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山陽天柱山道教

2001-08-06 19:20:34張應超
中國道教 2001年3期
關(guān)鍵詞:丘處機山陽縣呂洞賓

張應超

天柱山,又名天竺山,在陜西山陽縣城東南約40公里處,距西安約240公里,是道教和佛教活動歷史悠久的名山。

清代中葉纂修的山陽地方志書中記述,從唐朝貞觀初年到清朝順治年間,慧圓、化藏、大機、無邊、超古等佛教高僧均在天柱山一帶弘揚佛法,天竺山之得名顯然與此有關(guān)。道教在天柱山一帶的活動,更是源遠流長,本文主要記述以天柱山為中心的山陽地區(qū)道教的歷史與現(xiàn)狀。

據(jù)清嘉慶元年刊本《山陽縣志》記載,早在東晉時代,著名的道教理論家、煉丹家葛洪即在本縣境內(nèi)的饅頭山隱居修道。

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境內(nèi))人,在廣東羅浮山隱居之前,曾到豫、荊、襄等地游歷,而山陽又距豫南、襄陽不遠,所以,他到過饅頭山是有可能的。民國十八年刊本《增修山陽縣志》卷二亦寫道,“羊仙洞在饅頭山,昔人于此得道飛升,傳云即葛洪也,入羅浮山去。又口頭東十里,有深洞,碑記‘葛洪修煉處?!雹俅涡谂c張果、葉法善手中各握棋子,未讓公遠看見而要他猜各人手中之物,公遠以無物相告,三人張開手,均無棋子,原來棋子已在公遠手中;還寫道,開元年間又一次中秋賞月,公遠以拄杖為橋,請玄宗同登月宮,聽霓裳舞曲。這些記述頗多神異,難免有小說家言或傳說。其中亦有頗具哲理之言,如玄宗請公遠教其長生之術(shù),公遠對曰,“我命在我,非由于他,當先內(nèi)求而外得也,刳心減智,草衣木食,非至尊所能?!雹圻@段話反映了羅公遠對道教養(yǎng)生的真知灼見,他重申了道教提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觀,指出要長生久視,應先內(nèi)煉而非外求,清心寡欲、草衣木食的艱苦修煉,帝王是做不到的,言外之意,帝王的生活如果不改變,要想長生是不可能的。羅公遠有著述傳世,《道藏》中收有《真龍虎九仙經(jīng)》二篇,羅公遠、葉靜能注。葉靜能亦為唐玄宗時的道士,以擅長符砬肷褚酃懟⑶邪治病、興云致雨等奇術(shù)深受玄宗寵信。羅公遠、葉靜能在《真龍虎九仙經(jīng)》注中寫道,“夫金丹大藥,皆在冥心。心若一著,無有不成。若蒙至人傳訣,依法修之,切在戒慎分明,靜室息諸事,想恍惚之中有神曰靈冥也,煉五臟氣方成大道。故《道德經(jīng)》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④從這段話中,也可以看出道教修煉在當時由外丹向內(nèi)丹轉(zhuǎn)變之端倪。

據(jù)山陽地方志記述和當時老道長口傳,唐末宋初大名鼎鼎的高道呂洞賓亦到過天柱山?!渡疥柨h志》卷一《古跡·仙人龕》記載,“相傳呂純陽、韓湘子游憩于此,故名。”⑤同卷《古跡·天柱山》亦記述,“又傳呂洞賓曾卓錫于此山,有摘星巖、摩天巖、凈瓶峰、雷神洞。”⑥八仙的故事使呂洞賓、韓湘子在我國民間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據(jù)有關(guān)史料考察,呂洞賓、韓湘均有其人,但韓湘系唐朝官員,是唐代大文豪韓愈侄孫,而韓愈確有族侄,頗有道術(shù)。

呂洞賓是唐宋內(nèi)丹道發(fā)展中極為重要的人物。洞賓名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以字行世。他與其師鐘離權(quán)的內(nèi)丹修煉理論,在中國道教史上被稱為鐘呂金丹道。《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呂巖》寫道,“其自作傳云:吾乃京兆(今陜西關(guān)中)人,唐末屢舉進士不第,因游華山遇鐘離子,傳授延命之術(shù),尋遇苦竹真人傳授日月交并之法,再遇鐘離,盡獲金丹之妙。吾得年五十道始成?!薄笆姥晕豳u墨,飛劍取人頭,吾聞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色欲,是吾之劍法也。世有傳吾之神,不若傳吾之法,傳吾之法,不若傳吾之行。何以見?為人若反是,雖攜手接武,終不成道?!雹邚倪@些記述不難看到他修道的經(jīng)歷、承傳及其丹道思想。呂洞賓主張修道最重要是身心和生命的修煉,反對荒誕不經(jīng)的虛妄之說。他的丹道理論對全真道內(nèi)丹修煉影響甚大,被尊為全真道“五祖”之一。有關(guān)呂洞賓在陜西的活動,史籍多有記載,《雅言系述·呂洞賓傳》稱其為潼關(guān)以西人,唐朝咸通(860—873)初年,舉進士不第。后因黃巢起義,社會動蕩,遂攜家隱居終南山,學道家老子之法。《宋史·陳摶傳》亦寫道,陳摶在華山隱居修道時,“華陰隱士李琪……;關(guān)西(古時稱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為關(guān)西或關(guān)右—引者注)逸人呂洞賓,有劍術(shù),百余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shù)百里,世以為神仙。皆數(shù)來摶齋中,人咸異之?!雹喔鶕?jù)上述史料分析,呂洞賓在天柱山一帶修過道是完全可能的。

