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生
“必然性”是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從古至今多少哲學體系都以它為支撐點:基本原理以它為根據(jù),體系之正確以它為前提,思想之力量以它為基礎(chǔ)。在哲學領(lǐng)域中,人們都要追求合理性:就體系之外的事物而言,只有具備合理性才被承認有存在的權(quán)利;就體系之內(nèi)而言,合理性又是能夠具有說服力的基本原因。這也就決定了必然性地位之重要;必然性是合理性的內(nèi)在根據(jù),一個事物是否合理皆在于它是否包含必然性煻鞲袼乖誚舛梁詬穸的“一切現(xiàn)實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現(xiàn)實的”這一命題時,就是以是否具有必然性為根據(jù)來區(qū)分“現(xiàn)實”和“現(xiàn)存”的。見《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jié)》第四章?。链?必然性又是普遍性的全面支持,如果沒有必然性,普遍性也根本立不起來,頂多只是外在的同一。這樣,尊重必然性,甚至崇拜必然性,便成了西方哲學的主流傳統(tǒng),從古希臘哲學直至馬克思主義哲學,莫不如此。
面對這樣一堵“不聽勸說”熝搶鍤慷嗟掠錚牭氖墻,二十世紀初的俄羅斯哲學家舍斯托夫竟敢用頭去撞,這也是一個哲學奇觀。
列夫·舍斯托夫,1866年出生于基輔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大商人。舍斯托夫曾就讀于莫斯科大學物理數(shù)學系,后來轉(zhuǎn)學法律,于1889年畢業(yè)于基輔大學法律系。1895—1914年間居住在瑞士,但經(jīng)?;貒鴧⒓颖说帽?、莫斯科和基輔的宗教—哲學會議,投身于當時俄羅斯精神文化的復興運動。蘇俄十月革命后,于1919年流亡國外,主要居住在巴黎。在此期間他曾在大學任教,并撰寫論著,與著名哲學家胡塞爾、海德格爾、馬克斯·舍勒等,著名文學家布伯爾、紀德等交往,并在這種高層次的思想交流中充實和發(fā)展了他自己的哲學。
作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羅斯的思想家,舍斯托夫與別爾嘉耶夫、弗蘭克、布爾加科夫等同屬于新精神哲學的主要代表,他們之間也有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但是,與其他人相比,舍斯托夫在理論上獨樹一幟。正由于此,他不僅受到來自思潮外部的尖銳批評,而且也受到別爾嘉耶夫等人的批評。不過,別爾嘉耶夫等在批評舍斯托夫的極端非理性主義的同時,也充分肯定他的貢獻,說他“以自己的全部存在進行哲學思考,對他來說,哲學不是學院專業(yè),而是生死事業(yè)”。他的哲學“把認識過程同人的整個命運聯(lián)系起來,認為存在的奧秘只有在人的生存中才能認識”。哲學史家一般將舍斯托夫歸類為存在哲學家、非理性主義者。
舍斯托夫的哲學并無完整的體系,但可大致將其哲學思想分為兩部分,一為對傳統(tǒng)哲學的批判煱括對真理、理性、科學、倫理等的批判;一為對其宗教哲學的論證。本文不擬全面論述他的哲學,而重點討論他對非常敏感的、令許多人都感興趣的問題——必然性問題的挑戰(zhàn)。
在舍斯托夫看來,被希臘哲學傳統(tǒng)奉為真理之最后根據(jù)和道德之最后標準的必然性,并非那么神圣,因為所謂必然性實際上只是人對現(xiàn)實的一種認識和解釋,而這種認識和解釋又不過是在現(xiàn)實面前的無奈。也就是說,必然性是人在無法改變現(xiàn)實時對現(xiàn)實的一種承認,一種順從。這種承認和順從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安慰,可以使人在失去自由時得到理論上的補償。凡是在某種地方承認必然性,也就是在那里不再思考,不再深究,不再自由研究,也就是在那里做必然性的奴隸。這樣看來,必然性不過是對現(xiàn)實的張目,因而它也就被統(tǒng)治者用來為自己的統(tǒng)治張目:必然性是堅不可摧的“石墻”,現(xiàn)實的政權(quán)既然具有必然性,所以它也是堅不可摧的“石墻”。在這種情況之下,人“不能自己決定,他知道他的決定不在自己的掌管之下,他將走向必然性指給他的道路,習慣于‘內(nèi)心平靜地對待和忍受具有無上權(quán)力的命運帶給他的一切。全部哲學教導熕們同樣違背人的意愿,從探索真理變成了說教牨厝皇刮頤親呱險馓醯纜貳!