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 之
一九九○年湖南本《毛澤東早期文稿》有一篇《悼友人易詠畦》,是一九一五年五月毛澤東寫的一副挽聯(lián):
胡虜多反復(fù),千里度龍山,
腥穢待湔,獨令我來何濟世;
生死安足論,百年會有役,
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時。
施拉姆本把“百年會有役”翻譯為“本世紀(jì)將會有一場戰(zhàn)爭”。這個理解是不對的?!耙邸弊衷谶@里不能理解為戰(zhàn)役。而且,毛澤東在這里用的是陶淵明田居詩中的一句成句。這首詩的全文是:
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問君亦何為,百年會有役。但愿桑麻成,蠶月得紡績。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此詩或說是陶淵明《歸園田居六首》之六,或說并非陶作,而是江淹雜擬,題為《陶征君潛田居》??傊?,是古詩。在這首古詩中,“百年”指人的一生,“役”指“役使、勞作、辛苦”。毛在挽聯(lián)中用這個成句,也只能從原句的原意或引申的意義上來理解。
或疑毛的挽聯(lián)中“役”字有誤,是“沒”字或“歿”字之誤。湖南文藝版的《對聯(lián)輯注》就將“役”字逕改為“歿”字。《毛澤東年譜》這部權(quán)威著作也將“役”逕改為“沒”。“百年會有沒”,百年終有一死。這個意思用到這里,倒也是挺貼切的?!对缙谖母濉沸掳鏇]有逕改,而是在“役”字后面加尖括號改為“沒”。我最初也覺得把這個字判斷為手誤或印錯,是有道理的。當(dāng)我在《讀書》上發(fā)表這一則大書小識的時候,就采用了“役”為“沒”誤的看法。這都是因為沒有注意到毛是用的古詩的成句。近日偶然讀到遼寧教育出版社“新世紀(jì)萬有文庫”中的《陶淵明集》,見到田居詩中“百年會有役”之句,才發(fā)覺將毛的挽聯(lián)中的“役”改為“沒”,是沒有根據(jù)的。逕改不對,加尖括號改,比較謹(jǐn)慎,也沒有充分理由。由此可見,編輯文獻,切忌因為自己知識不足而誤改原文(這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保存原樣另外注明的方式比逕改的方式要謹(jǐn)慎合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