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學習方式、傳播方式與課堂教學改革

2000-04-26 08:22文喆
人民教育 2000年12期
關鍵詞:學習者學會教材

文喆

一、人的學習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體驗學習,二是發(fā)現學習,三是接受學習。

體驗學習,是人最基本的學習形式。體驗學習是指人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通過反復觀察、實踐、練習,對情感、行為、事物的內省體察,最終認識到某些可以言說或未必能夠言說的知識,掌握某些技能,養(yǎng)成某些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tài)度、觀念的過程。體驗學習可以不通過語言工具來實現,嬰兒認識母親,小孩子識別回家的路,成年人掌握某種技術,例如騎車的要領,都不必或者難以用語言來記憶表達:體驗學習也可以借助語言工具來完成,甚或學習的對象本身即是口語或文字材料,例如讀一首詩或一篇散文、小說,但是體驗學習的目的卻在于追求文字以外的東西,追求理解、體驗語言符號所代表的生活場景與思想感情,追求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認識、情感、態(tài)度與觀念的變化。

體驗學習因其并非一定要借助語言工具來實現,所以它是一切較高等動物共有的學習行為,人類因其既可以通過語言工具又可以不通過語言工具來進行體驗學習,所以人的體驗學習的效率更高,質量也更高。體驗學習的基礎是在反復實踐過程中的內省體察,是通過學習者不自覺或自覺的內省積累而把握自己的行為情感,認識外在世界,所以它必然是一種個別化的學習行為。外在世界包括學校和教師,可以為學習者設置種種有利于實踐與體驗學習的環(huán)境,可以促成或阻滯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但是卻無法取代學習者的主動行為。在中小學教育中,體驗學習主要應用于情感態(tài)度的學習,技能技巧的學習,體育、藝術、品德教育、文學等等都包含大量體驗學習的內容,一些隱性課程、社會實踐活動,也需要通過體驗學習來形成或深化其學習成果。

發(fā)現學習,亦稱探究學習,是指人通過對自然、社會現象或文字材料的觀察、閱讀,發(fā)現問題,搜集數據,形成解釋,并對這種解釋進行交流、檢驗與評價的過程。發(fā)現學習的基礎是對材料實在的或語言的的觀察或閱讀;發(fā)現學習的難點在于在聯想對比勘驗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提出解釋或假說,進行批判與邏輯思考:發(fā)現學習的要義在于設計實驗、搜集數據以驗證假說的合理性,在于尋找多樣化的問題解答或行動方案。

發(fā)現學習也是人類基本的學習方式,是一切科學發(fā)明發(fā)現與新知識產生的基礎。發(fā)現學習的關鍵是提出問題及解釋,驗證問題解釋,所以發(fā)現學習必須借助語言工具來實現。在一定意義上,發(fā)現學習是人類特有的學習方式。當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某些高等動物也有類似人類語言的生命現象,所以它們也可以實現某種初級的發(fā)現方式的學習。

發(fā)現學習也是一種個別化的學習行為。雖然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或領導者可以有計劃地分解學習任務,可以讓若干名學習者分別完成觀察、閱讀任務并提出解釋,也可以讓不同的學習者依次完成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但是只有當學習者在自己發(fā)現或接受他人的發(fā)現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提出假說、解釋并進行驗證評價之后,發(fā)現學習的任務才會最終完成。所以,發(fā)現學習是一種可以在合作學習環(huán)境下實現的個別化學習方式。在中小學教育中,研究性課程、實踐活動課程以及無時無刻不在的學習者以提出問題、進行解釋為目的的主動聯想、分析、綜合、歸納的思辨活動,都是發(fā)現學習的佳例。發(fā)現學習,是學習者主體意識與創(chuàng)造精神生發(fā)的土壤,是傳統(tǒng)教育最易忽視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最需提倡的學習方式。