元朝時,全真道倍受尊崇,甚為興盛。陜西乃全真道之發(fā)源地及重要的活動地區(qū),道觀的興建和道士、信眾的崇道十分普遍,天柱山地區(qū)興建的元緯宮就是全真道在當?shù)匕l(fā)展的有力證明。元緯宮系元朝著名高道宋德方主持修建,據(jù)《增修山陽縣志》載,元緯宮“在城西南山麓,俗名宮為南庵,道院曲流為縣八景之一。”⑨《山陽縣志》卷三《壇廟》記載,“縣城西二里許,有勝概名曰南庵,后倚筆架山,前接紫微峰,左山環(huán)峙,右水繞流,蓋天地造設之佳處也?!?/p>

據(jù)李鼎《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師祠堂碑銘并引》、元好問《通真子墓碣銘》、李志?!堕L春真人西游記》等道教史料記載,宋德方(1183—1247),字廣道,道號披云,山東萊州掖城人。先后師事全真道“七真”中劉處玄、王處一、丘處機。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請遠赴西域時,德方為隨行的十八位門人之一。返回燕京后,與丘處機同住于長春宮,奉丘之命,任教門提點。他辦事認真,一舉一動,無偏私而有規(guī)則,道俗莫不服其德能。宋德方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對儒、道典籍如《春秋》、《周易》、《中庸》、《大學》、《莊子》、《列子》特別喜愛,努力研讀,對其它的詩文與歷史、諸子百家著作,亦多有涉獵。他在搜集、整理、刊刻道經(jīng)和修建道教宮觀方面盡力甚多,成效亦甚大。丘處機逝世前,十分重視整理和刊刻《道藏》之事,他曾專就此事和門人宋德方商議,對道教經(jīng)典的大量散失深為遺憾,認為應當努力完成恢復和整理這一與道教發(fā)展關(guān)系非常密切的大事。然而,丘處機也深知自己已經(jīng)沒有精力去實現(xiàn)這一宏愿,遂將此事交宋德方日后辦理。丘處機對宋德方說,茲事體甚大,我則不暇,他日爾當任之。丘逝世后,尹志平接任掌教,亦繼承其之遺愿,非常重視刊刻《道藏》,委托宋德方總管籌辦此事。宋德方與門人秦志安等詳細策劃,又得丞相胡天祿資助白銀1500兩,遂于元太宗九年(1237)起開始整理《道藏》。由于任務繁重,設立了27個經(jīng)局承擔此事。他們不辭辛勞,行程數(shù)萬里,搜羅遺逸道經(jīng),增補亡缺,以《大金玄都寶藏》為基礎,校讎付刊,歷時八年,于乃馬真皇后稱制三年(1244)全部完成,亦名《玄都寶藏》,共7800余卷,實現(xiàn)了丘處機的遺愿,是全真道教歷史上的又一創(chuàng)舉。由宋德方建立的全真道宮觀,“自燕齊及秦晉,接漢沔,星羅分布,凡百余區(qū)。”元緯宮即是宋德方主持修建的一百多處道觀之一11。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朝廷即賜宋德方“清虛大師”;乃馬真后稱制三年(1244),朝廷又賜號“玄都至道真人”;至元七年(1270),又追贈“玄通弘教披云真人”,著作有《樂全集》。

明朝以后,國內(nèi)不少地方全真道衰落,陜西的全真道雖然不如元代興盛,但卻有一些道士弘道甚為得力,成就亦顯著。如佳縣白云山,因道士李玉風(亦作玉鳳)于明神宗萬歷三十三年(1605)到此隱居弘道,“施藥濟人”,“歲旱有禱即應”,后經(jīng)任尚書的陜西韓城人薛貞上奏朝廷,“敕賜道經(jīng)一藏,封為‘玉風真人”12。

在屬于陜南地區(qū)的天柱山,明朝時四川籍全真派道士李本善到天柱山弘道,收徒劉合明等。李羽化后,劉合明承師遺志,主持天柱山地區(qū)全真道事務,大力弘道50余年,收徒100多人,修復了不少道觀。劉于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羽化,其徒余教民繼承劉合明主持道務30余年,使全真道在天柱山地區(qū)得以延續(xù)。攏3

猜你喜歡
丘處機山陽縣呂洞賓
丘處機:一代道宗被錯認豪俠
中外文摘(2021年18期)2021-11-05 12:34:30
El maíz y el estigma del maíz
云旅游模式助力縣域旅游發(fā)展研究
貧困地區(qū)干部要擺脫擔當“貧困”——基于山陽縣干部隊伍擔當作為狀態(tài)的思考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14
陜南移民搬遷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狗咬呂洞賓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飲食保健(2018年2期)2018-01-23 12:06:01
丘處機其人及其政治解讀
山陽縣茶葉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思路
成吉思汗與丘處機的友誼
黄冈市| 安徽省| 顺义区| 龙江县| 吉首市| 崇明县| 宁陕县| 兴和县| 喀喇| 桐庐县| 龙陵县| 岳西县| 彭阳县| 项城市| 灵川县| 平南县| 双峰县| 伊宁市| 九台市| 肇州县| 郯城县| 湘阴县| 双牌县| 昆明市| 百色市| 讷河市| 海兴县| 双江| 澄城县| 新化县| 邳州市| 佛教| 陆丰市| 汪清县| 长沙市| 潢川县| 延川县| 临洮县| 尖扎县| 京山县|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