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普杰
做父母的再小心,也難保孩子不摔跤,這是大實話。有些父母抱著“沒摔過的孩子長不大”的想法,任由孩子跑跳攀附,甚至為了培養(yǎng)“勇敢的男子漢”,看見孩子摔跤,也不論輕重,不做任何處理。也有的父母又過于謹慎,幾乎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為了防止摔跤,禁止孩子跑跳玩耍,偶爾孩子摔跤,就忙不迭送醫(yī)院。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失之偏頗。對孩子的摔跤,父母要學會對傷情作具體分析。一般而言,孩子只是小跑時摔倒,由于前沖力不強,再加上小兒身體矮,重心低,所以基本上無損傷,頂多蹭破點皮,孩子有時哭兩聲,家長可以不加理會。但是,有些情況下的摔跤就可能出問題,父母必須做出冷靜的判斷。
下述情況下,可能發(fā)生意外創(chuàng)傷
1.跑的速度過快,就摔得狠,易導致摔傷。
2.摔倒在堅硬的地面上,如大理石、水泥地面等。
3.摔在地面的石塊、磚頭或其他異物上,常會加重傷情,例如腹部被地上石塊硌傷,可能發(fā)生腹腔臟器損傷,甚至出現(xiàn)致命的肝破裂、脾破裂等。
4.身體要害部位著地,如頭部直接著地,危險性大大增加,除了頭皮創(chuàng)傷外,還可能出現(xiàn)腦震蕩、腦損傷等。
5.其他因素,如兩個孩子跑動中相撞摔倒,或者被車輛撞倒等,使傷情復雜化。
父母的應對措施
*傷情判斷分兩種情況
摔倒:小兒神志清楚,身無傷口,傷后活動自如。
摔傷:受傷可能性較大,神志異常,身有傷口,活動受限。
*判斷為摔倒時:幫助或者由孩子自己立起,鼓勵孩子,說“不要怕!”“小意思!”“好勇敢!”等,絕不能摔倒一兩次后,就剝奪孩子自己玩樂的權利。
*判斷為摔傷時:先查看傷情,首要任務是止血,特別是出血較多的傷口,要盡快壓迫止血。懷疑孩子有骨折時,要妥善固定,安慰孩子,并送往醫(yī)院。
特別提醒如果經常摔跤或者近期易摔跤,應及時看醫(yī)生。
何時可不必送醫(yī)院
*輕度擦傷:經生理鹽水或其他消毒液清洗創(chuàng)面后,傷口暴露,每日用1%甲紫(紫藥水)等涂1~2次,傷口結干痂后可停止治療。
*輕度挫傷:腫痛較輕,患處早期(傷后24小時內)可冷敷和限制活動,通常不用傳統(tǒng)的跌打損傷藥外敷。
*手腕或足踝處疼痛,但不腫,活動基本不受限:適當限制患處活動和休息即可。
*頭部摔傷后頭痛可忍,食欲略減,有時思睡,但精神好,無嘔吐,無發(fā)熱,頭部無傷口或無明顯的血腫,可以在家休息靜養(yǎng)。
何時應送醫(yī)院急診
*傷口裂開,血流不止。
*腹部被石塊等硌傷,腹痛明顯,面色蒼白。
*頭部損傷伴嘔吐、頭痛、昏迷、抽筋、肢體癱瘓等。
*肢體腫痛明顯,活動受限。
*合并異物傷,如木刺、玻璃等扎入體內。
防止孩子摔傷的方法
*兩類孩子需加強呵護
1.剛學會跑的幼兒,腳下不穩(wěn),容易摔倒,家長應在旁適當保護或者陪跑。
2.下肢有畸形或者肌肉發(fā)育不良兒童容易摔倒,應采取措施,防止無謂的跌摔。
*避免孩子在不平和石塊較多的道路上奔跑。
*經常提醒孩子學會跑步技巧和自我保護:不要低頭猛跑,不要在人多車多的地方奔跑,不要邊嬉鬧邊猛跑,不要口內含著東西(如冰棍、糖葫蘆、玩具等)奔跑等。
特別提醒摔跤后如果孩子面頰或額部出現(xiàn)青包(即血腫),盡管皮膚未破,家長也應及時送孩子到醫(yī)院治療。因為面頰部和眉上額部的皮下脂肪很特殊,在解剖上稱“頰脂體”,此處血管供應是垂直狀的,非一般的網狀,一旦受傷,很容易局部壞死,進一步發(fā)展,將導致面部異常凹陷,從而影響美容。
大眾醫(yī)學200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