接受學習,是人類特有的學習方式。接受學習的對象不是自然與社會本身,而是前人或他人對二者的描述解釋與經驗,學習者通過閱讀、傾聽與研究獲得知識技能與態(tài)度方法。學習必須通過語言符號系統(tǒng)來實現,學習者不僅要學習相關的語義系統(tǒng)與邏輯運算規(guī)則,而且要學會把符號系統(tǒng)所表達的間接經驗在某種程度上轉化為直接經驗,從而最終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身。

接受學習是建筑在前人或他人經驗基礎上的學習,所以它必然是涉及傳遞雙方的合作方式的學習。學習活動涉及兩個以上主體或者可以稱其中傳的一方為主導,也可以在多個主體之間進行,例如可以在點對面、面對面或面對點之間實現傳遞。由于語言文字可以超越時空限制,由于學習材料可以是前人或他人對人類經驗科學歸納分析的成果,所以接受學習不需要學習者事事親身經歷,這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也是可以有完整計劃與精心組織的學習方式。接受學習的最大價值在于新一代不必從零開始學習活動,他們可以通過繼承接受前人與他人的認識成果而加速個體的認識發(fā)展過程,從而不僅使有限的生命個體能夠更從容地面對無限的知識海洋與大千世界,而且使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成長成為可能。因為,人類認識的精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都是多少代人類思想家、實踐活動家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它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都由每一代人類生命個體去重新發(fā)現。正是接受學習這一方式,使人類能夠一代代接續(xù)著去認識與改造世界,從而能夠超越其生物界儕輩,主宰自己的命運。接受學習,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當然,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這三種學習方式往往是交錯融通組合在一起發(fā)揮作用的,在接受學習中可能有體驗學習與發(fā)現學習的成分,在體驗學習中也會融入接受學習與發(fā)現學習的因素,而發(fā)現學習中同樣會有接受學習與體驗學習的加盟。由于各自比例不同,側重不同,從而形成多種多樣的學習模式。但是應該指出,從總體方面看,不但存在某類學習任務以某種學習方式為主、為適宜的現象或規(guī)律,而且存在誤用學習方式的現象,后者則是學習者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揚與學習成效的獲得的重要障礙因素,也是教學效果不佳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傳統(tǒng)的中小學教育,十分重視接受學習,比較忽視體驗學習,尤其忽視發(fā)現學習。

這不僅因為接受學習是一種可以集體進行的便捷高效的學習方式,而且因為人們一直認定兒童少年必須廣泛繼承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并希望在其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

在接受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個別的學習者面對的是人類集體的文明成果,是用嚴密的學科體系組織起來的人類認識與思辨的精華,是復雜的語義系統(tǒng)與邏輯運算規(guī)則,并被要求用這一套多變的符號系統(tǒng)去表達感受與解釋生活現象。權威嚴密的學科知識體系及其傳播者,一方面有利于學習者高效快捷地掌握認識要點,另一方面卻又削弱了他們提出疑問與另做解釋的勇氣:加上對于體驗學習與發(fā)現學習的忽視,傳統(tǒng)教育下兒童少年發(fā)展的缺陷不僅是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不足,而且是主體意識發(fā)育不良,是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自覺意識、責任意識與權利意識薄弱,因而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及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需要。

