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晨??
1958年,知識界流行“插紅旗,拔白旗”,批判著名的知識分子和專家。青年學生們號召:青年人要勝過老年人,學問少的可以打倒學問多的人;敢想敢干,破除迷信。于是到處尋找靶子,擁有眾多青年讀者的巴金自然難逃此劫。當時,發(fā)動和參與批判的報刊主要是青年刊物《中國青年》《文學知識》《讀書》等。
在這個極端思想風行的年代,上海柯慶施、張春橋在文化方面搞了許多標新立異、極端化的花樣,諸如柯慶施到復旦大學當教授,以示教授沒有什麼了不起;柯慶施還要社社(人民公社)辦大學;張春橋撰文主張廢除資產階級法權……都受到贊揚和鼓勵。他們對巴金在1957年鳴放時批評上海市委,以及巴金作品在青年中影響早就不滿,現在正是清算的時候。6月,上海市委宣傳部干部徐景賢批判了巴金關于文藝作家法斯特的文章。緊接著,也是上級的姚文元與北京《中國青年》聯手,于10月發(fā)出長文批判,并加編者按語,明確提出“為了把共產主義的紅旗插遍一切思想領域,我們從本期起,將陸續(xù)對巴金同志的主要著作,進行分析批判?!庇谑?,各地的一些刊物、學校緊緊跟上,批判文章蜂擁而至。幾乎同時,《文學評論》發(fā)表了北師大學生的《論巴金創(chuàng)作中的幾個問題~兼駁胡風、王瑤對巴金創(chuàng)作的評價》。一時互相響應,形成浪潮。據不完全統(tǒng)計,1958年6月到1959年4月長達十個月中,批判巴金的文章近百篇,姚文元一個人就寫了三篇長文。
姚文元擔當主角
在這場批判巴金運動中,姚文元是一個關鍵性的角色。他首先在《中國青年》連續(xù)發(fā)表兩篇長文,針對巴金的主要作品《滅亡》《家》,題目就叫《論巴金小說〈滅亡〉中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和《論巴金小說〈家〉在歷史上的積極作用和它的消極作用》。顯然,這是經過周密策劃后推出的。經過半年多批判后,姚文元又發(fā)表了一篇以權威的口吻居高臨下做總結的文章《分歧的實質在哪里?》。因為那時《中國青年》已得到上面指示收縮這場批判,所以姚的總結只好發(fā)在《讀書》雜志上。
姚文元從批判胡風發(fā)家,是一個由政治運動造就的典型的文化打手。他最善于斷章取義,深文周納,熟練運用極端思想教條打人。巴金在1956年和后來1962年都曾描寫過這樣一種人:“他們把自己裝在套子里面,也喜歡把別人裝在套子里面。他們拿起教條的棍子到處巡邏,要是看見有人從套子里鉆出來,他們就給他一悶棍……”“他們的棍子造成了一種輿論,培養(yǎng)出來一批應聲蟲,好象聲勢很大,而且也的確發(fā)生過起哄的作用”。巴金的描寫顯然包括了姚文元這個具體對象。
1956年時,巴金對姚文元的極端言論頗為厭惡,曾有過交鋒。當人們對“鳴放”還有顧慮時,姚文元就叫喊要人們“鳴得好”,說話寫文章要“恰倒好處”,用意無非是想限制人們說話。巴金先后寫過《“鳴”起來吧!》《“恰倒好處”》兩文加以辯駁。巴金說:如果“定下不少清規(guī)戒律,號召人們起來齊鳴的時候,恐怕沒有多少人有勇氣來‘鳴了?!彼€說:“我覺得即使有人‘亂鳴,也比沒有人‘鳴好些?!笨梢姲徒饘τ凇叭f馬齊喑”如何痛心疾首,對姚文元這樣的極端分子又是如何厭惡到了極點。所以他在文章中直接點名姚文元譏諷說;“既然鼓勵別人講話,最好還是少來些限制,暫時不必發(fā)什麼‘恰倒好處的通行證之類,發(fā)通行證的辦法對‘百家爭鳴的方針會起一種抵消作用的。”
反右斗爭是姚文元大顯身手之時,僅1957年下半年之后七、八個月的時間里,他就寫了批判文藝界右派的文章多達七、八十篇。上海的徐中玉、施蟄存,北京的丁玲、馮雪峰、艾青、劉紹棠、陳涌、秦兆陽、徐懋庸,四川的流沙河,江蘇的“探求者”,以及《文藝報》、《新觀察》等報刊……都在他的棍子橫掃之列。巴金僥幸沒有被打成右派,但到了拔白旗運動時,這個窺伺已久的文化打手就抓住時機了。
