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 云
事情是這樣的:一名中文系的學生苦心撰寫了一篇小說,請作家批評。因為作家正患眼疾,學生便將作品讀給作家。讀到最后一個字,學生停頓下來。作家問:“結束了嗎?”聽語氣似乎意猶未盡,渴望下文。這一追,煽起學生無比激情,立刻靈感噴發(fā),馬上接續(xù)道:“沒有啊,下部分更精彩?!彼宰约憾茧y以置信的構思敘述下去。
到達一個段落,作家又似乎難以割舍地問:“結束了嗎?”
小說一定攝魂勾魄,叫人欲罷不能!學生更興奮,更激昂,更富于創(chuàng)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續(xù)、接續(xù)……最后,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打斷了學生的思緒。
電話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準備出門?!澳敲?,沒讀完的小說呢?”
作家莞爾,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xù)貂?該停則止,看來,你還沒把握情節(jié)脈絡,尤其是,缺少決斷。
決斷是當作家的根本,否則綿延逶迤,拖泥帶水,如何打動讀者?
學生追悔莫及,自認性格過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難以把握,恐不是當作家的料。
很久以后,這名年輕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談及往事,誰知作家驚呼:你的反應如此迅捷、思維如此敏銳,編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強盛,這些正是成為作家的天賦呀!假如正確運用,作品一定脫穎而出。
當停不止不好,但想像豐富非常重要,兩位作家,兩種認定方式,各有千秋。
就像倒著走路的小恐龍,有一天也派上了用場,倒著走的腳印會麻痹敵人。轉過身來,誰都有大吃一驚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學會用眼睛尋出金來。
(秦州水摘自《花季雨季》200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