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乃珍
教材結(jié)構(gòu)
新教材第一冊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課文”、”復習”、“口語交際”五部分。與原人教版教材相比,減少了頭緒,減輕了難度,增加了趣味性。
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有兩幅圖,可以讓學生形象地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喜歡,上學、喜歡學校,并練習簡單的會話。接著是“漢語拼音”,學習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及拼音方法。漢語拼音之后是一篇篇課文。全冊共25篇課文,分五組。每課之后有3個或4個練習題。每組之后安排一個“復習”,除了進行拼音、字、詞、句的練習外,還有計劃編排了寫字練習。每個“復習”的后面專設(shè)一次“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聽說習慣以及初步的口語交際的能力。教材中安排了大精美的圖畫.生動直觀,增加了可讀性和趣味性,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nèi)容,又進行了美的教育。
入學教育
“入學教育”共兩幅圖。第一幅面的是家長送孩子上學,學生第一次見到老師,師生相互問好,以此進行禮貌教育,并開始學習對話。第二幅畫的是寬闊、美麗的校園,孩子們有的在熟悉環(huán)境,有的在快樂地玩耍。“人學教育”與原教材不同的是,減少了內(nèi)容,增加了口語訓練。
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部分根據(jù)新大綱的精神,降低了要求,減少了內(nèi)容。具體要求是:用4至5周的時間,學會聲母、韻母、聲調(diào),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準確地讀出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
新教材與原教材的拼音部分相比,由17課減少到14課。聲母中呼讀音的形式取消了,直呼音節(jié)的內(nèi)容剝掉了;增加了兒歌,增設(shè)了復習,以增加趣昧性,減輕負扭。
為什么要取消呼讀音的形式呢?這是克服繁瑣的教學發(fā)音知識的一項措施。
為什么要刪去直呼音節(jié)的內(nèi)容呢?新大綱規(guī)定漢語拼音的功能是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不再提幫助閱讀。功能的調(diào)整。決定了漢語拼音要適當降低要求,可以不再用直呼音節(jié)的方法教拼音。與原教材相比,每課都編排了一首,兒歌,還配了精美的插圖。兒歌中標紅的字母(黑白版做了加大加粗的處理)是本課新學的聲母或韻母。拼音部分的兒歌,前邊幾課,可由老師帶領(lǐng)學生讀幾遍,不作任何講解;后邊幾課,可以鼓勵學生借助拼音試讀一讀,也可以繼續(xù)由老師帶著讀。
識字、寫字
本冊教材要求學生學會140個字,認識160個字.分布在25篇課文之中。要求學會的字除第一課外,每課不超過6個。要求學會的140個字,其中獨體字80多個,占60%以上。要求認識的字每課不超過8個。要求學會和要求認識的字,列在每課課文之后。方格里是要求學會的字,橫線中是要求認識的字。書后有生字表,還有詞語表,列出除單音節(jié)詞以外的多音節(jié)詞,共54個。在識字的同時,前五課安排了13個常用筆畫。從第六課開始出現(xiàn)常用偏旁(又稱部件),共28個。
要求學會的字,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正確書寫。教材中要求學會的140個字,一半以上是筆畫簡單、構(gòu)字率高的獨體字。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掌握這些字的筆畫、筆順,認識常用偏旁,逐步掌握一些識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識字能力。要求會認的160個字,要求讀準字音,不抄寫,不默寫,不考試。教師教學中如何操作呢?(1)可以結(jié)合課文的原詞讀一讀;(2)可以列舉含有這個字的常用詞語,幫助認識這個字;(3)可以用卡片或做游戲等方法,幫助學生認讀這些字。在本冊中要求認識的160個字,在以后各冊中大部分會轉(zhuǎn)化為要求學會的字,同時會提出新的會認的字。要求會認的字,只在課文中注音,在同一冊中,再復現(xiàn)也不注音,目的是促使學生離開漢語拼音會認這些字。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有效手段。第一冊的寫字練習有兩條途徑,一是寫好每課要求學會的字,一是寫好復習中的字。課后和復習中的寫字練習,都是在田字格中先描后寫。教師要認真指導,嚴格要求,不僅要學生把字寫正確、端正,還要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執(zhí)筆姿勢,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閱讀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25篇課文。體裁有古詩、兒歌、謎語、童話、故事、散文等。