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新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主題詞綜述足底痛/針灸療法
足底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足橫弓勞損,足跟脂肪纖維墊部分縮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跖足等均可引起足底痛。其疼痛多為刺痛或灼痛,常波及兩踝,不能久立或遠行,局部無明顯紅腫。足底痛屬中醫(yī)骨痹范疇,多由于人體氣血不足,腎經(jīng)氣虛,風寒濕外邪乘虛而入,或足部肌腠受到扭轉(zhuǎn)、跌撲等外傷,致筋脈損傷,而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礙。近年來,文獻報道針灸治療足底痛療效顯著,且方法多樣,現(xiàn)綜述如下。
1療法回顧
1.1體針療法
(1)一般針刺法
①近部選穴:莊氏針刺為主治療足跟痛100例,選用壓痛點、昆侖、太溪、仆參、水泉、然谷為主,毫針針刺,中等刺激強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結果:痊愈75例,好轉(zhuǎn)2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7%[1]。姚氏取患側后然谷穴(足內(nèi)側然谷穴與大鐘穴連線的中點)治療足跟痛80例,直刺進針0.3~0.5寸,針感為脹痛感,得氣后立即出針。結果:針刺1次痊愈者29例,2次痊愈者23例,3次痊愈者18例,4次痊愈者7例,5次以上痊愈者3例[2]。唐氏針刺雙隱白穴治療足底痛1例,1次而愈,1年后隨訪未再復發(fā)[3]。張氏取三陰交穴治療足跟痛46例,毫針直刺經(jīng)絡敏感點1~1.5寸,平補平瀉,要求酸麻脹重等針感必須放射到足跟,留針30分鐘,隔10分鐘行針1次,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結果:痊愈8例,顯效21例,好轉(zhuǎn)1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9%[4]。宋氏取雙側跟痛穴(三陰交穴后1寸)治療跟痛癥49例,垂直進針1.0~1.5寸,2~3日1次,3個月為1療程。其中虛證者平補,留針30分鐘后隔姜灸3壯,酌加太溪穴;實證者平瀉,不留針,酌加太沖穴。結果:治愈34例,好轉(zhuǎn)8例,中斷治療7例,有效率100%,隨訪37例達2.5~4.5年,無復發(fā)[5]。
②遠部選穴:張氏治療足跟骨刺56例,內(nèi)側痛取神門,外側痛取養(yǎng)老,正中、下部痛取足跟痛點(大陵穴下0.8寸),瀉法,留針30分鐘,其間使患者主動或被動運動足跟部,隔日1次。結果:痊愈44例,顯效7例,有效4例,無效1例,痊愈率78.6%,總有效率98.2%,與對照組(單純針刺療法)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6]。趙氏取大陵穴治療跟骨骨刺67例,平補平瀉,邊行針邊震跺患側足跟。結果:痊愈50例,顯效12例,有效4例,無效1例[7]。趙氏取大陵、太溪治療老年性足跟痛51例,結果痊愈22例,有效29例,總有效率100%,隨訪15年,均無復發(f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