所以,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加強對學習者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都在推動教育管理改革、教育體制改革與教育結構改革的同時,大力推動課程教材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創(chuàng)造適應新教育需要的新的課程與教學。這種努力,一方面表現為更加重視體驗學習與發(fā)現學習,創(chuàng)設了研究性課程、小論文寫作與社會調查等實踐性課程,積極進行以科學實踐與科技制作為代表的活動課改革,以及開設著力引導學習者深入社會、深入實際并學習承擔社會責任的社會實踐課,等等。特別是研究性學習,以學習者自主提出問題,展開調查,收集數據,形成解釋并評價檢驗成果為基本環(huán)節(jié),以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主題活動形式培養(yǎng)學習者的科學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將教學與社會實踐、科學研究聯系起來,激發(fā)學習者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設良好的發(fā)育環(huán)境。教學創(chuàng)新的另一種努力又表現為改進講授技巧與豐富教學手段,借此提高學習者聽講學習的積極性。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加強直觀教學與演示、模擬試驗,運用現代聲像與計算機技術強化講述講解的效果,調動學習者的各種心理需求,努力使學習者由被動接受變?yōu)樯鷦优浜辖處煹闹v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與愛好等等,近年來進行的諸如計算機輔助教學、愉快教育、和諧教育、成功教育、主體教育等等教學改革的嘗試,也都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應該承認,這些改革試驗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習者主體地位的落實,但在總體上仍未能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學習者活動的空間仍受較大限制,從每位學習者實際出發(fā)去組織教學,仍然難以真正實現。當然,現階段中小學課堂教學以接受學習為主,接受性學習以教師口頭講授為主,這是由中國尚不發(fā)達的現實國情決定的,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基礎教育的基本性質決定的。無論是研究性課程,實踐活動課程,還是遠程教育網絡,都只能是課堂講授的補充,都需要在接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都需要在學習者掌握必需的讀、寫、算、交流、分析、綜合等基本學習工具或方法的基礎上實現。因此,改革的目標不僅是要加強體驗學習、發(fā)現學習,關鍵是要改善接受學習,要積極探求接受學習的新形式。

三、從傳播的角度看,接受學習也是一種傳播形式。

從古到今,人類的傳播形式大體有四種。首先產生的是口頭傳播,主要是由巫師或圣者作為神或自然的代言人,用耳提面命的方式,傳達神衹或自然的意旨,那些復雜的象征儀式與咒語,只有經過代言人的解說才能為受眾知曉。神衹及其代言人是主宰者,是主動的,廣大受眾則只有奉命惟謹、照辦不誤的責任。后來的英雄傳奇和神話傳說,也是通過游吟詩人或史詩故事講述者口頭傳播,雖然神圣的光環(huán)有所減弱,而傳播者與受眾的地位高下與主動被動關系卻保持不變。傳播的第二種形式是書籍傳播。文字與印刷術的發(fā)明使傳播活動脫離了活生生的個體,傳播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在受眾主動選擇下進行。雖然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讀書人想找到書并不容易,著書人想把見聞與思想變成書籍也很困難,但是受眾這時叫讀者畢竟有可能挑選讀本,也有可能放棄閱讀,甚至還能用加批注的方式與古圣先賢討論問題。雖然著書是圣賢的特權,雖然書籍往往是經典的同義語,但是隨著印刷術的普及,讀者群開始出現,這就使受眾讀者的權利開始納入著書人的視野,他們的地位也開始有所,上升。傳播的第三種形式是大眾傳媒,尤其是以電視為代表的現代傳媒。因為音像傳播需要投資巨大的設備支持,傳播重又成為少數人電視臺老板、主持人、明星與節(jié)目制作人的特權。盡管受眾這時叫聽眾或觀眾可以用頻道開關來表示不滿,然而無形的巨手卻會指揮許多掌握傳播權力的人,用最直白淺顯的圖解方式例如肥皂劇剝奪受眾的思考權利,以致創(chuàng)造出電視癡呆癥的怪病。大眾傳媒聲情并茂、生動形象的基于口頭的傳播形式,加大了信息流通的速度與廣度,也影響了接受者主體性作用的發(fā)揮。傳播發(fā)展的第四階段是網絡媒體的出現。以文字文本為基礎,輔以多媒體的信息網絡,不僅使信息數量成百上千倍增長,而且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播質量,文字與圖像、聲音的巧妙結合,使閱讀重新成為重要的獲取信息的方式,也使閱讀者的閱讀興趣、選擇權利得到尊重。網絡傳播淡化了傳播者與受眾的界線,甚至讓每位上網者都有了發(fā)布信息的權利,也都產生了面對信息海洋無所措手足的困惑。網絡傳播時代,是新的閱讀時代,是需要學習者以更強的主體精神去積極探索,去解釋、加工、改造信息的時代。學習化社會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從這樣的角度反觀教育活動,傳統(tǒng)教育似乎是停止在口頭傳播時代的傳播活動。雖然有了各種權威的教科書,雖然有了各種參考讀本、實物模型、辭典與因特網,學生的知識卻還是聽來的,人們還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完成傳播任務。在課堂里,許多理科教師講述的內容甚至例題都與教科書并無二致,學習者的主要本領是會聽講,教師的主要責任是講解,以致相當多的學生養(yǎng)成了除了做題以外不看教科書的習慣;這中間語文課似乎例外,課文總歸要讀一下,可惜考試內容卻往往是課文之外的解釋,是教師傳達的各種微言大義,結果關鍵還是聽講,閱讀依然不起太大作用。在這樣的教學觀念影響下,學習者雖然在學校進行了系統(tǒng)學習,也認識了若干漢字,然而卻不會閱讀,不喜歡閱讀,不習慣閱讀,尤其無法通過閱讀來學習新知發(fā)展自己,當然也就很難適應學習化社會的要求。舉例來說,當前社會,上各種名目的培訓學習班風起云涌,花樣繁多,人們似乎只有重新聽課,才能學會新知,甚至自學考試這種以自學命名的制度,相伴而生的仍是各種以輔導為名、以面授講課為實的成人學校,閱讀學習總是競爭不過聽講。