姚文元首先選擇《家》《滅亡》做靶子,指責巴金“美化了無政府主義”,“對于《滅亡》這本書中的陰暗的虛無主義、極端的個人主義也采取了辯護的態(tài)度”,書中主人公杜大心的道路“是一條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方向相敵對的道路,和黨的領導相對立的道路”;說巴金宣揚的思想“對于社會主義事業(yè),它起著思想上的腐蝕、破壞作用”。他還說,有些青年接受了這種影響,“嚴重的發(fā)展到反黨。這點在去年鳴放中,是暴露得很清楚的”。這樣,姚文元就把巴金的舊作與所謂“右派進攻”捆綁在一起了,用心是很險惡的。
對于《家》,姚文元不能不對所謂“進步作用”作了一些肯定,但說那也“只存在歷史意義而失去了他的現實意義,而《家》中那些消極的、錯誤的東西,卻顯得非常突出了”。“它影響有些青年整個人生觀,因此它們的害處就特別大”“和今天的共產主義思想尖銳地對立著”。他還把批判肅清巴金思想的重要性提到是“青年們共產主義思想解放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也透露了姚文元們對巴金的恐懼,在把巴金視為障礙的同時,隱伏殺機。
批判悄然停止
姚文元文章像一個法官在作政治批判悄然停止判決,而且隨心所欲,被批判者連一聲辯解的可能都沒有。這與文藝批評是毫不相干的。幸好姚文元們那時還沒有權力左右全國所有報刊,所以也有一些讀者不服,投書反駁,有讀者認為“巴金作品教人向真向善向美”,有的愿成為琴那樣的人,有認為覺慧的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更有人認為巴金是“杰出的民主主義作家”,巴金作品比“滿篇政治口號的文學作品好得多”。
1958年11月,《文學知識》編輯部在來稿綜述中曾說:全部肯定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愛情三部曲》有七十四篇,否定較多的有四十篇,基本肯定又有所批判的有三十五篇。如果這也可以算是一次準民意測驗的話,在那樣政治環(huán)境中肯定巴金的仍占多數,就相當說明事情真相了。另據《文學知識》統(tǒng)計,到1959年4月,“收到稿件近千件”。這也都說明巴金和他的作品以及這場批判在群眾中的影響是如何深了。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對巴金的評價,也涉及到如何評價49年前的作家作品,如何對待知識分子的問題。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批判巴金運動也引起了國外輿論的注意。巴金是一位有國際影響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國外擁有讀者,他在海外有許多朋友,更重要的是關系到中共的知識分子政策。所以,外電很快就報道了“中共批判巴金”的消息,美國、日本方面反映較多,共同社、著名作家教授竹內實、松井博光等等先后撰文報道評論此事。
在這漫長的批判過程中,巴金當然無可奈何。他不能同意那些極端分子的指控。但歷來被批判者是被剝奪了發(fā)言辯護權利的。他不知道這樣的批判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他不能不擔心,會否受到進一步的打擊。他后來追憶此事時曾說:反右后,“第二年下半年就開始了以姚文元為主力的‘拔白旗的‘巴金作品討論。討論在三四種期刊上進行了半年,雖然沒有人能把我打翻在地,但是我那一點點‘獨立思考卻給磨得干干凈凈。你說……我說……我一律點頭?!?/p>