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是識字、學詞、學句,進行朗讀、背誦訓練,積累語言,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新大綱要求在小學階段背誦80首古詩詞。人教版新教材從第一冊開始系統(tǒng)安排。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yīng)兒童愛讀愛背、記憶力強的特點,只要求讀讀背背,學習生字,在理解上不提要求。怎樣進行古詩教學呢?一般地說,可以先由教師范讀或聽錄音讀,再由學生借助拼音讀,聽同學讀,要多讀幾遍。然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首詩是古時候哪位詩人寫的,并結(jié)合插圖,簡單說說這首詩寫的是什么,而后指導學生背誦。學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地方,教師可以酌情點一下,不要作過多的講解。教學重點應(yīng)放在讀讀背背和識字、寫字上。
本冊的其他課文都比較短淺,容易理解。教學中應(yīng)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要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相互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以詞句為重點,對于難理解的詞句、好的詞句要多讀,還要指導學生初步理解;對于優(yōu)美的句段,要鼓勵學生背下來。
課后練習
本冊教材的課后練習作了較大的改進。每課3題或4題,大部分是讀、背、寫字方面的練習。另外,設(shè)計了一些連一連、畫一畫、找一找、唱一唱、演一演的題目。如學了《雪地里的小畫家》,讓學生把課文中出現(xiàn)的“小畫家”和他們畫的“畫”連一連,同時畫了真的“竹葉、楓葉、月牙、梅花”,以便準確地認識事物,同時借助圖鞏固學過的字。(如圖)
學了《詠鵝》,讓學生給鵝的圖涂顏色;學了《小竹排在畫中游》,讓學生把課文中“鳥兒唱、魚兒游”的句子畫成圖畫;學了《小小的船》,讓學生唱這首歌;學了《老公公》,讓學生結(jié)合新年活動,表演老公公賀新年。
本冊教材的自讀課本,仍用原第一冊自讀課本。改進閱讀教學方法以后,教學時間會比較寬裕,建議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課,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自讀課本,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復習
本冊教材共有9個復習。拼音部分4個,課文部分5個。拼音部分的復習題,有組一組拼一拼、連一連、畫一畫、寫一寫、描一描等。如,拼音部分復習三,第一題是用單韻母卡片組成復韻母。第二題是給孔雀羽毛涂顏色,區(qū)分一般音節(jié)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第三題是把學過的復韻母連成一輛漂亮的小汽車。(如右欄上圖)
課文部分的復習題,以各種形式復習字、詞、句。如,復習五,第二題是復習學過的6個生字,要求按花瓶上標明的筆畫數(shù),往花上寫字。這種形式比讓學生在田字格里寫字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再如,復習七,第一題是練習拼音和漢字對應(yīng),以鞏固拼音和識字。課本上畫了茶壺和茶碗,要求把茶壺上的音節(jié)和茶碗上的漢字連起來。
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是聽話、說話的發(fā)展。它不僅要求訓練每個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語交流中,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根據(jù)新大綱的要求,這一冊教材的口語交際自成體系,在每個復習之后設(shè)專項進行訓練。拼音部分安排4次,有說自己家庭成員的,有說做手工過程的,有說怎樣愛護小動物的,有說做游戲過程的。課文部分安排5次,有背古詩或兒歌的,有讓學生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際的,有讓學生畫完圖畫以后說說畫的內(nèi)容的,有結(jié)合生活說說怎樣過新年的,還有看圖說故事的。
每次口語交際都配有圖畫,還設(shè)計了提示或問題。圖畫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體現(xiàn)了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提示或問題,明確提出訓練的內(nèi)容和要求。教學中,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要求口述的,一定要在人人練說的基礎(chǔ)上,再指名說,還要適當引導全班同學評一評、議一議。訓練內(nèi)容要適合交際,更要體現(xiàn)雙向互動的特點。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在閱讀教學、識字教學等語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