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學
(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門分局五隊,北京100006)腰背筋膜是腰背肌肉一層連接覆蓋肌肉的組織。它隨著肌肉的活動參與肌肉的收縮和舒張活動,是一種保護性裝置,富有彈性。當發(fā)生炎癥時,就會出現(xiàn)水腫,失去彈性,壓迫神經(jīng),使肌肉攣縮、缺血、肥厚、變性、粘連導致疼痛,是一種常見病,好發(fā)于年輕人,且難于根治。筆者近年來用針灸刀加拔罐治療15例收到滿意效果?,F(xiàn)作介紹如下。
1一般資料
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45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3年。
2治療方法
取穴分3組,交替使用。
一組:阿是穴、腰俞、大腸俞、大杼,二組:阿是穴、腰陽關(guān)、氣海、膈俞,三組:阿是穴、命門、小腸俞、腰眼。
阿是穴(壓痛點)每次可選用1~3點,最多不超過5點,每5日治療1次,3次為一療程。
首先用2%碘酊消毒,75%酒精脫碘,選用最小號消毒小針刀,順肌肉走向刺入病灶;再橫行剝離,彈撥有松動感出針;然后用玻璃罐或抽氣罐拔其處,使其自然流血,出血量不超過3 ml取下(一般可自然止血),其它穴進針后彈撥出針,拔罐出血同上,完畢后包扎。為預防感染可服3天抗生素。治療2療程評定療效。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半年后無復發(fā);顯效:臨床癥狀消失,遇涼、勞累后有不適;無效:治療后無明顯好轉(zhuǎn)。
3.2治療結(jié)果
一療程痊愈8例,二療程痊愈4例,顯效3例,無效0例。有效率100%。
4體會
腰背筋膜炎屬中醫(yī)痹癥,主因感受風寒濕之邪及勞累過度致使氣血瘀阻,經(jīng)脈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選以阿是穴,直達病所;腰俞、大腸俞、大杼、腰陽關(guān)、命門、氣海、膈俞、小腸俞、腰眼穴以調(diào)暢督脈、膀胱經(jīng)之氣血,達到祛風通絡(luò)、活血之功效;又以小針刀局部彈撥、分離、松解導引經(jīng)氣以及火罐的吸拔局部瘀血是一種強通法,達到祛瘀生新,加快血氧代謝,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故本法能起到較強的舒筋通絡(luò)、止痛的作用。
但同時也應注意的是:(1)要嚴密消毒,對疼痛敏感的患者,應局部浸潤麻醉,以防操作中發(fā)生疼痛;(2)對出血性患者和血小板減少者以及虛證禁用此法;(3)嚴防針刀誤入胸腹腔出現(xiàn)醫(yī)療事故;(4)囑病人治療后要活動,以防再度粘連。
(收稿日期:19990406,成平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