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娘
加拿大溫哥華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諾爾曼·司密斯立意研究中國三四十年代的東北女性文學,他在閱讀了若干部東北女作家的作品之后,寫信給我說:“我在深思一個主要的論題,我想那個兩個字‘忍耐是正好。我覺得您們滿洲女作家特別了解忍耐,也許比別的中國人深沉的……我真的不知道您在那里找到了怎么龐大的忍耐?!?此信是用中文寫的,見下頁)
這位碧睛褐發(fā)的西方青年,用西方的思維方式,理解了東方女性的苦難,挖掘出來東北女作家的忍耐,且是龐大的忍耐。設如作為東西方文化溝通之點之線,可以說是起點不凡。
使司密斯困惑的、不知道東北女作家從那里找到的“忍耐”,對生長在東北大地上的女作家(包括我在內(nèi))來說:既簡單又明晰。我們這一代人,幾乎是從有記憶的一天起,便是滿洲國康德皇帝的臣民了。這個康德,除了他在詔書上使用的傳國御璽之外,我們對他一無所知。當時,老百姓的柴米油鹽,由滿洲國的厚生省(相當于民政部)管。厚生省的主管是日本人,取暖的煤、裹腹的米,統(tǒng)統(tǒng)支援“大東亞圣戰(zhàn)”去了。就是我們這些能讀得起中學、屬于上層社會的仕女,三餐中也有兩餐半是高粱米,那半餐是苞米プ印苞米面。幸而肥沃的黑土地能夠收獲土豆、蘿卜,才免得我們吃草。白米,一般是朝鮮人種的,黑市價格高得嚇死人。我一個同學的媽媽得了腸癌,渴望喝上一碗白米粥,卻直到閉眼,也未能獲得一撮白米。這種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忍耐”伴著生命存在。
我高中畢業(yè)后,曾在大同報短暫工作過,與女作家吳瑛同事。我倆是省女中的先后同學,她大我?guī)讱q,當時已是小有名氣的女記者了。她在《青年文化》(康德10年10月號)雜志上發(fā)表的小說《鳴》,中有這樣一段話:“你是一條狗,你奪去并占有了我的一切,你還想污辱我的肉體,你想用你慢性殺人的手段制服和剝奪我,我已經(jīng)是一無所有了,我只剩下了一條命,我就用生命同你斗爭吧!”
就是這樣一篇以家庭財產(chǎn)分割引起沖突為主線的小說,也上了日偽整肅的黑名單。在解放后公開了的日偽檔案里查到了對《鳴》的剖析,結(jié)語是:文章暗示滿洲人民已為日本剝奪了。
當時東北社會的主流意識,仍是延續(xù)千年的男性中心。日帝進占以后,他們武士道的大男子神魂對此更是助紂為虐,雪上加霜。廣大婦女成為男人發(fā)泄肉欲發(fā)泄憤懣的弱勢群體,苦不堪言。吳瑛刊登在文選第一輯(1940年)的小說《翠紅》,就鮮明地揭示了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這個以肉體換取生存的底層妓女,理直氣壯地向調(diào)笑她的男人又諷又罵:“聽著!都是為了吃飯呀!,我同你們一樣是人,叫我瘋娘們,我騎上你們的祖宗板,你們才是瘋子呢……你們不也是低聲下氣地從人的腳底板下討飯吃的嗎?女人要是管嘛都犧牲了,一宿就能賺上你們好幾天的工錢……”
1986年,沈陽的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女作家的專輯《長夜螢火》(收錄了吳瑛的三篇作品)。當代作家陳放讀了之后,寫下了這樣幾句意韻深長的話:“面對這些女性靈魂的自我發(fā)現(xiàn):尋找、掙扎、困惑、抗爭、吶喊,血一樣的吻和冰一樣的柔情……我們仿佛聽到了九天玄女和女媧從另一個世界送來的歌聲……(1987《追求》三期)
推算起來,陳放怕也有五十歲了,在當代青年人眼中,是老陳了。當代青年看我們,怕更是朦朧了吧!我們盼望的只是理解。盡管我們的文字還沒運用得十分得體、妥貼,思想、感情也沒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們反映的是一段歷史,一段我們民族承受的苦澀、難堪、頭懸殺身之禍的歷史。和我們同一時空生活過的日本當時的《每日新聞》的記者(中園英助),在回憶、懺悔的名著《在北京飯店舊館》(1992一版,1993四版,東京,筑摩書房,獲讀賣文學獎)中,用套紅的大字書標寫的是:“歷史不容忘記?!?/p>
1945年日帝投降,吳瑛為了逃脫漢奸之罪,悄悄離開了生于斯、長于斯的長春,隱姓埋名,在長江之濱的一個小城謀到了一個圖書館員的糊口之所,背歲著漢奸之枷,在有為之年黯然病逝。
康濯同志主管1937—1949新文學大系的工作時,親口告訴我,吳瑛的作品選進了大系。我欣喜之余便千方百計地尋找吳瑛親人的下落??释选皻v史承認了吳瑛,吳瑛不是漢奸”這一特大喜訊告訴他們??墒俏覜]有找到他們,一點音訊也無,歷史淹沒了吳瑛和她的一家。我能做的,只有悵望冥冥九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