保煛堆諾浜鴕路撒冷》中譯本,學林出版社,2000,118頁犙搶鍤慷嗟略說,偶然性不是科學研究的對象,因為無法把握,一個本想植樹的人,可能在挖土時得到寶藏,也可能得到潘多拉匣子,這完全是偶然的事情。但是,必然性則是科學研究的對象,通過科學研究人們可以認識必然性,從而按照必然性行事,在現(xiàn)實中得到成功。舍斯托夫批評亞里士多德說,這樣他就完全否認了人的自由,因為在他看來人既無法把握偶然性,只能做偶然性的奴隸;“既然是偶然性,科學與思維在此就無能為力,只應(yīng)接受”熗上書,第304頁;同時,人更無法支配必然性,只能順從必然性,因為亞里士多德“深知‘必然性不聽勸說,既然必然性不聽勸說又不可戰(zhàn)勝,也許,就只能服從,無論難受不難受,痛苦不痛苦,應(yīng)當服從并放棄徒勞無益的斗爭,也就是必然停止?!睙蜕蠒?第4頁牸熱蝗绱,人的自由何在呢?后來,斯賓諾莎干脆把必然性與自由混為一談,聲稱自由就是對必然的認識。認識了以后干什么呢?當然就是順從。于是斯賓諾莎就進一步將人置于必然性的統(tǒng)治之下。這一思想被黑格爾從辯證法的高度加以肯定,使其罩上了燦爛的光環(huán)。甚至以宣揚“上帝死了”,需要“重估一切價值”聞名于世的尼采也在必然性面前低下了高昂的頭,他在《看那這人牎分興檔:“我衡量人之偉大的公式是amor fati煱命運:不要改變從前、以后乃至永遠的任何東西。不僅要忍受必然性,——更不要遠避它,……而且要愛它?!鄙崴雇蟹蛟u論說:“他不想在任何東西、任何權(quán)威面前屈服,但當他一看見必然性之后,他的力量就失靈了:他給必然性建造了圣壇?!睙蜕蠒?第137頁
舍斯托夫尖銳地指出,給予必然性以如此崇高地位的哲學家們向人們隱瞞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必然性并不區(qū)別善與惡,它可能給人們造福,也可能使人們遭殃。不論是自然界,還是社會,必然性所辯護的“現(xiàn)實”和“事實”帶給人們的并非總是福音。舍斯托夫指出,必然性不管善惡,只管必然,只管對現(xiàn)實的“不可避免”的辯護,至于它的后果如何,它是不會過問也不會動心的。正是由于它的這種特點,以及它的強制性,所以當許多哲人將其與人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時,就不僅不顧其之善惡不分,只看重其之不可避免和強制,而且將對必然性的順從看作最大的幸福。比如斯賓諾莎就是如此。斯氏曾說:他的學說的“效用在于教導我們?nèi)绾螒?yīng)付命運中的事情,或者不在我們力量以內(nèi)的事情?!钡绞刮覀兡軌?qū)γ\中的幸與不幸皆持同樣的心情去平靜地對待和忍受”。煛堵桌硌А分幸氡,商務(wù)印書館,1962,第94—95頁犐崴雇蟹蛑賦,在斯賓諾莎那里,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知識是最高的知識,這種知識“不承認人的一切,它既不要歡笑,又不要悲哀,也不要詛咒,只需要斯賓諾莎稱之為理解的那個東西”。煵臥摹對讜疾的天平上》,中譯本,三聯(lián)書店,1988,第9頁犜謖庵種識面前,人能怎么樣呢?“日常經(jīng)驗或意識的直接現(xiàn)實是人們關(guān)于真理問題的最高審判級別:無論經(jīng)驗帶給我們什么,無論‘現(xiàn)實告訴我們什么,我們都接受,都把它叫做真理。在理性主宰的世界上,同‘現(xiàn)實作對是明顯的發(fā)瘋。人能夠哭,能夠詛咒經(jīng)驗向他展現(xiàn)的真理,但他深知,要克服這些真理是誰也做不到的;應(yīng)當接受它們。哲學則更進一步:‘現(xiàn)實不僅應(yīng)當接受,而且應(yīng)當贊頌?!睙《阎Z溆胍路撒冷》,第164頁犐崴雇蟹蚪這種態(tài)度概括為:“勿哭,勿笑,勿詛咒,只要理解?!?/p>
可見,必然性不僅不顧其帶來的后果是善還是惡,而且其本身還被哲學家們推崇為最大的善。在此事上的始作俑者是蘇格拉底。是他賦予了必然性以倫理意義,因為他將“善”與“知”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認為知就是善,“知識即美德”熒崴雇蟹蛑賦:“蘇格拉底的無知并非無知,而是關(guān)于無知的知識,而且伴隨著對知識的強烈的無可遏制的欲望,他把知識看作是逃避自己墮落后果的唯一途徑。”[同上書,第155頁];而知當然就是必然性的知識。這樣,必然性就獲得了倫理上的意義,“所有‘你應(yīng)該都同統(tǒng)治世界的必然有內(nèi)部緊密的聯(lián)系。因為它想成為無條件的熂聰窀R羰櫓蟹鞘茉斕摹擺脫了上帝的人牎5北厝恍布‘不可能時,倫理就以‘你應(yīng)該予以協(xié)助?!