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心雨
浙江海寧市的鹽官鎮(zhèn)歷來是觀潮勝地。每年八月十八日,萬千游客云集鹽官海塘?!俺眮砹耍眮砹?”只見東邊水天相接處,泛起一條白線,時隱時現(xiàn),微微起伏。慢慢地,銀絲越來越明顯,那素練忽兒漸漸逼近,好似萬頭攢動的天鵝,挾帶著雷鳴般的聲響鋪天蓋地而來。潮頭高出江面十米多.涌到眼前時,長堤般的潮峰,又幻變成千萬頭銀鬃白馬,踏江怒吼,直撲塘下。頃刻,潮峰呼嘯而過,江水猛漲,波濤泛白,歷時不息。
舉世罕見的錢江潮,使無數(shù)歷史名人,文人學(xué)士慕名前往觀賞,留下了驚詫不已的贊嘆之詞。早在二千多年前,楚國才子枚乘在《七發(fā)》中對錢江潮就有過描繪。正在生病的楚太子聽到枚乘在《七發(fā)》中對江潮的形象描繪,一時精神大振,病也好了許多。
南宋的杭州還發(fā)生了這樣一件趣事,當時的皇帝宋高宗趙構(gòu)因金兵入侵,一路撤退到杭州,住在一座名叫“歸德寺”的寺院里,半夜里突然被潮聲驚醒,還以為是金兵追到。嚇得驚惶失措。從此,“歸德寺”改名為“潮鳴寺”,寺院所在的小巷也成了潮鳴寺巷(至今仍在),還因此作出了“十萬軍聲半夜潮”的詩句。
近代的偉人對錢江潮也是格外關(guān)注。1916年,孫中山先生到海寧鹽官觀潮,留下了“猛進如潮”墨跡。他對波瀾壯闊的浙江大潮贊為奇觀,還引發(fā)了“世界潮流浩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的感慨。
1957年9月11日(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毛澤東主席曾來鹽官觀潮。
浙江的錢塘江為何會有如此壯觀的大潮呢?在古時候,人們無法做出科學(xué)的解釋?!渡胶=?jīng)》記載為“海鰍之出入”;《浮屠書》說成是“神龍之變化”。民間流傳的故事是這樣說的:吳國大將伍子胥和越國大夫文種。這兩個錢塘江南、江北敵國的功臣,皆含屈而死。死后同恨相憐。一對忠魂乘著素車白馬,站在潮頭之上,為復(fù)仇而怒吼奔騰,形成了驚心動魄的錢江大潮。
后來到了東漢時期,自幼居住在錢塘江畔的王充。最早發(fā)現(xiàn)海潮的漲落、大小和月亮的圓缺有關(guān)。第一次破除了迷信和神話,提出了“濤之起也,隨月盛衰”的論斷。近代科學(xué)家們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終于得出了海潮漲落大小的科學(xué)結(jié)論。
海潮是這樣形成的:潮汐是在月亮、太陽的引力和地球本身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離心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而且潮汐的大小也與此有關(guān)。因為地球自轉(zhuǎn)和月球公轉(zhuǎn),一般每天潮汐漲落各有兩次,但不是在一晝夜之內(nèi),而是平均在24小時50分鐘內(nèi)漲落兩次。又因海水還要受到太陽的起潮力作用,所以在農(nóng)歷一個月內(nèi)還會出現(xiàn)兩次大潮和兩次小潮。大潮的起潮力是小潮的近三倍。
一年中還有春、秋兩季大潮,這是因為春分、秋分時,太陽處于赤道上空,日、地、月3個天體幾乎在同一平面上,這時的起潮力要比其他月份大些。由此而引起的大潮叫“分點大潮”(春分點、秋分點)。因為中秋節(jié)總在秋分前后,朔望大潮、分點大潮合在一起,再加上適逢秋高氣爽,就成為錢江觀潮的最佳時節(jié)。
另一個影響起潮力大小的是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時刻在變化。最遠時可達40.55萬公里,最近時只有36.33萬公里;最遠與最近時對地球的起潮力竟相差39%。月球過近地點時所引起的大潮叫“近地大潮。”
許多人只知道“八月十八潮”,以為中秋觀潮一定是八月十八日這天潮汐最大,其實未必盡然?!八贰惫潭ㄔ诔跻?、初三的潮最大;而“望”不一定在十五日,多數(shù)在十六日(如93年),有時甚至在十七日上午。這樣,有的年份的最高潮位出現(xiàn)在八月十九日或二十日。此外,錢江潮的同天夜潮,要比日潮約高半米。
錢江潮是種涌潮.涌潮不只是錢塘江才有。在天體引潮的作用下。地球上許多人海河流上,也能發(fā)生涌潮。如英國西海岸布列斯特海灣內(nèi)的塞汶河與巴特拉河、法國的塞納河等。但是,為什么錢塘江的涌潮特別大呢?這是因為,錢塘江口的地理位置很特別。
錢塘江的入??诤贾轂常鈱拑?nèi)窄,口大身小,形如喇叭。出??诘慕鎸掃_100公里,到澉浦收縮到20公里,到海寧鹽官鎮(zhèn)卻只有2.5公里了。還有,江口的尖山斜出海面,與江對岸上虞市的夏蓋山海底相連,形成了南北橫亙的一條沙壩,使河床突然上升。潮水來時,先受突然上升的河床阻攔,又受兩岸急劇收縮的江道約束.前面的浪頭跑不快,后面的浪頭追了上來,后浪趕前浪,一層疊一層,進到鹽官鎮(zhèn),終于引成特大浪峰,這就是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的錢江潮特別大的原因。
世界上其他地區(qū)的涌潮沒有錢江潮那樣奇特的地理條件,當然無法可與它相比,所以錢塘潮成為世界一大奇觀。
(責(zé)任編輯/韓春萌)