàn)的時候,精神也成了唯一身體的精神,也就是說,身體和精神都是個體的。而按照社會學的說法,身體不可避免要受到社會的制約,每一種社會都會塑造自己的身體形象,并對個體的身體施加影響,使其公共化。社會塑造身體的方式通常有兩種:道德倫理和政治法律,這是兩組有時分離、有時重疊的概念,它們的共同點是對個體的身體進行規(guī)范或制約。因此,當我們從精神層面區(qū)分身體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唯一身體的形而上呈現(xiàn)有三個層次:個體身體、社會身體、政治身體。(參見安德魯·斯特拉桑:《身體思想》,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4頁)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從文學文本中讀到的是后兩種身體,那種基本相同的公共化的身體,實際上是對個體身體的壓抑、排斥。而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當一些女性文本中出現(xiàn)個體身體的律動時,再以公共化的身體去衡量,顯然已不能說明問題。90年代體制轉(zhuǎn)型帶來社會的多元化,這是個體身體浮現(xiàn)的契機也是承載它的土壤。
在林白、陳染的文本中,一道身體成長的軌跡清晰可見,這可以看作既是對公共身體又是對男性身體的反叛,使女性被壓抑的身體敞開。說到女性身體,在傳統(tǒng)文化中,是一個老話題。眾所周知,傳統(tǒng)文化是在性別等差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尊男抑女的觀念與冷兵器時代體力的爭斗、掠奪有關(guān)。作為弱勢群體,女性的身體被以點概面地形容為妖冶、狐媚,韓非說“曼理皓齒,說情而捐精”,這是女性亂家禍國論的立論依據(jù)。所以,我們會看到《札記》的言語背后,潛藏了傳統(tǒng)男性深深的恐女癥,害怕女性精神活躍,害怕女性身體“躁動”,一條條一款款都是要使女性卑弱、貞靜、安分守一。
本來,從近代開始的民族的現(xiàn)代化,提供了斬斷封建文化倫理的武器,無論是民主、科學,還是個人主義,都指向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空間。我們也確實在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中感受到了女性身體的律動,不過,由于歷史的原因,女性身體又被無形地遮蓋。而在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學新時期里,經(jīng)過張潔、鐵凝、王安憶等人的努力,到90年代,隨著女性主義批評的普泛化,女性身體在文學文本中才占有一席之地。
應(yīng)該說,林白、陳染出于文學對女性身體的長久遺忘,作出了艱辛的探索。但在她們極富爭議性的文本《一個人的戰(zhàn)爭》、《私人生活》中,老黑、倪拗拗的成長史,其實并沒有拋開社會的大環(huán)境。我們可以這樣斷定,正是因為那個瘋狂的社會(文革),才導致她們的幽閉心態(tài),使她們在同性之間找到了情感的認同與撫慰。兩人有著相同的家庭背景,父愛的殘缺,母親對女兒成長的忽視,從精神上給她們以壓抑,她們就像一株無人照看的幼苗,在得不到外界呵護的情況下,只有自己珍視自己了。事實上,文本對身體的敞開,并沒有滑向情色、頹廢的邊緣,而是通過身體來傳達對人生的感悟。
我想把這種成長敘事稱作身體絮語,它以細膩、抒情的筆致講述女性由女孩到少女再到女人的漫長人生歷程,那種回憶性的、略帶些感傷的氛圍給人以溫柔的震撼。當她們最終成熟的時候,她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被社會所遺棄,同時,她們也遺棄了那個充滿男權(quán)色彩的社會。無疑,這兩個文本都含有一定的女性主義因素,正是基于對身體的細膩描寫,才有人稱作是“私人化寫作”,但林白更喜歡用“個人化寫作”來指涉相關(guān)的文本,“對我來說,個人化寫作建立在個人體驗與個人記憶的基礎(chǔ)上,通過個人化的寫作,將包括被集體敘事視為禁忌的個人性經(jīng)歷從受到壓抑的記憶中釋放出來?!?《記憶與個人化寫作》)在社會、政治身體中剝離或嵌入個體身體,是林白、陳染90年代的文學情事。因此,這種抒情式的絮語就帶有了柔韌的沖擊力,為女性們開拓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個人空間。
近幾年走紅的衛(wèi)慧、棉棉,文本中也有諸多的身體敘事,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類特殊的身體,不能與有獨立精神的個體身體等同。在某種層面上,我們不妨指稱其為新的社會身體。這種文學鏡像折射著上海特殊的文化倫理,衛(wèi)慧在《上海寶貝》中道出了上海一份特殊的文化積淀,即沿襲了現(xiàn)代文學時期十里洋場的優(yōu)越感。20世紀的30年代,作為“東方巴黎”的上海,那種具有殖民化色彩的現(xiàn)代性文化讓人們暈眩,那些觸角異常敏銳的“新感覺派”作家,他們的文本真切地傳達了上海的“紙醉金迷”。(參見李歐梵:《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可以說,上海有一種欲望化的社會倫理,它與商業(yè)資本的拓展密切相關(guān)。衛(wèi)慧、棉棉文本中所遭遇的空虛、無聊的人生困境,便是20世紀30年代商業(yè)浸蝕的新一輪展現(xiàn)。后工業(yè)圖景本來包含著精神的萎頓,商業(yè)資本的推進又進一步加速精神的荒漠化,使其向欲望的感官傾瀉并急速傾斜。由此,我們便能夠比較出丁玲和衛(wèi)慧兩個結(jié)構(gòu)相同的文本,呈現(xiàn)出的巨大差異正是時間的差異。同是周旋于兩個男性之間,莎菲渴望的是對話,首先是精神的交流,然后才有愛欲的要求,正是因為執(zhí)著于這種精神,莎菲才斷然拒絕空有其表的凌吉士。而倪可(《上海寶貝》)就不同了,她與馬克之間的維系紐帶,純?nèi)皇钳偪竦男?,使她戀戀不舍的也是這種身體的癲狂。
我們說這是一種新的社會身體,是因為它與絮語式的身體不同,絮語式的身體具有反叛公共身體的精神品格;而這種看似“另類”的身體,它恰恰對商業(yè)倫理制造的公共身體相妥協(xié),是使女性身體欲望化的圖謀。這當然是一種危險的現(xiàn)象,在身體因性的刺激發(fā)出的尖叫聲中,身體也發(fā)生了分裂。精神被流放的身體赤裸裸地在欲望的海洋里浮沉,酗酒、吸毒、調(diào)情,然后是無休止的性的獵取,身體迅速滑向了存在的邊緣。
展示欲望,獲得眾多的窺視性目光。應(yīng)該說本身就有一種商業(yè)化策略,而身體一旦商業(yè)化,文本的個性就喪失了,寫作者也掉進了商業(yè)操作的陷阱。這無異于自我毀滅。
責任編輯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