豢赡苡墙^對、不可戰(zhàn)勝,‘應(yīng)該就愈是威嚴、毫不留情?!睙佘Q昂舾媯熆碩凱郭爾與存在哲學牎分幸氡,華夏出版社,1999,第111頁牶罄吹惱苧Ъ頤撬匙耪馓醯纜紛呦氯,直至用必然性吞沒了人的自由。在歷史哲學中這種理論更是占了上風:只要是具有必然性的社會形態(tài)、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就一律都是善的。至于人在這種社會形態(tài)和歷史事件中,在這些歷史人物的統(tǒng)治之下,究竟是得福還是受苦,那都是沒有歷史意義的,因為必然性是至高無上的,歷史只知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至于有多少人被碾在歷史車輪之下,歷史是不關(guān)心的。顯然,這里存在一個誰來宣布事物、事件、現(xiàn)實、歷史的必然性的問題。在這里,舍斯托夫看重的是個人的自由和權(quán)利,在他看來,這種自由和權(quán)利正是被大人物熣治上的和學術(shù)上的犓宣揚的必然性所剝奪的。
根據(jù)舍斯托夫的思想,從根本上說,人的拯救也就是實現(xiàn)人的真正自由的問題。對此他進行了細致的分析。首先,自由不是對必然性的認識和把握,因為人的自由是由人自己把握的,它體現(xiàn)為人的意志。如果意志受必然性制約,那么這種意志就是不自由的;其次,自由也不是對經(jīng)驗領(lǐng)域中的細微事情的決定能力,而是對生死攸關(guān)的重大問題的抉擇。他說:“人在經(jīng)驗領(lǐng)域是有某些自由的,但只是某些,相當于有限存在物所當有的那些自由。他可以選擇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可以在幾個相同對象中任選一個,甚至可以在更重要的場合只按照自己的偶然任性行事。但是,他面臨的選擇愈是至關(guān)重要,他自由行動的可能性就喪失愈多:人注定不能決定選擇善惡,不能決定自己的形而上學命運。當‘偶然性把我們帶向深淵,當多年的安寧無憂的生活之后突然像哈姆雷特那樣遇到了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抉擇:‘生存還是毀滅,——這時,我們就開始覺得有某種新的、神秘的力量——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敵對的力量——引導著我們,決定著我們的行動?!睙才P摹對讜疾的天平上》中譯本,211頁犜俅,自由也不是人在經(jīng)驗世界中進行善惡選擇的能力。這種選擇預先就已經(jīng)將我們的自由限制在善與惡之間,而不能獲得從世上根除惡的自由。舍斯托夫說:“既然要在善惡之間進行選擇,這就意味著已經(jīng)喪失了自由:惡來到了塵世并開始與上帝的善并駕齊驅(qū)?!睙佘Q昂舾媯熆碩凱郭爾與存在哲學牎,第200頁
那么,真正的自由是什么呢?舍斯托夫說,那是一種“碩大無朋的、另一種性質(zhì)的自由:不是在善惡之間進行選擇,而是使世界脫離惡”。熗上書犓以其宗教哲學為依據(jù)對此進行說明:“自由不在于選擇善惡的可能性,如我們現(xiàn)在注定認為的那樣。自由是不容許惡進入世界的權(quán)力和力量。最自由的存在物——神,不在善惡之間進行選擇;神所創(chuàng)造的人也不選擇,因為無可選擇:天堂里沒有惡?!睙《阎Z溆胍路撒冷》,第170頁犝餼褪撬,人的自由是由上帝賦予的,這種自由使人與上帝一樣成為全能的、幸福的,成為完全與惡無關(guān)的。但是,人類的祖先偷吃了上帝禁止他們吃的知識樹上的果子,這樣,在他們能夠知道善惡的同時,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自由。他們被逐出天堂——伊甸園,開始了漫長的罪孽生活,也就是受必然性驅(qū)使的生活。人要想重新獲得自由,就要擺脫必然性的束縛,沖破必然性的牢籠,致力于徹底消除惡。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依靠信仰,用信仰戰(zhàn)勝依賴于必然性的知識熞蛭知識總是告訴人們以必然性,讓人們對必然性俯首貼耳?。这一副拘缘娜蝿?wù)也就決定了舍斯托夫的宗教哲學的特點:“宗教哲學不是尋求永恒存在,不是尋求存在的不變結(jié)構(gòu)和秩序,不是反思烞esinnung,也不是認識善惡之別熣庵秩鮮斷蚴蕓嗍苣訓娜死嘈砼敵榧倨人的安寧?。渍V陶苧是在無比緊張的狀態(tài)中誕生的,它通過對知識的排斥,通過信仰,克服了人在無拘無束的造物主意志面前的虛假恐懼熣庵摯志迨怯棧笳吒我們的始祖造成的,并傳達到了我們大家牎;謊災(zāi),宗教哲學是偉大的和最后的斗爭,為的是爭取原初的自由和包含在這種自由中的神圣的‘至善。”