人類即將進入以閱讀能力為基礎的信息網絡時代,每個民族都需要整體提升學習能力以締造學習化社會,在這種條件下,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學習者自主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因為,如果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更加關注學習者閱讀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有意識地幫助學習者與書籍教材、報刊、一般圖書、網絡世界)建立直接聯系,并使教師從重復教材、轉述教參的繁重任務中解脫出來,而以創(chuàng)造性地指導閱讀、提供幫助、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作為主要工作方式,就一定會大大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大大增強學習者的主體地位與選擇能力,從而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實現接受學習乃至整個教育的現代發(fā)展,使其更具有因人施教、開放、民主、高效等特點。

一般來說,在多數傳統(tǒng)色彩濃重的課堂里,聽講式的接受學習中,教材、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這樣的:

教材——教師講解——學生

(含實物或模型演示、板書……)

教師是教材與學習者的中介,學習者通過教師的講解與教科書建立聯系,教材也許很重要,但又不太重要,因為有經驗的教師可以靠記憶講課,而學生則是靠聽講學習。

現代以閱讀學習為主的接受式學習的課堂里,教學關系則是:

教師

(含教科書、多種媒體學習材料等)

教材——學生

教學是在教材與學習者之間直接實現的。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是完成學習活動的必備條件,不去閱讀就無法獲得新知;而教師主要是學習活動的催化劑,是學習反應發(fā)生的重要條件,是學習者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幫助解答疑難參與討論的人。當然,教師還負有講解的責任,特別是在學習者剛剛入門的時候,在學習者存在較多的共同疑難又必須盡快解決以繼續(xù)學習進程的時候。但是,要盡力促進學習者與教科書建立直接的聯系,要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學習習慣,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

當然,當接受學習的兩種形式結合起來,我們還可以在教師、教材與學習者之間建立起一種更理想的全面互動關系:

這是一種基于網絡的教學方式,教師、教材與學習者動態(tài)互補。教材既是學習者學習的對象,又是學習活動的成果,每個學習者都可以修正、補充教材;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指導者,又是一定條件下的知識傳播者,是教材的修正者或完成者,他們的責任是把各種文本的教材組合得更豐富多樣,切合社會生活與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學習者與教師、教材都建立直接聯系,對他而言,后兩者可能都不僅限于某一固定對象,而是一個群體,一個集合,他們與兩者之間可以直接對話,實現雙向交流,他因而成為主動求知的人。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傳統(tǒng)的固定的文字文本形式,而是由文字與多種媒體及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組合起來,有多種面貌與多樣變化的生命形式,是實現在教師與學習者生命活動之中的動態(tài)整合過程。當我們說課程最終實現于教學之中時,所指的就是這樣一種全面互動的活動過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工作的根本價值才得以充分體現,而學習者的接受學習也才更具有生命活力與長久意義。早些時候的黎氏教學法,盧仲衡教改試驗,近年來福建省指導——自主學習試驗,北京15中以中心協(xié)調、適時轉替為基礎的指導——作業(yè)方式教改試驗,都是建立上述教學模式的嘗試。如果能在網絡條件下,進一步轉換我們的課程觀念、教材觀念與教學觀念,那么就有可能在閱讀學習與聽講學習的結合上,進一步開辟接受學習改革的新的前景。

四、學會閱讀學習,既是學習化社會個人基礎學力的核心部分,又是網絡時代接受學習的基本要求,應該成為新時期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探究的重點。

這里所講的閱讀學習,包含通過發(fā)展性閱讀與功能性閱讀兩種方式來學習,其中更重要的是功能性閱讀。發(fā)展性閱讀,是指以發(fā)展基礎閱讀能力為目的的閱讀,其主要任務是識字,掌握閱讀技巧,增進理解能力,包括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形成良好的眼動習慣,發(fā)展有一定速度的流暢地默讀、朗讀、速讀技巧,理解閱讀材料的意義并作出評價的能力,等等。功能性閱讀,是指以獲取信息為基本目的的閱讀,按照美國學者A·T·哈里斯的觀點,功能性閱讀應具備的能力因素有:對閱讀材料的檢索能力應用索引、圖書、卡片、檔案……尋找信息;對信息資料的理解能力包括一般的閱讀能力和專業(yè)的閱讀能力;對所需材料的選擇能力;對所讀材料的組織能力概括、提綱挈領等。就中小學教學而言,培養(yǎng)發(fā)展性閱讀能力,主要是語文,特別是小學語文課的重要任務,教師應該著重指導學習者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和增進理解能力,并在閱讀實踐中鍛煉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其發(fā)展功能性閱讀能力奠定基礎。當然,其他學科也同時負有培養(yǎng)發(fā)展性閱讀能力的責任。例如如何閱讀數學書籍就不能全由語文教師去指導。培養(yǎng)學習者的功能性閱讀能力,讓學習者通過閱讀學習新知,發(fā)展能力,形成新的價值觀念與態(tài)度,則是所有使用文字或網絡教材進行教學活動的學科包括語文學科的共同任務。

在信息網絡時代提倡學會閱讀學習,不僅是提倡識字或提倡讀書消閑,而主要是指學會功能性閱讀,學會通過閱讀獲取新知,發(fā)展自己。為此,學會閱讀學習,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四項要求:學會檢索,學會提問,學會討論,學會驗證。

學會檢索。學習者應該學會在速讀或瀏覽中發(fā)現新鮮信息,學會在大量的信息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學會在不同的著作或篇章中選擇相同相關的信息,學會發(fā)現信息之間的聯系與矛盾,還要學會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及時調整既定目標、修正個人認識等等??傊?,既然是有目的的閱讀,就不僅要圍繞目的進行閱讀,而且要在閱讀中轉變自己。在這里,檢索首先反映的是主體狀態(tài),是學習者對信息的取舍態(tài)度和處理方法。越是成熟的學習者,越是知識豐富、判斷力強的學習者,其檢索能力必然越強,其閱讀學習效率也會越高。

