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禮文
一位高二的女生,因為心理上的壓抑,向境外的某個“咨詢”電話求助,被引入歧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她竟與9名成年男子、4名在校中學生發(fā)生性行為,墮胎3次)患上了嚴重性病,并以此報復他人。這并非是聳人聽聞,而是發(fā)生在渝西某縣一件真實的案例。
不幸的家變
丹丹今年18歲,她本來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爸爸大學畢業(yè)在某機關工作,媽媽是一家機械廠的技術員。1993年爸爸“下海”經(jīng)商,由于環(huán)境的變遷,身上有了錢,他就開始追求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媽媽曾多次規(guī)勸他要潔身自愛,不要有了錢就花了心,在外與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爸爸每每聽到這些都要和媽媽吵架,他說是為了生意的需要,才去應酬的。就這樣,家庭開始出現(xiàn)了裂痕,在吵吵鬧鬧中勉強維持著。
本來,丹丹滿以為家里有了錢,生活得會更開心、更愜意。誰知,有了錢,家里反而不安寧,平添了許多煩惱、苦悶。
1995年3月的一天,丹丹放學回家,見媽媽紅腫著雙眼,臉上還隱約掛著淚珠。
“媽媽,您怎么了?”丹丹問道。
“那不知羞恥的東西,我沒法和他生活在一起?!眿寢寶鈶嵉卣f。
“您們又怎么了,難道真的不能諒解爸爸了?”
這時媽媽停下收拾東西的雙手,拉著丹丹坐了下來,流著眼淚說:“以后媽媽不在你身邊,你要學會照顧自己……?!?/p>
后來,丹丹才知道爸爸在外嫖娼,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
誤入“色情電話”的陷阱
爸爸、媽媽離婚后,媽媽調(diào)回了外地老家,丹丹跟了爸爸。家中沒了媽媽,丹丹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昔日活潑好動、愛說愛唱的樣子不見了,換來的是整日的沉默寡言、悶悶不樂,學習成績一降再降,老師、同學多次開導,鼓勵她振作精神,媽媽學習,要自強、自立,但爸爸那骯臟、丑惡的行為始終籠罩在丹丹的心上,她連有時做夢也是被人嘲笑、看不起的情景。
就在精神極度壓抑的時候,丹丹從同學送來的雜志上看到了境外一個“咨詢”電話號碼。于是,在一天晚上,丹丹試著撥通了該電話,講述自己心中的苦悶。誰知,對方并沒有對丹丹心理上所受的創(chuàng)傷進行真正的“心理診療”,反而,以男女一些房事內(nèi)容誘惑。說什么,一個人要擺脫一切煩惱和憂傷,就必須尋求“男歡女受”,只有這樣才能超脫現(xiàn)實,達到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境界……丹丹對這樣的“心理診療”感到吃驚、懷疑。但在對方不斷的“性”誘惑、侵蝕下,幼稚、單純的她很快被引進深淵,不能自撥。
走向墮落
1995年暑假過后的一個星期天,丹丹請頗有幾分帥氣的汪老師到家補習功課。汪老師講些什么內(nèi)容,丹丹根本沒去聽,而是不斷向老師獻殷勤,琢磨如何才能向老師“獻身”。起初,汪老師對丹丹失常的言談舉止沒有在意,還不時訓導她要認真聽講。到后來,汪老師發(fā)現(xiàn)丹丹的行為已超出了師生之情,顯得很輕浮,但汪老師并沒有以一個師者的身份去嚴肅批評、教育、引導她。反而忘卻了自己為人之夫、為人師表的尊嚴,把丹丹摟在了懷里。
過了幾天,汪老師再次走進了丹丹的家。就這樣每隔三五天,只要丹丹的爸爸不在家,他倆就相聚在一起。
已不是姑娘身的丹丹,并不滿足于汪老師一人所帶給她的“歡樂”。于是,憑借自己漂亮迷人的臉蛋、秀美的身段,開始在校園、卡拉OK廳、夜總會、酒吧等場所物色對象,只要她看上了的,便毫不猶豫以身相許。
一天,丹丹在卡拉OK廳認識了一個帥哥,尋歡后,身體出現(xiàn)不適,沒幾天,病情越來越嚴重,她明白自己染上性病。但她并沒有就此醒悟,到醫(yī)院及時治療,結(jié)束這種荒唐、危險的“解脫”方式,反而更加瘋狂地以自身性病來報復曾與她爸爸有過不正當關系的女人。
瘋狂的報復
一天晚上,在皇冠歌舞廳,一位50來歲、西裝革履、身軀已發(fā)福了的劉某與一位舞姐剛跳完一曲,準備回到坐位上歇歇。這時,一位穿著艷麗、漂亮可人的小姐出現(xiàn)在他面前,主動邀請他跳舞。劉某受寵如驚,立即應邀入場,剛才的疲勞早已被懷中的嬌美麗人驅(qū)得無蹤無影,一曲接一曲,實在讓劉某興奮不已、如醉如癡。
舞池中大顯身手的劉某,就是丹丹要報復的第一個對象。劉某是某局的局長,他的女兒是丹丹爸爸最寵愛的女人之一。由于劉某手中有權,平時向她燒香求拜的人很多,舞廳、夜總會之類的娛樂場所自然是他常光臨的地方。
今天丹丹正是投其所好,把劉某撩撥得心猿意馬、魂不守舍。很快,劉某就成了丹丹的俘虜。事后,劉某患上了性病,并把他老婆也染上了。老婆死活要與他離婚,劉某也因此丟了官,受到了黨紀、政紀的嚴厲處分。就這樣,丹丹已趨于畸型的心理先后使4人遭受其害,其中一位年僅16歲的中學生也沒能幸免于難。最后,丹丹自食其果,被關進大墻內(nèi)。后來,她因患二期梅毒而被保外就醫(yī),面對前來看望的媽媽,她流下了悔恨的眼淚:“我不該放縱自己、自某墮落,成為社會的罪人?!?/p>
丹丹的故事雖然結(jié)束了,但留給人們的思索卻遠不止這些。擺脫煩惱之招絕不是墜落;懲治邪惡之劍絕不是邪惡。這件案例從反面告誡人們,應該怎樣生活,怎樣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