煛堆諾浜鴕路撒冷》,第22頁犝飫銼礱髁松崴雇蟹蚨哉苧У奶厥飪捶,他認為過去的哲學萬流歸一,最后都成為一種說教,而這種說教的目的只不過是要人們順從必然性,理解“現(xiàn)實”,而不關(guān)心人間的痛苦和悲劇,也不能解決人類所遭遇的苦難。舍斯托夫要徹底改造哲學,這種改造就從對哲學的特點和功能的認識開始:哲學不應(yīng)再是對人的說教,而應(yīng)是為了消除人類的苦難,它的根本目的是使人類最終戰(zhàn)勝惡,回歸上帝,重新獲得上帝所賦予的自由。這種自由就是“至善”。
顯然,舍斯托夫的宗教哲學是非理性主義的,也是神秘主義的。在理論上,他將信仰與理性絕對對立起來,將必然與自由絕對對立起來,并將人類美好未來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上帝身上,寄托在回歸伊甸園的神秘樂土上,這就導致他的宗教哲學出現(xiàn)許多荒謬的結(jié)論,也無法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但是,被許多人認為不值一顧的舍斯托夫的宗教哲學為什么還是受到一些大哲學家的重視呢?不僅胡塞爾、海德格爾等與舍氏有密切的交往,而且凡是講述現(xiàn)代存在主義歷史的重要專著中幾乎都要提到舍斯托夫和他的宗教哲學。其實,人們只要不是簡單地看他的哲學結(jié)論,而是深入探討這種哲學的具體內(nèi)容,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看似荒誕而抽象的宗教哲學卻包含著十分具體而豐富的內(nèi)容,它所提出的許多問題的確是非常尖銳而切中要害的。
自古以來,哲學的主流傳統(tǒng)就是必然性崇拜,不管什么問題,只要能論證某種答案具有必然性,那就算到底了,就算站住腳了。對此人們也就自然地不再懷疑,不再反對,不再窮根究底了。在生活上也就順應(yīng)必然性而行動,并認為這就是自己的自由。誰如果對必然性提出懷疑,就會被認為頭腦有問題,甚至發(fā)瘋了。其實,正如舍斯托夫所指出的,必然性也并不是學術(shù)上的底線,更不是生存中必須遵循的標準。不論在學術(shù)上還是在生存中,人們?nèi)绻駛鹘y(tǒng)哲學所教導的那樣,順從所有的“必然性”,會有什么結(jié)果呢?結(jié)果就是學術(shù)上的停滯和生存上的逆來順受。歐幾里得幾何具有必然性,但是如果人們被它所限制,那還會有非歐幾何嗎?特別是在社會大變動的時代,人們?nèi)绻嘈努F(xiàn)實的必然性是牢不可破的“石墻”,那還會有什么社會進步嗎?必然性是事物發(fā)展的不可避免的趨勢,所以人們只能順從它,不然的話,就會碰得頭破血流。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事物的必然性是變動的,人對必然性的認識更是變動的,在這種情況下,說認識必然就獲得了自由,就要陷入荒謬。舍斯托夫反對的就是這種所謂的必然性,因為這種必然性帶給人們的是人們無法把握的善惡不分的后果??梢?對必然性的解釋如果離開了人的具體生存狀況和生活體驗而成為完全抽象的議論,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會成為對現(xiàn)實的無原則的辯護。
舍斯托夫處于俄羅斯社會的空前大變動的時代,對于必然性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有著切膚的感受。沙皇反動政權(quán)在垂死掙扎,它在鎮(zhèn)壓進步力量的同時還在宣揚自己的必然性,自己的強大和不可戰(zhàn)勝。別爾嘉耶夫在獄中時基輔的憲兵司令就曾對他們說:“你們太不自量力,你們面前是一堵墻牎蓖鈾紀滓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中的“地下人”也痛感“現(xiàn)實”的必然性是一堵使人窒息的“石墻”。在這種社會氛圍中,舍斯托夫反對不顧后果之善惡的必然性,而要求能夠消除惡的真正的自由,這完全是從嚴酷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得出的結(jié)論。正由于此,他也就堅決反對脫離人的生存狀況的哲學說教,而要求哲學為人的生存狀況的改善而斗爭。應(yīng)該說,這是一種積極干預生活的哲學,不應(yīng)被視為荒誕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