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鵬
(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山東255029)
面癱,西醫(yī)稱面神經(jīng)麻痹,以往針灸療法治療面癱多取組合穴,配合捻轉補瀉等,手法復雜。筆者吸收傳統(tǒng)醫(yī)學經(jīng)驗,經(jīng)過細心研究形成了隔槐根皮艾灸法,單取下關一穴,直刺進針,方法簡單,效果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齡最小11歲,最大60歲;病程3~50天。其中左側面癱15例,右側面癱6例。
2 治療方法取一鮮活的槐樹根皮,去掉外層粗皮,保留其韌皮部,切成面積約6cm×6cm、厚約0.3~0.5cm的薄片,中間打一小孔,將細艾絨搓成底面直徑約3.5cm,高約3cm的圓柱形艾炷。取面粉200g加入適量水,和面制成直徑4cm,高約4cm的圓筒。讓患者側臥于治療床上,患側朝上。囑患者閉口取下關穴,局部消毒后以消毒好的粗毫針垂直刺入皮下約0.5cm。將槐根皮自針末端套入,快速出針,于槐根皮的小孔處放麝香少許,將面粉筒罩在小孔上。將艾炷點燃放在面筒內(nèi)施灸,當艾炷燃盡,再易炷施灸,每次4壯,灸至局部溫熱潮紅但不起水泡為度。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囑患者注意休息,避風寒,禁辛辣飲食,外出戴口罩眼鏡。
3 療效觀察本組21例全部有效。其中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面肌功能恢復正常,20例,顯效(癥狀消失,靜止時面形對稱,笑時患側表情肌收縮稍差或眼眶、口角輕度下垂)1例。治療次數(shù)3~10次,平均5.4次。
4 討論本病多為身體勞累虛弱、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乘虛侵襲陽明,客于面部陽明經(jīng)筋,以致氣血失和,經(jīng)脈、經(jīng)筋失養(yǎng),緩縱不收發(fā)為面癱?;备つ莒铒L除濕,治風邪外中,身體強直;麝香有開竅醒神、活血散結之功效。隔槐根皮艾灸,將艾灸的溫熱作用與槐根皮、麝香之功用結合在一起,給面部以溫熱刺激,通過腧穴經(jīng)絡的傳導起到溫經(jīng)散寒、活血逐痹的治療作用。此治療方法操作簡單、安全,無需任何設備,可在家中操作,且痛苦小,效果顯著,患者樂于接受,易于推廣。
(收稿日期:1999-06-02,成平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