這場批判運動雖然不是共產黨內主要文藝領導層的決策,但也受到了他們的密切注意。他們對于巴金作品的評估,大致上和解放初丁玲的講話、馮雪峰的文章是一樣的:既肯定了其歷史作用,又對不寫共產黨革命以及無政府主義傾向持批評態(tài)度。姚文元等過分夸大消極作用,且在報刊上公開進行批判,不是他們的原意。周揚等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文藝方面的代表,反右時也打擊了大批的黨內外作家藝術家,但總還希望在自己領導下的文藝創(chuàng)作能夠繁榮,隊伍能夠壯大,因此對于巴金這樣的作家:解放后一直誠心誠意地進行思想改造,響應號召深入戰(zhàn)地生活,努力描寫工農兵,歌頌新社會,對領導也很尊重,又有很大的聲望和影響,他們還是想團結而不愿打擊的。因此當這場批判突然發(fā)動起來以后,他們采取了旁觀并設法淡化的態(tài)度。在他們的影響下,中國作協(xié)和北京的主要報刊基本上沒有介入,即使像最早發(fā)起批判的《中國青年》進行了四、五期后,就悄然停止了。
巴金檢討
1958年10月,巴金從蘇聯塔什干巴金檢討參加亞非作家會議后回到北京,得悉姚文元等發(fā)文章批判他。好友曹禺當時正任中國作協(xié)書記,很關心此事,把有關的批判文章收集起來給剛回國的巴金看,老朋友傾談良久。曹禺還向周揚以及作協(xié)黨組書記邵荃麟匯報此事,也報告了巴金的情緒和心態(tài),說他有一點緊張。據說,周揚對曹禺說,對巴金的批判是群眾中來的討論,不是黨示意布置的,勸他不要多想。
邵荃麟是位資深的老黨員、理論家,為人善良厚道。他根據周揚的指示精神,約巴金到家里晤談,給予開導和安慰。據說,邵荃麟對巴金說:你的“三部曲”在三十年代起過一定的反封建的積極作用,但在青年讀者中也確實產生過消極的影響。我們不能要求你當年用今天觀點來寫作,但是應該認識今天這種消極方面的影響是存在的。報刊上提出的這些批評可以理解的,不必緊張。邵荃麟還從作協(xié)工作角度考慮,主張對巴金作品最好有個熟悉他的人能夠寫一篇有說服力的評論文章,作出科學的評介,比他自己來寫“檢討”性的文章更好一些。邵荃麟提議把這個任務交給張?zhí)煲韥碜觥I圮貅朐谡勗挄r,當然也談到了巴金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問題。他說:1945年在重慶時。(毛)主席問過你(關于無政府主義問題),但到現在你沒有公開表示過態(tài)度。你要在適當場合表示一下。
接著,周揚也到巴金住處看望,鼓勵巴金說:這是一次考驗,經受得了就好。他還說:我也聽說你在前一時期說過幾句話,想找你談談,現在事情過去了也就不用談了。周揚希望巴金不僅是消極的改造,應當爭取做一個共產主義戰(zhàn)士。
巴金當然理解些文藝界領導的好意。但是對于他的舊作的評估這個問題,就像一個陰影在追逐他。無論報刊的批判,還是文藝界領導,都在不同程度上關注著他的作品中的“消極影響”和“無政府主義”問題。他在想這個問題。
1958年底,巴金給蘇聯友人彼得羅夫的信中,談到了對這場批判的看法,盡管是對外國人談問題不免婉轉緩和一些,但大致上表達了他當時的真實心情。他說:
我覺得對我過去作品的批判,有些是正確的。也有些文章對我過去的作品有些誤解。我的作品在當時看就有毛病,在今天看當然更有毛病。對過去的作品的解應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然而對那些作品和作者的要求就應當顧到當時的實際情況。我對我的人物其實都有批判,不過有時并不明顯。吳仁民是我的一個朋友,覺慧身上有我自己的影子,我并不把他們當作英雄人物看待?!峨姟防飬侨拭駥懙糜行├硐牖?,卻又寫得簡單?!队辍防锩鎱侨拭衲切﹣G臉事情倒有一半是真的。當時他怎麼算是革命者呢。覺慧出走以后,如果經過改造是可以成為革命者的。他在《家》中有作用,一方面給人一點希望,另一方面也襯托出舊家庭的腐爛與沒落。倘使沒有一個覺慧,單寫舊家庭的罪惡也能反映現實。要是老舍或者Thomas Mann來寫這種題材,他們可能不要覺慧這個人,他們會寫覺慧死了,舊家庭完了(像T·mann的Budenbrook一家)。我來寫就喜歡加一個覺慧。其實我們三弟兄倒有點像高家那三個年輕人。我的作品中常常寫個人奮斗。在舊社會這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些主人翁如果活到今天也會服從集體的利益了。倘使在今天還要學當時人物的個人奮斗的精神,那就會產生很大的消極作用。所以那些批判的文章對年輕讀者來說還是有好處的。
這些話其實正是巴金對當進批判的答復和反批判,只是無法公開說而已。