學會提問。提問是理解的基礎,也是閱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習主體在篩選信息的過程中,必然伴以大量的聯想、提取、建構、解構的思維活動,使新的信息符號與個體頭腦中的信息符號以至記憶表象結合起來,從而接納理解新的信息或者修正固有的認識。學會提問,就是要學會尋找新舊信息之間的矛盾,尋找信息符號與記憶表象乃至生活實踐之間的矛盾,并在諸多矛盾中發(fā)現其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沒有問題就難有理解,而沒有理解,新信息就不能成為個人認識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提問是閱讀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提問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但無論如何要學會發(fā)現問題,燼信書不如無書,完全拜倒在書籍面前,以為上了書的必定是對的,缺乏批判思維能力,是主體性不強的表現,也無法進行有效的學習。

學會討論。這里講的討論既包括顯性的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討論,也包括在同一個體頭腦中進行的隱性討論,即自己從兩邊想想,自己同自己討論。討論的基礎是傾聽,是在閱讀中、在生活中主動獲取與自己不同的意見,聽取反對的意見。討論的關鍵是尋找證據,是為自己或為對方尋找實際的證明材料或觀點主張的邏輯關系。對學習者而言,學會討論就是學會傾聽,學會在實際與邏輯的證據面前修正自己的認識,服從科學真理而不為情感或利益左右。學習者還要學會與同伴、與不如自己的人討論,學會同強過自己的人、同長者或權威討論,正是在這種討論中,學習者個人的閱讀行為,會轉變?yōu)閷W習者之間及學習者與其他社會成員的交互影響、交互啟發(fā)的合作活動,從而把個人學習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實現個人閱讀活動的社會化。在網絡學校中,實時交互的信息傳遞,正是現代閱讀形式的重要表現。學會討論的重要價值在于它把學習者置身于社會背景之中,置身于交流的環(huán)境里,促使學習者在參與過程中實現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從而把學習過程與發(fā)展過程進一步統(tǒng)一起來。

學會驗證。閱讀學習既然是一種學習活動,它就不能停止在文字文本的觀看或個人思考的層面上,而一定要與學習者的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因為真正意義的深層次理解,也必然要以人的實踐活動為基礎。學會驗證,就是學習者不但要學會搜集現成的數據,搜集文字材料或實際生活中的證據,而且要學會設計實驗方案,設計調研方案,取得新的數據或證據,來證實或修正個人的認識,證實或修正書籍中的觀點。包含驗證在內的接受學習才是完全意義上的接受學習,前人的認識成果,只有經過驗證才能完全轉化為個體的認識。學會驗證是學會閱讀學習的目的或歸宿,只有學會驗證,學會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技巧去解釋實際問題、改造實際狀況,人們的認識才會產生新的飛躍。在面向以創(chuàng)新為特征的新世紀的嚴峻挑戰(zhàn)時,自覺地把認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認識,不僅是體驗學習、發(fā)現學習的要求,也是接受學習的最高標準。當我們把學習同實踐聯系起來,把學習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學習就會更有實效,更有動力。就中小學教學而言,驗證可以有多種形式,也會有種種條件限制而無法全面展開,但是,必須在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同時就培養(yǎng)驗證意識,必須盡可能創(chuàng)造學習驗證的機會,培養(yǎng)其相關技能態(tài)度,這是一個原則問題,是一個必須認真實現的要求。

學會檢索,學會提問,學會討論,學會驗證,并不是學會閱讀學習的全部內涵,而且其中若干認識與活動機理我們至今也還不能完全把握。但是這四者確實是傳統(tǒng)教育中比較忽視,而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也是比較薄弱的方面,又是接受學習改革的富有生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學質量、效益、適應學習化社會發(fā)展的關鍵要求,是需要在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實踐中著力探索的方面。只要各方面有識有志之士共同努力,我們能夠在這些方面取得更加深入的成果,以接受學習為主要方式的學校課堂教學也會在網絡背景下邁上新的臺階。

猜你喜歡
學習者學會教材
在線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者畫像構建研究
教材精讀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情感過濾假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非正式學習環(huán)境下基于移動終端的學習者模型研究
學會分享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學會分享
學會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