1959年初,曹禺經過上海,到巴金家探訪,看到他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即將出版的《巴金選集》寫的一篇檢討性的《后記》很不以為然,認為它“并不是心平氣和地寫出來的”,說巴金有委屈。曹禺回到北京就向黨組書記邵荃麟匯報了。荃麟也不贊成這樣的后記,他們都認為“不大妥當”。周揚得知后也說,不要勉強人家做檢查。于是,荃麟趁給巴金復信之便說,這樣的檢討文章“我意暫時可不寫。”他還是主張由張?zhí)煲韺懗鲈u論巴金文章后,再根據情況考慮由巴金寫一篇不必太長的文章說說自己的意見。他讓曹禺轉告巴金。這是4月的事。
4月下旬,巴金到北京參加全國人大會議。他們又討論了這件事。荃麟為了說服巴金,花了整整一個多小時,最后巴金同意了。荃麟也就通知人民文學出版社抽掉了這篇檢討性的后記,改用一篇出版說明來代替。
邵荃麟的一番好意使巴金非常感激。但是,作為當事人巴金面對近幾年不斷的批判,總想設法有個了結,現在這篇后記正好抵擋一下。5月,他從北京回到上海,在編?!栋徒鹞募返?0卷時,就把這個后記摘要作為《我的幼年》的注解公開了。
巴金說他“挖空心思”寫了這篇檢討。他既想說明自己是在追求進步、革命,又不得不被迫承認自己走的路是錯誤的。整個文字不斷回繞著說:
“……在五四運動后,我開始接受新思想的時候,面對著一個嶄新的世界,我有一點張惶失措,但是我也敞開胸膛盡量吸收,只要是伸手抓得到的新的東西,我都一下子吞進肚里,只要是新的、進步的東西我都愛;舊的、落后的東西我都恨?!髞砦议_始接受了無政府主義,但也只是從克魯泡特金的小冊子和刊物上一些文章里得來的?!枷氲臏\薄與混亂不問可知……所以當時像我那樣的年輕人都有這種想法:推翻現在的社會秩序,為上輩贖罪?!医K于離開我在那里面生活了十九年的家。但是我從一個小圈子出來,又鉆進另一個小圈子。……革命的道路是很寬廣的,然面我卻視而不見,找不到路,或者甚至不肯艱苦地追求。……說實話,我當初接受新思想的時候,我倒希望找到一個領導人,讓他給我?guī)???墒俏液髞韰s漸漸地安于這種所謂無政府主義式的生活了?!覐膩聿辉鴳岩蛇^:舊的要滅亡,新的要壯大,舊社會要完蛋,新社會要到來;光明要把黑暗驅逐干凈。這就是我的堅強的信仰?!易约翰蝗⒓訉嶋H的、具體的斗爭,卻只是閉著眼睛空談革命,所以絞盡腦汁也想不到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個人應當如何在黨的領導下參加戰(zhàn)斗……我隱隱約約地看得見前途的光明。這光明是屬于人民的。至于我個人呢,……我并不敢抱多大的希望。我的作品中那些憂郁、悲哀的調子,就是從這種心境產生的,……”
整段文字都流露了被迫和無奈的心情。那時的巴金只想投降過關,所以在編校第9卷、第10卷時,還寫了多處帶有檢討性、解釋性的注解文字。
其實,即使作了這些說明和檢討,也并沒有使巴金的精神上因此得到解脫,反而更為沉重苦悶了 。他誠心誠意接受改造那麼多年,不僅沒有進步,反倒問題愈來愈多,愈來愈不為社會理解和信任了!巴金后來在《隨想錄》中有一段對自己那時的心情的解剖和描寫:
這(指1957年反右派斗爭)以后我就有了一種恐懼,總疑心知識是罪惡,因為‘知識分子”已經成為不光彩的名稱了。我的思想感情越來越復雜,有時候我甚至無法了解自己。我越來越小心謹慎,人變得更加內向,不愿意讓別人看到真心。我下定決心用個人崇拜來消除一切的雜念,這樣的一座塔就是建筑在恐懼、疑惑與自我保護上面,我有時清夜自思,會輕視自己的愚蠢無知,不能用自己的腦子思考,哪里有什麼‘知識?有時受到批判,遇到挫折,又埋怨自我改造成績不大??傊医o壓在個人崇拜的寶塔底下一直喘不過氣來。
在‘文革到來之前,我的確就是這樣地混日子,我用一個混字,因為我只說空話沒有干實事。一次接一次開不完的會,一本接一本記錄不完的筆記,一張接一張廢話寫不完的手稿!
巴金就是這樣,在寫了那些認錯檢討之后,他走上了一條更加艱難泥濘、荊棘叢生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